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花散文

油茶花散文

  一場雪剛剛過去,黑鍋一般的天空突然瓦亮起來,披上銀裝的山巒,從原來的墨綠一下換成了潔白。一朵朵花蕾,一片片花瓣,都黏附著晶瑩的雪花。

  油茶花因為喜歡雪,所以才顯得如此純淨高貴,清爽清白。油茶花不單單好看,還是季節變換中的時間表。每當油茶花含苞之時,便已開始進入冬季,當小豆豆似的茶桃掛滿枝頭之際,就說明已經進入乍暖還寒的早春。

  我的小姨就生活在油茶花盛開的地方。小姨的家被高山大嶺包圍著,她所在的山村有著連綿不斷,遍山遍嶺的油茶樹,據姨父說,這些人工栽種的油茶樹大部分樹齡都是幾十年,好幾塊茶山甚至是上百年。每到中秋茶籽收摘以後的霜降,油茶花便一朵朵綻開了,而且花期特長,如瓊葩點綴枝頭,像絮雪鋪滿山坡,遠觀近看都像一撮撮潔白的綢緞。就如老鄉山歌裡唱到的那樣:“我家門口茶開花,大朵小朵雪樣白,如錦如綢香爛漫,玉樹瓊葩雪中開。”

  孩提時經常跟隨母親到小姨家做客,最喜歡的就是跟幾個表哥表妹在門前屋後那一片片一塊塊梯田和油茶山追逐打鬧,尤其是當油茶花盛開的時候,這田壟這茶山就變成了我們天真孩童的天堂。到了星期天,母親就會讓我去小姨家跟著表弟表妹們上山去放牛,砍柴,打豬草。只要是到了山上,總是與油茶樹糾纏在一起,如果是夏天還躺在樹下呼呼地睡大覺呢。其實,最快樂的時光,莫過於油茶花盛開的深秋。那個時段,油茶花將天邊浸染得潔白如雪,隨風飄來的是那淡淡的花香,太陽醉了,小鳥醉了,我們也醉了,就連蜜蜂也嗡嗡地抖動著翅膀盤旋於茶樹林,輕落於花蕊上,沉醉在清新的芳菲裡。我和小夥伴們更沒閒著,時而在樹林裡奔跑,時而在花叢中穿梭,花滿枝頭的油茶林,成了我們天然的兒童樂園。儘管我們未能像如今孩童那樣吃上牛奶、飲料、糖果和餅乾,但在茶花裡吮吸花蜜也是最愜意不過的享受。我們從山坡上折些蕨竿,做成吸管,插入花蕊一吸,又甜又澀的花蜜便被吸入口中,甘甜潤肺,清清於心。有時候我們在花蜜的滋潤和甜蜜裡,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疲憊,待到山下的屋頂上升騰著炊煙,大人們喊破了喉嚨,才戀戀不捨與老牛一起回家。

  仲春未至,油茶樹剛發了新葉,被二月的春風一吹,樹上便可摘到大朵的茶耳和大顆的茶泡,吃起來也甜中帶澀,苦澀過後又有回甜。正如一首歌裡唱到的“櫻桃好吃樹難載,不下苦功化不開。”這一片片綠油油的油茶樹並非自然生長,它需要勤勞的雙手,辛苦的汗水栽培管理而來。根據茶樹的習性,栽種樹苗的山坡不能太陡,土層的厚度不得少於四十公分,而且需要清山燒灼,然後等距離的挖成條帶,在條帶裡再挖掘長寬相等的坑穴,春分前後務必施放足額的基肥,待到第一場春雨過後,再從苗圃挖取幼苗而小心翼翼的栽下。栽種之後的三年時間裡,除了正常的施肥除草,還需要修枝剪丫,防病殺蟲等許多的工序。當油茶掛果之後的管理更加不能含糊,每年除草、保墒、施肥的工作量最大。當然,今非昔比,如今很多油茶山都用上了機械化,或者是電氣化,相比於我孩童時代的人工方法,生產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山農的勞動強度也大大地降低了。

  如今的山裡人雖然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可是他們沒有因此繞道祖先走過的路,或者在半路上停了下來,也沒有放棄數百年來祖宗留下的油茶栽種技術,而是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改良栽培方法,讓這種一頭食泥一頭食露的寶貝也能在新時代興旺起來。我的大表弟就是這麼一個對油茶痴痴以恆的老茶農,他帶領農大畢業的二兒子在自留山上甩開膀子大幹起來。經過最近幾年的開發,不但大投入大產出的發展了油料生產,坐實了家庭經濟來源,還因此消化了剩餘勞力,綠化了成片成片的荒山。前年春上,他的二兒子小萌還利用油茶山這樣的自然資源開發了茶山旅遊專案,在當地政府的鼎力支援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尤其是春秋兩季,到仙姑嶺看茶賞花,做山茶油買賣的省內外客商和遊客紛至沓來,不但消化了茶油,還帶動了飲食服務業,以及其他山區特產的種植和買賣,讓整個村子都富了起來。如今的石頭灣村實打實的舊貌換了新顏。年收入數十萬上百萬的家庭比比皆是,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小洋樓,青年人都有了自己的小汽車,在鋪上了水泥路面的山道上來回馳騁,真正實現了幾代人夢寐以求的山村現代化。

