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邊城》純情浪漫主義的美學價值

沈從文《邊城》純情浪漫主義的美學價值

  沈從文的《邊城》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沈從文《邊城》純情浪漫主義的美學價值。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沈從文《邊城》純情浪漫主義的美學價值

  摘 要:純情浪漫主義在中國現代文學30年的發展裡具有重要的地位,鄉土作家沈從文與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關係,更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說《邊城》使純情浪漫主義的情緒化與藝術性達到一種相對高度的有機融合,成為現代文學中不可複製的經典之作。《邊城》是沈從文純情浪漫主義的代表作。本文試圖從小說中描寫的人性、人情、自然以及語言特點的角度來探討《邊城》這個世外桃源所蘊含的純情浪漫主義美學價值。

  關鍵詞:純情浪漫主義 美學價值 《邊城》

  一、沈從文《邊城》與純情浪漫主義的關係

  素有“中國的大仲馬”之稱的沈從文,是“京派小說”的代表人物,有趣的是,他所在的“京派小說”的發展軌跡和純情浪漫主義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作品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拘一格,這位“文體作家”,他的作品給浪漫主義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同時也更好地為純情浪漫主義作了一個優秀的典範。

  他的小說《邊城》就把純情浪漫主義蘊味詮釋得非常到位。可以說《邊城》的出現,不僅展示了作者的最佳語言和藝術境界,同時也給純情浪漫主義帶來了新的變革,不再是純主觀的抒情或者模仿,而是把主觀抒情與理性精神結合起來,走的是詩化與隱喻的純藝術抒情浪漫主義路線,讓鄉土文化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體現 “理想人性”。純情浪漫主義的發展到了沈從文這裡得到了全方位的巔峰發展。而且“邊城”在小說裡、讀者和作者的眼裡,它代表的意義不只是一個地理位置,而是更深層次的文化和價值的象徵。純情浪漫主義的味道瀰漫在小說的每一個文字的角落,構成一幅人間的世外桃源,讓每一個進入的讀者美的純情陶醉和嚮往。

  二、純情浪漫主義的美學價值在《邊城》中的體現

  (一)小說中人性美

  《邊城》小說裡的人性是作者創作的起源和歸宿。沈從文一直自稱是“人性的治療者”。他一直以自己是“鄉下人”自居,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基礎來描繪心中的那片世外桃源。用一種古典審美的“田園牧歌”風格來構建自己的理想世界。雖然他常以“鄉下人”自居,但是他本身卻僑寓於大都市之中,都市的種種生存壓力使得他嚮往湘西鄉村那片乾淨的世界。湘西,那是一片他熟悉的地方,湘西的人文更是值得他留戀的地方。湘西地理位置偏僻,經濟文化落後,那裡的人們保留著較多的古風。有的地方甚至還有某種程度的原始性,選擇這樣的一個地方作為寫作的依託,則有了人物性格的參照物,況且在沈從文身上留著一部分苗族的血流,具有典型的苗文化心理,這種苗文化心裡主要表現是英勇善舞、重義輕利、豪爽大方、不計功利、富於幻想的特點。

  現在來看小說中的具體人物,船伕―爺爺、船總順順以及天保、儺送、翠翠這三個大自然養育的孩子,身上到處有自然的韻味,散發的善是屬於充滿純潔朝氣的人性美。在作者的筆下,人性的美是多個側面的展開,就連吊腳樓上的歌女身上也散發出人性單純的'光環,那種天然的人性是那麼的樸素、醇厚和重義輕利,她們靠“四川商人維持生活,但恩情所結,則多在水手方向。感情好的互相咬著嘴唇咬著脖頸發了誓,約好‘分手後各人皆不許胡鬧’,四十天或五十天,在船上浮著的那一個,同留在岸上的這一個”。此種情景本應是人間的虛情假意,而在這世外桃源裡卻是那般的和諧,那種與世無爭、淡薄、安靜、守信自約的生活狀態,更將人性善與美提到了渾厚的樸素的角度。讓每個人精神都有家園可以迴歸,得到的收穫是一片心靈可以停泊的靜土,這種原始狀態下人性的袒露,不只是一種美學意義上的美,更是一種人性在藝術作品中的詮釋。他把湘西的文化與作者理想相結合,使小說表達拓寬了純情浪漫主義的表達方式,給它以全新的詮釋。

