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溫庭筠

更漏子 溫庭筠

  溫庭筠共寫過六首內容相仿的《更漏子》。下面和小編一起賞析一下這兩首古詩!

  第一篇

  更漏子·柳絲長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註釋】

  1、更漏:古人用銅壺滴漏來計時,將一夜分為五更。

  2、子:曲子的簡稱。

  3、漏聲:指報更報點之聲。

  4、迢遞(tiáo dì):遙遠。

  5、塞雁:北雁,春來北飛。

  6、城烏:城頭上的烏鴉。

  7、畫屏:有圖飾品的屏風,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擺設。

  8、金鷓鴣(zhè gū):金線繡成的鷓鴣,可能繡在屏風上,也可能是繡在衣服上的。

  9、薄:通“迫”,逼來。

  10、惆悵(chóu chàng):失意、煩惱。

  【譯文】

  柳絲柔長春雨霏霏,花叢外漏聲不斷傳向遠方。塞雁向南歸去令人驚心,雜亂的城鳥尋覓著棲巢,望著畫屏上對對金鷓鴣令人格外傷感。

  薄薄的香霧透入簾幕之中,美麗的樓閣池榭啊再無人一起觀賞。繡簾低垂獨自揹著垂淚的紅色蠟燭,長夢不斷遠方親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腸?

  【賞析】

  這首詞是一首抒寫女子春夜相思愁苦的春怨詞。詞的上片寫女子春夜難眠的情狀。作者由景寫起,以動寓靜。柳絲亦如情絲,細雨亦溼心田,如此長夜,思婦本已難眠,卻偏偏總有更漏之聲不絕。“驚”“起”雁、烏,更驚起獨守空房的相思女子。寂寞中聽更漏聲,彷彿石破天驚,甚至連畫屏上的鳥都已被驚起,女子的朦朧情態一掃而空,惆悵更重。上片寫景似乎單純,但處處都可見情,“驚”“起”的氣氛籠罩全片,為下片的敘寫情懷做了極好的鋪墊。

  第二篇

  更漏子·玉爐香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註釋】

  ⑴更漏子:詞牌名。它類似淵源於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的`《小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

  ⑵畫堂:華麗的內室。

  ⑶鬢(bìn)雲:鬢髮如雲。

  ⑷衾(qīn):被子。

  ⑸梧桐:落葉喬木,古人以為是鳳凰棲止之木。

  ⑹不道:不管、不理會的意思。

  【譯文】

  玉爐散發著爐香菸,紅色的蠟燭滴著燭淚,搖曳的光影映照出華麗屋宇的悽迷。她的蛾眉顏色已褪,鬢髮也已零亂,漫漫長夜無法安眠,只覺枕被一片寒涼。

  窗外的梧桐樹,正淋著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內的她正為別離傷心。一滴一滴的雨點,正淒厲地敲打著一葉一葉的梧桐,滴落在無人的石階上,一直到天明。

  【賞析】

  這首詞通首寫畫堂人的“秋思”“離情”,上闋的意境,在《花間集》中頗常見,下闋的寫法則獨闢蹊徑。陳廷焯說“梧桐樹”數語,用筆較快,而意味無上文章之厚。其實,“用筆快”如果一瀉千里,言盡意止,固然不好;但這裡並非如此。譚獻說“梧桐樹”以下似直下語,正從“夜長”逗出,亦書家“無垂不縮”之法。書法中的所謂“垂”,指豎筆;在作豎筆時,最後須往上逆縮一下,使字型不失其氣勢。比之於詞,即是看似直率,縱筆而下,但須頓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實紆也。《更漏子》下闋,寫梧桐夜語,正有此特色。這裡直接寫雨聲,間接寫思婦,亦是“夜長衾枕寒”的進一步說明;但整夜不眠卻仍用暗示,始終未曾點破,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處。所以說此詞深得書家 “無垂不縮”之法,即是指它“直說”中仍適當地配合以“含蓄”,否則便會使人有一覽無餘、索然寡味之感了。宋人聶勝瓊《鷓鴣天·別情》詞有句雲:“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當是從此詞脫胎而來,寫得語淺情深;但全詞並不像此詞上下片濃淡相間,又缺乏轉折變化,相較之下,韻味亦是略遜一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