  有些讀者可能對油茶樹不大瞭解。油茶樹在我們這裡叫茶子樹,其籽粒可榨茶油供食用。茶油色清味香,營養豐富,耐儲藏,自古以來就是優質食用油。榨過油的茶餅既是環保農藥,又是農田裡必不可少上等肥料。於是,很多城裡來的遊客對油茶花產生了興趣,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就連當地的青年人也情有獨鍾地攜家帶眷的到山裡來度假。走了一撥又一撥,來了一茬又一茬,細心的遊客,每到一處總是細心的觀察,與花朵和花蕊拍照留影,以此襯托自身的潔白無瑕。但更多的遊客是被潔白的花瓣,金黃色的花心而吸引,尤其是早晨,茶樹林裡清白秀麗,山茶花兒被露水清洗後,在旭陽的照耀下會顯得更加亮麗潔白。金秋十月,茶籽熟了,一顆顆油光瓦亮的茶籽躲藏在綠葉之間,沉甸甸的壓彎了枝頭,千樹萬樹有如一波波紫色洪流從山上傾瀉下來。這樣的大自然景色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完全可以同那些名川大山一比高下。

  我小的時候還是大集體,也曾參加了學校裡組織的支農活動——摘茶籽。也隨小姨和小姨夫挑著籮筐,哼著歌謠,融入了霧靄纏繞的油茶林,穿梭在顫顫巍巍的樹枝之間,一樹一樹地採摘果實。摘下來的茶果,呈淡紫色,圓潤而光鮮,拽在手上,抑或滾在地上,就跟小人書裡新編出來的童話那樣韻味無窮,妙趣橫生。我還記得,當時離石頭灣有一里多地的磨刀石坑,設了一個專門的榨油坊,將收摘回來的茶梓曬好剝落,再把籽粒送到榨油坊,榨出的茶油透亮噴香,就跟液態黃金一樣的漂亮。

  我出去讀書和工作以後,便難得有機會去小姨家。當家鄉實行承包責任制而分田到戶以後,原來生產隊裡的油茶林也分了。聽大表弟說他家當年只分到了半塊山,那時幾個表妹都陸續出嫁了,小姨家裡的勞力就只剩下小姨和小姨夫,夫妻倆不但要撫養一雙老人,還需要供養一個尚未成年的小表妹,每到收摘茶籽的時候,因為缺少人手,好多的茶籽都被別人偷摘了,好在當時茶油不值錢,小姨和小姨父也想得開,無奈地說,“偷了就偷了吧。”。大約到了九十年代末,家鄉政府在大力發展果業生產的同時也將茶油林作為主要農業產業來抓。政府規定:“凡開發一畝油茶林的農戶給予500元的苗木補貼,每年由政府再補償每畝100元的撫育金”等等。彷彿一夜之間,石頭灣就開始了連片的開發油茶林。直到現在石頭灣60來戶人家擁有的新茶林就達到7000多畝,不但富裕了山民,同時也富裕了整個山區小鎮的人民。如今的石頭灣村不但是聞名遐邇的油茶生產基地,更是人們踏山旅遊,賞花觀景的首選地。

  斗轉星移,新世紀帶來了油茶產業的大發展大繁盛。也給了像我小姨那樣的苦了大半輩子的農民帶來了與城裡人一樣的現代化生活。這自然需要感謝黨正確的惠民政策,感謝當地政府給農民帶來的實惠!人們似乎不會忘記,也不記得從什麼時候起,人們緣於對“地溝油”的恐懼,對那些所謂“混合油”的懷疑,我故鄉的茶油就開始走俏,特別是近幾年來,茶油價格持續攀高,每市斤可以賣到五十元到七十元不等。如今家鄉種植油茶,生產茶油,從單一化向集約化發展,好多鄉鎮都分別創立了以茶油生產銷售為主導的股份有限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由科班畢業的青年人註冊成立。如我的大表弟所在的“金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就可以集科研、種植、生產,批發油茶苗木,銷售茶油於一體,有力地促進了油茶產業的發展。這些年來,縣裡把綠色、生態的“放心糧油”作為追求的目標,逐年重視油茶的種植與生產,透過向省乃至國家爭取立項籌集資金等渠道,大力開發油茶基地,同時出臺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鼓勵發展油茶生產,實行規模種植或“低改”,形成了觀溪,茅嶺,板橋,石圳等山區鄉鎮的油茶生產基地,甚至還誕生了不少新生的油茶村,油茶專業戶以及榨油廠等。因此,我表弟所在的鎮村還先後獲得了“中國油茶之鄉”和“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如果你乘車經過石頭灣村,就會發現路邊山坡上,豁然矗立著“山茶種植示範基地”、“茶油生產示範基地”的牌子,令人耳目一新,久久留戀。

  離開家鄉十幾年了,每到仲春和深秋就會萌動打道回府,帶著家人回故鄉賞花觀光的想法。一家老小其樂融融的開著車,亦或是徒步,騎單車,無拘無束地走遍如石頭灣,稱鉤潭這樣古老又年輕的大山,讓孩子們走近油茶山裡盡情地觀賞盡情地遊玩。前兩年,每當我回到家鄉,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一片片茶林,和坐落在山下那一排排的嶄新的,具有客家風情的小樓房。誰能想到這個地方曾經窮的叮噹響。

  家鄉的油茶花是開得最早、也是開得最美的。看上去就好像村前、屋後、山坡、原野不知何時悄悄地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雪。卻原來是山裡山外那盛開的油茶花。徜徉於油茶花開的山路上,有一種感覺就是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是啊,我愛我的家鄉,我更愛家鄉油茶花盛開的地方。

  我渴望能夠再來一場春雪,將故鄉的茶林裝扮的更加美麗,讓家鄉的山巒更加的嬌美與富饒,讓漫山遍野銀裝素裹的油茶樹,潔白如雪的油茶花吸引著更多的客商和遊客。

  這時,我突發奇想:那麼多有花的地方,都舉辦了什麼桃花節、梨花節、油菜花節,興許有一天,在我小姨所在的家鄉也會看到油茶花節,慕名前來的遊客絡繹不絕,該是多麼的美好和幸福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