《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 篇1

  一、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四個教學活動,“如此旅遊可恥”使學生懂得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遵守憲法和法律,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

  透過展示“敘利亞難民危機”的圖片,使學生直觀的看到敘利亞發生內戰後,敘利亞的人民家破人亡、無家可歸、流離失所、飢寒交迫。學生在討論分析後總結出“國破則家亡、國興則家昌”的道理,從而懂得國家利益與個人之間的緊密聯絡,“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及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利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事例”透過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從而使學生知道我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秦始皇、鄭成功等無數的中華兒女為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才有了今天的中國,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中國的統一的民族的團結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透過“國家安全日及怎樣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這個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知道4月15日是國家安全教育日的這個基礎上,是學生懂得每個公民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都要在現實生活中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透過這些教學活動,使學生透過具體的例項理解了課本理論,並將理論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從而實現了教學目標。

  二、自評:

  本節課借鑑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並結合情景教學法,講授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分組合作,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各項教學活動,閱讀課本、自主學習、討論問題,回答問題,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學、討論、回答等佔用的時間有點多,出現了前松後緊的現象,在課堂小結這個問題上有些倉促,學生總結感悟和課堂練習這兩個問題沒有時間進行。

  三、他評:

  孫澤華老師:

  閱讀前言和教學目標較好,讓學生對標學習,教師指導到位,糾正比較及時、問題是什麼、內容是什麼、頁碼是什麼。教學中所舉例項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比如在旅遊時不要亂寫亂畫;敘利亞難民問題、維護國家統一的具體歷史人物等。課堂練習落實到學生該怎麼辦。

  李鳳

  桂老師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節課分為:

  (1)引課

  (2)講授新課

  (3)自學基礎上突出重難點、透過敘利亞的案例實現情感的昇華、採用生活中的例項再進一步拓展

  (4)課堂小結,四個教學過程。在教學中要注意課堂小節,教師常說“快點”,讓學生感覺非常緊張。

  丁紅梅

  教學教學環節中引言、前言、點明課本目標,教材意識比較強,課堂氣氛較好。教師話有時候有點多,安靜讓學生看書,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能脫離教材也不能緊扣教材不放。

  李傳軍組長用課堂觀察評課:

  我在聽課過程中,主要觀察8名同學本節課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閱讀8次,8名同學全部參與書寫,發言四次,自主學習參與比較多。在小結的過程中沒有讓學生來總結。

  祁校長總結髮言:

  同課異構本來就是相互借鑑,桂老師緊抓課本,賈老師在教學中結合了大量案例,如果這些案例來源課本,深入生活、理論和實踐更好的結合是不是更好。桂老師教材抓的好,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知道該怎麼做了!加強備課要結合學生學情。同課異構其實就是路不同,目標相同,要挖掘生活中的例項是不是更好,要站在學生的認真水平上,去指導學所提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不夠和諧。

  《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 篇2

  一、匯入具有吸引力。

  這節課的匯入從“未成年人是否需要納稅”疑問入手,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課堂的開頭氣氛好。由於選取的這個素材貼近學生的未成年人身份,所以能夠迅速引起關注。這說明,政治課教學中,素材的選取非常重要,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才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二、主次分明。

  本課的內容由四大主要義務和其他多個生活義務構成,對學生而言接受起來更加容易。

  三、抽象的理論生活化,學生更容易理解。

  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同時拓展學生自己的思維,“你知道哪些例子是……”,然後讓學生從生活中總結概括出理論知識,最後再回歸生活。在這之中,糾正學生的一些有偏差的認識,鼓勵表揚深刻正確的認識,課堂效果更好。

  需要改進的地方:加強課堂管理;語言的生動幽默,吸引學生。

  《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 篇3

  (1)繼續調整好知識與活動的關係,豐富教學內涵,最終促使知識的內化,真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而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

  (2)要繼續學會適當調整教材的內容,用正確的心態對待自己的教學設計,繼續研究好教材,學習對教材內容的整合,認真分析做好教學設計。並加強教與學的合作、創設激發興趣的學習環境,在對教材的處理中,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心理需要,一定要因材施教。

  (3)繼續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最佳化教學過程與組織方法式,尤其要加強對教學方式的研究,充分利用好課堂40分鐘。

  增強履行法定義務的自覺性,增強公民權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法律意識,有依的強烈願望和勇氣,有履行義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持之以恆的耐性,並樹立權利義務統一意識,增強“做國家未來主人翁”的願望和信心。在教學過程中,關於權利義務一致性的第一個方面,權利和義務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關係沒能夠解釋得很清楚,沒有給與學生明確而淺顯易懂的答案,也沒有選取一個合適的事例,我覺得這是我這節課最大的弊病所在。

