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冰心的作品

母愛冰心的作品

  母愛是一個漢語詞彙,一般泛指母親對子女的愛。屬於母親的或母親應有的溫柔、熱情或慈愛。出自《雞肋編》。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母愛冰心的作品,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母愛》

  冰心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臉問說:「媽媽,你到底為甚麼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頰,抵住我的前額,溫柔地、不遲疑地說:「不為甚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還有人能說這句話!「不為甚麼」這四個字,從她口裡說出來,何等剛決,何等無迴旋!她愛我,不是因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間的一切虛偽的稱呼和名字;她的愛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兒。總之,她的愛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層層的麾開我前後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為「今我」的元素,而直接的來愛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至幕後,將我二十年的歷史和一切都變更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縱沒有一個人認識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兒,她就仍用她堅強無盡的愛來包圍我。她愛我的肉體,她愛我的靈魂,她愛我前後左右、過去、將來、現在的一切!

  天上的星辰,驟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響;海波如山一般的洶湧;一切樓屋都在地上旋轉;天如同一張藍紙捲了起來;樹葉子滿空飛舞,鳥兒歸巢,走獸躲到它的洞穴:永珍紛亂中,只要我能尋到她,投到她的懷裡,——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對於我的愛,不因?萬物毀滅而變更!

  她的愛不但包圍我,而且普遍的包圍?一切愛我的人;而且因?愛我,她也愛了天下的兒女,她更愛了天下的母親。小朋友!告訴你一句小孩子以為是極淺顯、而大人們以為是極高深的話:「世界便是這樣的建造起來的!」

  冰心母愛的賞析

  冰心先生的散文中的“母愛”的主題是眾所周知的。冰心在成年後曾這樣講述:“母親,你是大海,我只是剎那間濺躍的浪花,雖暫時在最低的空間上,幻出種種的閃光,而在最短的時間中,即又飛進母親的懷裡。”在社會的動盪和時代的劇變,人們不再滿意於看到母愛的作品但是人們又不能缺少母愛的作品。人們想要看到反映社會現實、反映火與血、反映生與死、掙扎與搏鬥。但是讓我們試著回想一下,當我們幼年的時候,當我們遇到困難或是挫折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能夠有一個溫暖的懷抱來安慰自己,而這個懷抱通常是來自母親的。這也是為什麼人們需要母愛的作品,需要母愛給我們力量與溫暖的原因之一。

  人們都會珍視這份平平凡凡的情感——母愛。它是高尚的、無私的、是人類賴以生存並要世世代代流傳下去的、是永存的。冰心先生的散文就這樣適時而生。她的散文中的母愛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來自於她的母親楊福慈對其的影響,另一部分則是冰心先生作為一位母親對其子女的母愛的擴大化。這來那個部分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可以在冰心先生的散文中可見一斑。

  “我每次得到她(她母親)的信,都不曾預想到有什麼感觸的,而往往獨到中間,至少有一兩句使我心酸淚落。這樣深濃,這般沉摯,開天闢地的心情啊!願普天下一切有知,都來頌讚。”(《寄小讀者.通訊十二》)楊福慈女士對冰心先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其父親是海軍軍官,經常在外。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母親陪伴長大的。冰心的母親是一位性格極溫柔,極安靜的女兒你。處世恬淡,天性蜜柑,極富感性,是典型的,在當時不多見的,有文化的賢妻良母。母親是冰心的第一位讀者。冰心先生曾追憶母親時:“而我每次做完一篇文字總是先捧到母親面前,她是我的最忠實最熱誠的批評者,常常指出了我文字中許多的牽強與錯誤”“她的愛,使我由生中求死——要負擔別人的痛苦;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記自己的痛苦”。

