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聽彈琴》

劉長卿《聽彈琴》

  劉長卿的《聽彈琴》視為經典,下面是原文與賞析,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聽彈琴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譯文】

  七絃琴奏出清涼的曲調悠揚起伏,細細傾聽就像那滾滾的松濤聲。

  我雖然很喜愛這首古時的曲調,但在今天人們大多已不去彈奏了。

  【註釋】

  ⑴泠(líng)泠:形容清涼、清淡,也形容聲音清越。絲:一作“弦”。

  ⑵松風: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淒涼。琴曲中有《風入松》的調名。

  ⑶古調:古時的曲調。

  【賞析】

  詩題一作“彈琴”,《劉隨州集》為“聽彈琴”。從詩中“靜聽”二字細味,題目以有“聽”字為妥。

  琴是我國古代傳統民族樂器,由七條弦組成,所以首句以“七絃”作琴的代稱,意象也更具體。“泠泠”形容琴聲的清越,逗起“松風寒”三字。“松風寒”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的悽清,極為形象,引導讀者進入音樂的境界。“靜聽”二字描摹出聽琴者入神的情態,可見琴聲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聲,常能喚起聽者水流石上、風來松下的幽清肅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風入松》的調名,一語雙關,用意甚妙。

  如果說前兩句是描寫音樂的境界,後兩句則是議論性抒情,牽涉到當時音樂變革的背景。漢魏六朝南方清樂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樂發生變革,“燕樂”成為一代新聲,樂器則以西域傳入的`琵琶為主。“琵琶起舞換新聲”的同時,公眾的欣賞趣味也變了。受人歡迎的是能表達世俗歡快心聲的新樂。穆如松風的琴聲雖美,如今畢竟成了“古調”,又有幾人能懷著高雅情致來欣賞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獨感。“雖”字轉折,從對琴聲的讚美進入對時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彈”的“多”字,更反襯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謂今人好趨時尚不彈古調,意在表現作者的不合時宜,是很對的。劉長卿清才冠世,一生兩遭遷斥,有一肚皮不合時宜和一種與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調。他的集中有《幽琴》(《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之一)詩曰:“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飀飀青絲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向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其中四句就是這首聽琴絕句。“所貴知音難”也正是詩的題旨之所在。“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詩詠聽琴,只不過藉此寄託一種孤芳自賞的情操罷了。

  拓展閱讀:劉長卿讀音問題

  劉長卿為中唐詩人,其詩清幽淡遠,卓然成家。所作五絕,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以簡練之筆勾勒一幅寒山夜宿圖,旅客跋涉之艱辛不言而喻,可謂以情入畫,故傳誦一時①。但是,對於這樣一位著名詩人,他的名字卻常常被誤讀。

  此前已有學者就今人習讀劉長卿為Líu Chángqīng提出異議,其中以方欣欣所論較為中肯,她的論據主要有兩個:

  第一,古人名與字存在聯絡。劉長卿字文房,“文房”與“文章”有關,故其名“長卿”當源於司馬相如(字長卿)。司馬相如之取名又源於藺相如,藺相如曾為趙國上卿,即眾卿之長,故“長卿”之“長”當讀為zhǎng。

  第二,聲韻學角度。1、古人之注音。杜甫詩集中“長卿”共出現六次,皆指司馬相如。清仇兆鰲《杜詩詳註》於“長”之注音為:“丁丈切”三次、“子兩切”三次。兩種反切讀音均讀為上聲zhǎng。2、詩歌格律要求。王維五律《送嚴秀才還蜀》尾聯“獻賦何時至,明君憶長卿”,蘇軾七律《次韻劉貢父叔侄扈駕》首聯“玉堂孤坐不勝清,長羨鄒枚接長卿”,從格律要求看“長”字均應讀為仄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