  《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 篇4

  一、本課的成功之處

  1、用影片《說句心裡話》匯入新課,優美動人的旋律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一個熱身的效果。於是,學生在歌聲、畫面中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同時也能引發他們對問題的思考。

  2、選用貼切學生日常生活的例子,透過小品表演的形式,激發學生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及對問題的思考。於是,我就未成年納稅這個問題編排了小品《小珊應該納稅嗎?》。 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到“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從而增強學生的義務觀念,使之自覺履行依法納稅的義務。

  3、本節課的重難點突出,“權利與義務具有一致性”是本節課的難點,課堂上我透過採用名言賞析和漫畫分析,選用馬克思的名言及相關漫畫,幫助學生了解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關係,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突破教學難點。

  4、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老師始終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並透過學生的表給予鼓勵,並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正確的點評和引導。本節課的教學手段有情境激勵法、討論法、小品表演法、案例分析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表現自己、鍛鍊自己的空間和機會,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都有所提高。因此,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

  二、本課的不足之處

  每一節課都是有待完善的課,本節課也不例外。透過對教學實踐,發現存在以下不足:

  1、影片匯入是很不錯的選擇,只是在課堂上學生表現不夠激動,老師可讓全班同學一起唱的形式加大對學生情緒情感的刺激,讓學生達到一個更佳的學習狀態。

  2、討論部分,學生不夠激烈,可能是問題設定不夠好,未能激發學生的討論激情。

  《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 篇5

  (1)繼續調整好知識與活動的關係,豐富教學內涵,最終促使知識的內化。真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而不是純粹為活動而活動。

  (2)要繼續學會適當調整教材的內容,用正確的心態對待自己的教學設計。繼續研究好教材,學習對教材內容的整合。認真分析,做好教學設計。並加強教與學的合作、創設激發興趣的學習環境,在對教材的處理中,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的心理需要,一定要因材施教。

  (3)繼續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最佳化教學過程與組織方式。尤其要加強對教學方式的研究,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5分鐘。

  增強履行法定義務是自覺性,增強公民權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法律意識,有依法維權的強烈願望和勇氣,有履行義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持之以恆的耐性。並樹立權利與義務統一意識,增強“做國家未來主人翁”的願望和信心。在教學過程中,關於權利和義務關係的一致性的第一個方面,權利和義務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關係沒能夠解釋的很清楚,沒有給予學生明確而淺顯易懂的答案,也沒有選取一個合適的事例,我覺得這是我本節課最大的弊病所在。

  《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 篇6

  一次思品課上,我給學生講有關權利與義務的知識說:“我們每個公民既是權利的享受者,還是義務的承擔者,權利與義務具有一致性,履行義務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權利,我們每個公民都應以主人翁的責任感自覺地履行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此時,我發現有幾位同學若有所思,好像對他們的心靈有所觸動,於是我就讓他們發言,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原來思想品德課中的德育作用還真不小啊!

  一位姓何的女同學說:“我在家是小公主,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凡事都有父母包辦,只要我看書搞學習就行,其他不用我瞎操心。在家庭生活當中,我感覺到權利處處圍繞著我,都是享受、只有獲得,沒有義務、也不用付出。透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覺得那樣的生活不完整,從今以後,我要徹底改變“小公主”的形象,自己能做的事,堅決自己做,決不要父母包辦,承擔必要的家務勞動、孝敬父母、噓寒問暖,履行一個家庭成員的職責和義務。”

  一位姓冉的男同學說:“在家孝敬父母、洗衣做飯、端茶送水,我還做得好,可是到了學校,我就脫胎換骨,不再是家裡的那個人人讚賞的乖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睡大覺夢見周公、作業敷衍了事;一下課,我來了精神,走廊打鬧總是少不了我的;給同學起外號更是我的拿手好戲:說起勞動我是拈輕怕重:學校花壇總有我的身影,摘玫瑰、採桂花是我的絕活。學了今天的知識,我才如夢初醒,原來引以為豪的‘絕活’都是沒有履行一個初中學生應盡的職責和義務的表現,在校未做一個好學生,有愧於生我養我的父母和愛我的教師。我決心改改,接受大家的監督。”

  同學們在上述兩位學生的帶動下,你一言,我一語訴說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展了批評與自我批評,洗滌自己的心靈,決心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更人以主人翁的責任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和義務,立志在家做一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做一個好公民,為營造良好的班集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為一節常規思品課,本應該按教案進行教學,教師按教案施教。可實際教學中,經過一番問答後,把一節知識傳授課,上成了思品活動課,雖然沒有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但本節課把思品課知識與學生德育教育有機結合,讓同學們得到了更大的收穫,讓教者也收穫了快樂和喜悅。我想,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節課,要求每一節課都應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節課都完成哪些作業等等,每一節課都用固有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是不適應新課程教學的。平時上課時,是應該用常規的方法上好常規課,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多多思考,回答教師的知識提問,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但也要讓學生思維發散,提出超越教材的問題,提出本課以外的問題,教師更要機智地處理這樣的課,讓師生在新課程背景下共同成長。