  而另外一部分的母愛,最初體現於她對其弟弟的照顧。因為父親經常不在家,家裡的兒女的照顧、家務等事務都由母親一人承擔。母親體弱多病,乖巧的小冰心自然幫母親分擔,幫母親照顧弟弟。冰心把她的三個弟弟比作三顆天上最明亮的星星。冰心在國外的時間,她的弟弟們也常常給她寄出長長而懇摯的書信,告訴她:“從松樹隙間穿過的陽光,就是你弟弟問安的使者;晚上清涼的風,就是骨肉手足的慰語。”這與冰心幼時對弟弟們的照顧分不開的。而《寄小讀者》最能體現其作為母親對子女母愛的擴大化。冰心先生在《寄小讀者》中儼然像是那些小讀者們溫柔慈愛的母親與他們溝通交流。在《寄小讀者》中,描寫母愛的篇幅最多,最真摯感人,《通訊十》就是這類散文的名篇。作者這樣來歌頌母愛:“世界上沒有兩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然而,請小朋友和我同聲讚美!只有普天下的母親的愛……是一般的長闊高深、分毫都不差淺……當我發覺了這神聖的秘密的時候,我是歡喜感動得伏案痛哭!”在冰心的眼中,母愛是無比偉大的,它突破時空限制,因而是絕對的、永恆的。她的這種母愛具有人道主義的內涵,而且加以推廣,及於了一切有生命的動物。

  對冰心早期作品中“母愛”的啟蒙力量之解讀

  五四落潮,許多青年希望破滅,陷入悲觀之中,由現實的失望轉而對生命本質、人生意義產生懷疑,有的`甚至絕望而自殺。作為活躍在五四時代的一名積極分子,冰心用愛的力量來引導人們趨向光明,探索人生。冰心的愛的哲學是對“人生究竟是什麼?支配人生的,是愛呢,還是憎?”[1]這一問題給出的答案,人類相愛,人與自然和諧是這一哲學的內涵,母愛、童心和自然是其文學表達的主題模式。冰心透過大力張揚愛的力量來鼓舞人生,建構人生價值。她的愛具有超階級的力量,愛所能愛的一切,這在當時具有明顯的建構倫理價值的反封建意義,同時也具有相應的理想化色彩,“母愛”自然成了首當其衝的啟蒙力量。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是冰心的名言。以母愛為中心,冰心把自己的全部熱情傾注到了對祖國、母親、小朋友和對大自然的愛中,高度頌揚母愛的力量,大力張揚母愛的普世情懷,冰心的作品中同時也顯出了超現實化和理想化的色彩。

  一、對具有無邊神力的“母愛” 大力頌揚

  母愛是一切愛的原動力,“沒有了母親就不成世界”(《寂寞》)。一切的愛都由母愛生髮出來,又以母愛為最後歸宿。因此冰心“要盡在世的光陰來謳歌頌揚”(《通訊十三》)母愛。冰心以詩人的情懷,以柔美空靈的筆致,源源不絕地抒寫母愛,編織著一個又一個溫馨美麗的母愛世界。她的作品到處瀰漫著母愛的氛圍,說她的作品“至少有三分之二”涉及了母愛,是毫不誇張的。母愛是冰心所開的治療“時代病”的藥方之一。

  小說《超人》可以說是冰心最早歌頌母愛的作品。小說主人公白彬原是冷心腸的人,他信奉尼采的“愛和憐憫都是惡”的哲學,對世間一切都冷漠相待,以致終日苦悶、仿徨。但由於母愛的感召,終於喚起了他對生活的激情,他終於明白了:“世界上的母親和母親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兒子和兒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牽連的,不是互相遺棄的。”《煩悶》是《超人》的續篇,《煩悶》中的主人公在一步步地走進社會時,卻為自己的前途擔憂痛苦,他陷入了沉重的危機中,為世間的虛偽和人生的無助而感到苦悶憂鬱,正在他不知所措、無路可走時,回家看到弟弟恬靜地睡在母親的懷裡,因著“母親溫柔的愛,和孩子天真極樂的睡眠”,他一天的愁煩,都驅出心頭,並感慨“人生只要他一輩子是如此!”因為“愛”,他戰勝了煩惱。而《悟》則是對母愛的進一步提升,把母愛昇華為宇宙萬物的愛,母親“是天下人的”,“世界是愛的,宇宙是大公的,因為無論何人,都有一個深懸極愛他的母親”,“有了母親,世上便隨處種下了愛的種子”,“萬物的母親彼此互愛著;萬物的子女,彼此互愛著;同情互助之中,這載著眾生的大地,便不住地紆徐前進”。在這裡,已經把母愛推崇到了極致,它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母愛,而是能主宰宇宙、支配萬物的博愛,這種愛具有無邊的神力。《超人》則因母愛而推及全人類的愛。