  (二)小說中情感的清純美

  人物之間情感的清純美,也是《邊城》 中的一大亮點。沈從文的很多作品,他都是以“鄉下人”的視角來抒寫的。寫那種理想中的交往,理想世界的人際關係。在寫作此小說的前半時,他處於人生幸福的巔峰時期,世俗的名譽他都擁有了。而在完成整部小說的過程中,他回去過湘西,中間還有母親的病逝,這些因素也影響著作家的創作,後半部分悲劇性就要濃烈,但是這個“鄉下人”用鄉下人特有的目光來解剖著三四十年代都市的人情世故,分析著來自於生存的壓力。人在痛苦或者外界壓力過大時,回憶美好的記憶是另一種追尋的方式,會想起溫暖的港灣,兒時母親的懷抱,童年生長的那片樂土,那裡的一切,總是會觸動人心底最脆弱的心絃。這時,創作也許就是最好的傾訴方法。在《邊城》這個世外桃源裡,沈從文擁有一片屬於自我的空間。作者在寫人物時,人性就是善和美的,構建人物之間的情感則更是一種特有的清純美。那麼構成的關係呢?更是一種安寧的雞犬相聞。在整體上,《邊城》的民風沒有更多的世俗滲透,它很古樸,簡直就是一幅人間佳境,順順、水手、士兵、歌女、爺爺、楊馬兵,以及過往的客商,他們相互交往時都是用一種純樸的、善良的、熱忱的、相親相愛的、發自內心、真誠的情感來交往,無論是遠道而來的陌生人,還是天天見面相處的鄉里鄰居,都是相互幫助、情同手足。這種情感的清純美,還透過翠翠和天保儺送的三人之間的愛情表達出來。在一個大的原始社會環境裡,一幅和諧、清純的人情畫卷懸掛在正中央。在這幅畫卷中,人們交往是真誠的,付出的情感是單純的。每一個微笑是來自心裡的詮釋。

  (三)小說中自然美

  人情的畫卷,人性的善美會是展現在一幅怎樣的自然風景之中呢?湘西,那片魂牽夢繞的地方,它有獨特的歷史文化沉澱。特別是沈從文生於湘、川、黔、鄂交界的湘西鳳凰縣,那裡是楚文化的發源地,“充滿浪漫激情,保留遠古的南方神話――巫術文化體系”。[1]少年時期的沈從文,相比於私塾的古板生活,他更喜歡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的真實,湘西特有的神奇險秀的大自然和文化積澱給予他最直接的視覺材料,《邊城》的開頭就描繪了一個清新秀麗、神秘的自然環境。整個小說寫作過程中不僅是開頭有關於如畫的環境描寫:“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裡。春天是隻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其中一直穿插著對自然環境的詩意描寫。在《邊城》中多處描寫邊城的生活場景,充滿脫俗的美:“石頭泥土為白日曬了一天,草木為白日曬了一整天,到這時節各方散發出一種熱氣。空氣中有泥土氣味,有草木氣味,還有各種甲蟲類氣味。”“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變成一片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這些清新的自然景物構成了主人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居所。對塑造人物的性格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更突出人性的明淨單純。作者不是把小說情節的發展放在首位,而是把對湘西這片世外桃源的自然風土人情的描寫也同人物情節發展放在了同一個水平線上,他把情節的發展放在優美的自然之中去發展,讓靜謐幽深的自然風景增添故事的蘊味。讓作品的景物描寫,風土敘述是作品的主要內容,而不是如同一般小說只是起一個鋪墊的作用。極力的、真誠地表現著“茶峒 ”及周邊的自然環境,抒發著對自然偉大的敬佩,也謳歌著對湘西理想生活的嚮往,對人與人之間的安寧和諧,以及美好的湘西世界的認同,這種邊城牧歌情調是沈從文獨特的純情浪漫主義的邊城牧歌,現實的鄉土文化和作者的理性情感的結合,讓純情浪漫主義的模式登上了一個相當的高度,將情感隱藏於人物命運的演變和特定環境和場面描寫之中,讓表達更含蓄,趨向了古典審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