  《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明確作為公民應如何忠實履行義務。在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掌握教材基礎知識之後,我又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說說哪些是法律鼓勵我們做的,哪些是法律要求我們做的,哪些是法律禁止我們做的。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都能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說錯了,其他同學也能及時糾正。尤其是最後環節讓學生談作為一個公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做好哪些方面的事情?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高。本節課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本節課不足的地方是學生在參與合作的過程中存在溜號的現象,個別學生說一些與討論問題無關的話題,主要原因是對學生缺乏管理,這就要求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管理,發揮小組組長的作用及班級的獎懲機制,同時還要多做學生思想工作,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 篇8

  由於一節課的時間有限,對於公民法定定義的具體內容的部分我只是向學生做了簡單的介紹.對於有些義務學生未必能理解,若增設一個“學生提問”的環節,對於不理解的那項義務提問,教師在作出適當解釋,我想這樣對於學生學習效果可能會更好.

  根據教材的編排,我主要從權利和義務兩個內容為中心展開教學為了避免思想品德複習課出現枯燥的現象,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促進互動:

  2、強化實踐環節,注重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3、堅持內容活動化的活動內容化的統一;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了出發,將問題融入活動;

  4、落實互動探究,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構建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學習平臺,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獨立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明確權利的義務的關係能正確行使公民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的義務,做一個負責任的小公民,做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不足之處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

  在這節課中我覺得不足的地方有這些: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討論不是很熱烈。我今後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改進,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效率更高。

  《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 篇9

  由於一節課的時間有限,對於公民法定義務的具體內容的部分我只是向學生做了簡單的介紹,對於有些義務學生未必能理解,若增設一個“學生提問”的環節,對於不理解的的那項義務提問,教師在作出適當的解釋,我想這樣對於學生學習效果可能會更好。根據教材的編排,我主要從權利義務兩個內容為中心展開教學,為了避免思想品德課出現枯燥現象,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強化實踐環節,注重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3、堅持內容活動化與活動內容化的統一,從學生實際出發,將問題融入活動。

  4、落實互動探究,體現學生主體性和主動性,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學習平臺,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獨立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學生真正明確權利與義務的關係,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做一個負責任的小公民,做一名知法、學法、用法的好公民。

  不足之處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在這節課中我覺得不足的地方還有: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討論不是很熱烈。我今後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改進,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課堂效率更高。

  《公民基本義務》教學反思 篇10

  一、不必為了保證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

  初中化學新舊知識體系本身就不具備完整性,基礎理論中除了部分基本概念外均未涉足,教與學本身又缺乏認知上的完整性,所以,在進行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必從化學學科上一味追求知識面面俱到的完整性,或造成教學內容主次不分,詳略不當,甚至把選學內容當做必修,或補充某些課外內容。

  由於“一綱多本”體制的實施,作為教師使用哪種教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吃透新大綱,嚴格按新大綱規定的教學要求進行教學,將課時集中到“是什麼”、“怎麼做”,以及儘量讓學生自己去理解“為什麼”這些方面。

  二、不能為了追求教學內容的難度和深度而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新大綱對初中化學教學內容提出了4種不同層次的要求,這些層次及其比重(用知識要點數表示)分別為:常識性介紹17、瞭解36、理解8、掌握13。對不同內容所規定的不同層次的要求是師生教與學中在知識的難度和深度上的限定,也是為了從根本上避免盲目拔高。

  當然,對學有餘力的優生,從開發智力、提高能力出發,提高一點要求是允許的,但必須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

  三、不得以新增知識內容為藉口,任意加大課時量。

  鑑於日常生活、科學技術、生產勞動等實際的要求,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材新增加了18個知識要點,它們分別為:選學6個、常識性介紹6個、瞭解5個、掌握1個。不難看出,新增加部分並沒有給教學增加很多困難,實際增多的課時量也很少。當然,必要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仍需佔用一定的課外時間,這當然是允許的。

  四、不允許為了應付升學考試而離綱離本,大搞題海戰術。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著眼點是素質教育。為學生打好進一步學習的初步基礎雖然也是義務教育的一個方面,但不應變成單純的升學教育,若離開大綱和課本的要求,大搞題海戰術,落入“應試教育”的誤區,是違反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的。明確了這些要求,參與教與學的師生完全有理由從題海戰術中解脫出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與練習,以此來改革初中化學教學,達到提高民族素質教育的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