  在其他很多的篇章中,冰心都在書寫和歌頌著母愛。冰心希望全社會都生髮出這樣一種博大的母愛,透過母愛傳達了普世化的生命關懷,並由此衍生出了對母性之愛的讚揚,即對所有女性美好品德的讚揚,對女性力量和女性價值的肯定。“紅袖添香”(《兩個家庭》)即是女性價值的另一種體現,其中疊現著內涵更為豐富的人性美和人道精神,體現了新一代女性對傳統之愛的轉換,體現著女性精神價值的永存。在她後來的女人系列作品《我的鄰居》中的M太太,《我的學生》中的S,以及《秋風秋雨愁煞人》中的雲英等一系列的女性都是愛的化身,她們富有犧牲精神的品德是令人景仰的。

  二、用超越女性個體價值的“母愛”解構男權

  但是,冰心在讚揚女性美德的同時,卻只突出其群體精神意義而淡化了女性作為個體的價值與意義,冰心常常很巧妙地避開了女性的具體之愛與個性的衝突,讓個性在愛的涵蓋下消融,她在文章中常常避開尖銳的內心矛盾衝突,有意展示出這些善良的女性隨時隨地準備為他人做出犧牲的無私無畏的母性情懷。她們習慣把自己擺在他者的位置,擺在陪襯人的位置,儘管缺少個體的主動意識,卻用任勞任怨、甘願自我奉獻的精神譜寫著光輝的篇章,用女性傳統崇高的美德和女性恢宏的氣度對抗著男權中心制度。女性是弱者,善的意志、愛的力量是她們賴以存在的基礎,這種愛與善超越了一般的傳統倫理的層面,她們充分地利用著自身的這一優勢,來發揮自己為人的價值,解構傳統男權。

  在冰心的作品中,母愛已經上升為一種精神的感召和生髮,它能讓人與人之間感受到溫暖和陽光。冰心希望在全世界生髮這樣一種無私的愛,在愛中,所有的人都處於同一的地位,每個人得到的愛都是均等的,並且彼此互愛。面對現實世界的黑暗和醜惡,冰心之所以用母愛來統攝一切,這與中國古老文化中推崇“母性崇拜”是一脈相承的,對母愛的頌揚是一種“原始情結”的體現。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時代裡,母愛就是一種很自然的愛,不帶任何的功利目的,就像動物間母親愛孩子、哺育孩子一樣的自然。“母性崇拜”在中國也有段源遠流長的歷史。可以用神話來證明,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創世神大多是女神,女媧就是摶土造人的開天闢地之神,還有神話和歷史典籍中記載的西王母、羲和、女皇等神,她們都是以英雄形象出現的。這從另一方面即反映了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在氏族社會中的至高地位。儘管後來由於父系氏族社會的興起和父權意識的崛起,女性才慢慢從歷史的洪流中退出直至湮滅,但中華民族對原始“母性”品格和精神的傾慕並沒有消失,“在中國人的話語系統和內心世界裡,總是把母親(而不是父親)作為最神聖最崇高的人格‘象徵’”。

  冰心努力捕捉的,就是為那些已經或正在死滅的古老文化性格中的優秀部分,為中華民族所孕育出來的傳統文明賦予生命。一方面宣揚一種對原始生命時代的平等互愛的生活的嚮往。在母系氏族時代,女性引領著一切,她們靠著大自然的恩惠,無聲無息地勞作、生育,養育著後代,沒有嫌貧愛富,沒有階級分層,一切都是平等的、互助的,不管是人與人之接還是人與自然之間。冰心的愛因此具有超現實、超時代的指向性,她昭示了人類在交往中所應自覺遵循的準則;另一方面,她所宣揚的母愛也是對傳統男權的一種解構,在傳統封建社會中,女性只是男性的“女僕”,根本就沒有任何權利,更談不上拯救世界。

