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論文

談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論文

  進入新時代,科學技術已滲透到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成了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國家的發達在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而國家的科技水平又與國民的科學素質有直接關係。農村婦女作為我國農業活動的主體,科學素質會影響到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村婦女的科學素質,加強面向農村婦女的科學知識普及,是推進新時代經濟建設的重要舉措。農村婦女科學素質發展的重要性國務院頒佈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明確將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社會環境作為中長期國家科技規劃的重要內容。《綱要》明確指出科學素質是瞭解科學技術知識,掌握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以及利用以上四方面處理實際問題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農民群體中,農村婦女起著核心紐帶的作用,要想改變農民整體科學素質的現狀,必須提高農村婦女的科學素質。農村婦女能否依靠科技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所在,提高農村婦女科學素質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科學發展觀要求做到“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提高農村婦女科學素質,使農村婦女站在新起點,把握新形勢,搶抓新機遇,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提升自我,同時為保持生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出一份力,對於整體的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農村婦女科學素質的結構透過抽取不同年齡不同民族的農村婦女進行調查,最終以1026人的有效資料確定了農村婦女科學素質的結構。農村婦女科學素質調查量表形成9個子量表,分別是科學概念、科學觀點、科學方法、科學與非科學、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實際事務、公共事務、科學創造,在一階模型擬合良好的基礎上,進一步驗證二階模型,即潛變數科學概念、科學觀點、科學方法受到科學知識的影響,科學與非科學、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受到科學意識的影響,實際事務、公共事務、科學創造受到科學能力的影響,組成二階模型。經過檢驗後,模型擬合良好。2/df=2.830,GFI=0.941,AGFI=0.928,NFI=0.810,IFI=0.869,CFI=0.867,RMSEA=0.042。最終形成農村婦女的科學素質結構分佈如圖1。摘要:新課程改革對於每一門學科的教學效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不僅對於學生綜合素質有一定的影響,還極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為此,小學科學教師要不斷探索和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如可以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設計有效的提問,還可以組織有效的合作學習等,以期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關鍵詞:小學科學;有效教學;教學情境;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設計有效的提問,組織有效的合作,開展有效的練習。下面,筆者將分別對這幾項教學策略展開研究。

  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在如何實現情境設定的問題上,首先,任課教師要確保自己具備足夠的語言藝術,能夠用簡潔精練的語言實現對學生興趣的激發,為一節課的成功奠定好基調,從而使學生進入到教師所創設的特定情境之中。其次,任課教師還應當善於利用懸念來實現對教學情境的營造。需要任課教師把握的一個要點是,教師所設定的懸念應當同學生的生活經驗所匹配,使其容易接受。再次,任課教師還應當善於利用科學實驗的形式,實現對教學情境的打造。實驗教學內容的優點在於,其遠比講授法更生動、更直觀,學生也會在觀看科學實驗的過程之中更加投入和專注。我在科學課程的授課過程之中習慣於結合教學內容來設計實驗教學環節,透過直觀的實驗過程演示,向學生揭示出實驗中所蘊含的科學原理。而且,我發現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能夠使學生更為全面地瞭解科學知識,並能及時提出疑惑或發表見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學“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這節內容時,我便設計了一個實驗環節:我分別在兩個透明容器中放入馬鈴薯,馬鈴薯一個沉下去,一個浮起來。學生看到眼前這一幕,驚奇地睜大了雙眼,並紛紛展開討論,從而讓課堂瀰漫著濃厚的學習氛圍。最後,任課教師還要注重聯絡實際。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常識,因此,科學課程任課教師所要做的是將學生的生活常識與課上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如此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

  二、設計有效的提問

  任課教師的課堂提問環節是一項常規教學內容。透過提問,教師能及時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實時學習狀況,並洞悉學生的優點與不足。但是,多數學生會對教師的提問心存畏懼,擔心答不上來或者是作答錯誤會遭到教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部分教師的做法更是加劇了學生的擔心,當學生作答錯誤時,往往會指責學生沒有認真聽講,從而使學生對於提問更為緊張。可以說,這種教學做法完全背離了提問的目的。因此,科學課程任課教師要注重改變這一錯誤的做法,結合學生的實際來設計問題,難度要適中,同時還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一)對學生思考過程給予關注

  在向學生提問時,教師要做到對學生的思考過程給予足夠的關注,並對學生加以悉心的引導,幫助其實現對相關知識的回憶和作答。

  (二)為學生創設供其自由思考的空間任課教師要確保自身所設計的問題能夠使學生真正有所獲益。同時,任課教師還要為學生創設供其自由思考的空間,也就是說,在學生進行作答的過程之中,教師不得隨意打斷學生,即便是學生的思路與教學大綱不符,而是在學生作答完畢之後,再悉心地幫助其發現其剛才在作答中考慮的不周詳之處,以此幫助學生不斷提高。

  三、組織有效的合作

  合作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在科學課的教學中合作是非常關鍵的。學生透過合作,能夠開闊思路,加深對於科學知識的理解,也能夠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教師在課堂實踐中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具體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改變學生學習科學的方式,也要調整評價的方式、手段以及內容。

  (2)堅持鼓勵性教學原則,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小組活動的積極性。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活動一旦出現“同學互勵、教學相長”的局面,便會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參與教學的有效性。

  (3)引導學生在合作與探究中感受到喜悅和樂趣。小學科學是一門相對特殊的學科,探索性的學科特徵相對明顯,而小組合作能夠更好地使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與探索,並且在合作中感受到探究的喜悅和樂趣。例如,在教學“種子變成了幼苗”這一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開闢“種植角”,讓學生以分組的形式種植植物,完成種植、澆水、施肥等一系列過程,小組成員們共同協作、共同努力,當種子破土變成幼苗的一刻,都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在這喜悅的氛圍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四、開展有效的練習

  任課教師必須在為學生布置練習題時,充分考慮到練習題的內容是否能夠讓學生從中獲益,同時要確保所佈置的習題能夠精準地覆蓋到班級之中的每一位學生身上,而不是讓習題僅僅成為部分學生的專利。為此,任課教師要採取分層習題的設計方式,以此來提升習題的有效性、針對性和覆蓋性。

  五、結語

  由於科學課的生活化、實踐化等特點,小學生對於科學的學習興趣要遠遠高於數學、英語等學科,因此小學科學教學的效率相對也更容易把控。如果教師能夠做到上文中所涉及的“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設計有效的提問,組織有效的合作,開展有效的練習”,那麼科學課的教學效率自然會最大化。但是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注意,切勿為了追求提高教學效率而忽略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只有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兼顧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才能真正實現科學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黃曉,孫麗偉.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範化和學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2]賴肖冰,姜建文,卞祖武,等.小學科學教學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18).

  [3]魏鳳.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效率的途徑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6(1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