  因此,在冰心的筆下,以寬容仁慈、博大無私的母愛為中心的“博愛”成了拯救人類靈魂的救世主,這在當時的文壇點燃了一束希望的火光,也吸引了一大批曾經像“超人”那樣冷心腸、對世界絕望的青年,他們紛紛用“愛”作為擺脫悲觀的方式,《超人》還因此被譽為“青年的上帝”[3]。五四時期,在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猛烈碰撞中,那些從未經受過如此深刻的靈魂盪滌的初涉人世的青年產生了茫然不知所從的心態,他們猶豫、懷疑、甚至悲觀厭世,迫切地需要精神的引領和情感的慰藉。詩化情感型母親形象的出現正好滿足了他們的心理期待。巴金曾在《<冰心著作集>後記》裡說道:“過去我們都是孤寂的孩子,從她(冰心)的作品那裡我們得到了不少的溫暖和安慰……我們從那些親切而美麗的語句裡重溫了我們永久失去了的母愛。”

  因此,《超人》之後還出現了眾多的模仿之作,葉紹均、王統照等都深受“愛”的影響,他們在不少作品把愛(尤其是母愛)的力量渲染到了萬能的程度。王統照的《醉後》中那位因厭倦人生而去酗酒的主人公,整天沉浸在“痛苦”和“追悔”中難以自拔,但由於恍惚迷離中感覺母親用愛與憂鬱的眼光注視他時,他馬上醒悟了,並戰勝了消沉。這反應了作者對母愛力量的誠服,同時也說明了母愛在當時代極富有感染力。

  三、母愛不能“承受之重”

  然而,母愛的希望之火併未燃燒多久就漸漸成了一堆灰燼。王統照、葉紹均文學作品的現實主義轉向即說明了這個問題,他們意識到“愛”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真正的現實是殘酷的,“愛”不足以解救青年於苦悶人生中,起初還被當成青年人靈魂的鎮靜劑,日子久了,藥效就一點點消失了。政治倫理的“憎”的哲學最終湮沒了“愛”的哲學。從冰心本人的作品中也能清楚地體現這點,《超人》之後,儘管她仍不忘吟唱愛的讚歌,母愛的崇高偉大,但悲傷失望的情緒在她許多作品中隨處可見。《煩悶》是《超人》的續篇,可是主人公在感受了母愛的力量後,依舊生活在憂鬱和煩悶之中,看來“愛”實在太黯淡了,不足以鼓起主人公生活之風帆,只能逃離學校,逃離社會,躲進充滿母愛的家中,讓母愛的力量再次來激發自己的鬥志。可這股熱情又能持續多久呢?冰心並沒有給我們明示。《最後的安息》中的惠姑,有著“慈憐溫藹”、“悲天憫人”的天使的美德,給苦難的翠兒送來了愛的福音,然而,愛的力量終於無力挽救一個童養媳的命運,翠兒還是去了另一個極樂世界。三兒疼愛母親,也是母親深愛的兒子,可為什麼仍會被子彈所吞噬?(《三兒》)萬能的母愛原來也有這麼軟弱無力的時刻。

  在詩歌《十年》中,作者對“人生如浮萍”的質疑的同時也是對“愛”質疑:轉眼十年過去,十年前從福建走出,來到北京,她時時憶起“江南”的“佳景”——由“江波”和“晚霞”構成,只是哀嘆沒有“良朋”。而現在的北方呢?“只有悶雨,只有黃塵,只有窗外靜沉沉的天。”走馬燈似的的北京奪權混世的軍閥、政客,哪裡顧什麼國計民生?哪裡管什麼科學、教育?哪裡有“愛”的蹤影?在散文《問答詞》中,“我”感慨生命:“人生一世,只有生老病死,便不生老病死,又怎樣?渾渾噩噩,是無味的了,便流芳百世又怎樣?百年之後,誰知道你?千年之後,又誰知道你?人類滅絕了,又誰知道你?便如你我月下共語,也只是電光般,瞥過無限的天空,這一會兒,已成了過去渺茫事蹟。”質問“世界上有的是快樂光明”嗎?至此,冰心已經徹底地對愛質疑,對人生質疑。看來,就連冰心自己,她都已無法把握那個時代。風雨如磐的黑暗社會,豈是“母愛”就能與之抗衡的?

  因此,從她後來寫作《分》開始,愛的力量也開始分散了。《冬兒姑娘》裡出現了母女之間的不融洽,《相片》裡更是把母親的自私心刻畫得淋漓盡致,令人觸目驚心,原來母愛也是自私的。《我們太太的客廳》出場的就完全是一群的虛情假意、明爭暗鬥的母親們。還真應了《超人》裡的話:“世界是虛空的,人生是無意識的。人和人,和宇宙,和萬物的聚合,都不過如同演劇一般:上了臺是父子母女,親密的了不得;下了臺,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場也是這麼一回事,笑一場也是這麼一回事,與其互相牽連,不如相互遺棄;而且尼采說得好,愛和憐憫都是惡……”

  人們發現,最初靠勇敢和頑強的意志邁向社會的五四現代青年,蝸居在母親撐起的小天地裡最終還是無法釋懷。因為充滿了苦痛貧寒的社會現實不可能讓他們成天生活在幻想中,現實的殘酷和黑暗這是無法改變的。當時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時期,又加上國外先進思潮的衝擊,造成了新與舊、進步與落後的尖銳衝突,廣大有志青年沉浮在這個社會里,找不到人生的立足點,整天煩惱、憂鬱甚至絕望。因而,冰心建構的以母愛為中心的“愛的哲學”終究不能與現實的黑暗抗衡,政治倫理的“憎”的力量遠遠超越文化倫理“愛”的力量。作為五四退潮時的青年也深深懂得,母愛的力量再強大,也不可能解決社會現實中的廣大兒女的人生問題。

  冰心深切地瞭解自己作品中的理想氛圍並沒有消弱現實的殘酷現狀,煩悶和矛盾依舊,她在《最後的使者》裡如實地寫出了她的苦悶:“神啊!你賦予我絕特的天才,使我的詩思橫溢,使我筆下驚動了萬千的讀者。不過我細細的觀察,他們從我的詩中所得去的,只是憂愁,煩悶,和悲傷。於人類於世界,只是些灰心絕望的影響。”面對茫茫人世路,冰心無可奈何,她非常清楚:“領略人生,要如滾針氈,用血肉之軀,去遍挨遍嘗,要它針針見血。”(《南歸》)面對社會的沉重黑暗,冰心痛心疾首,在《莊鴻的姊姊》中,作者一連提出了三個問題:“我不明白為什麼中交票要跌落? 教育費為什麼要拖欠?女子為什麼就不必受教育?”社會的痼疾不是“母愛”能與之抗衡的。

  事實證明,五四時代,柔性改良的道路只是漸進的道路,是非暴力的,是文化啟蒙的道路,而與這種道路相對立的則是激進的、革命的道路,是暴力奪取政權的道路,中國的歷史無一不證明在歷史轉折關頭,總是以革命取勝。冰心建構以母愛作為人倫之本的現代文化倫理價值,充分地表現了冰心對民主政治的渴望、對言論自由的執著追求。她想用一種寬容的、包容的母權文化來感化社會,然而,這樣一種柔性的改良想法始終無法在現實中立足。正如此時期胡適一生堅持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的文化道路,可最終只能黯然離開中國一樣。冰心建構的以母愛為中心的博愛文化倫理價值也必將被更加強勢的力量所顛覆——這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冰心的這種柔性改良的價值觀仍具有歷史前瞻性的意義,因為時代是向前發展的。

  正如冰心後來寫的《關於女人》集,她對母性的力量不再進行幻想,而是回到了進行對日常生活的描摹中,以對女人的真善美的讚美展開對“母愛”另一種方式的頌揚。冰心堅信:愛的力量尤其是母性的愛絕對是超越一切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