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飾的意思

注音 ㄈㄣˇ ㄕˋ

拼音 fěn shì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塗飾表面,打扮,裝飾。

雲:“是當為河伯婦,”…共粉飾之。——《史記·滑稽列傳》

camouflage; gild;

⒉  掩蓋實質或失誤。

粉飾錯誤。

gloss over; slick up;

相似詞

裝束 掩護 裝點 梳妝 妝點 化妝 掩飾 美化 裝扮 掩蓋 打扮 修飾 潤飾 點綴 裝飾 藻飾 遮蓋

相反詞

揭示 揭露

國語辭典簡編本

粉飾「ㄈㄣˇ ㄕˋ」

做表面的裝飾,企圖掩蓋真象。

造句他一味粉飾自己的過失,讓人生厭。

國語辭典修訂本

粉飾「ㄈㄣˇ ㄕˋ」

⒈  敷粉妝飾。指作表面的裝飾打扮。

《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西門豹傳》:「為具牛酒飯食十餘日,共粉飾之。」
《文明小史·第四三回》:「歷任巡撫想粉飾自己的門面,於是大大小小學堂,倒也開得不少。」

修飾 裝飾 掩飾

揭露 揭示

⒉  僅具外觀,不求實際。

如:「粉飾太平」。

引證解釋

⒈  傅粉妝飾。

《史記·滑稽列傳》:“巫行視小家女好者,雲是當為 河伯 婦,即娉取……共粉飾之,如嫁女床蓆,令女居其上,浮之 河 中。”
三國 魏 曹植 《釋愁文》:“加之以粉飾不澤,飲之以兼餚不肥。”
《武王伐紂平話》捲上:“有 妲己,面無粉飾,宛如月裡 嫦娥。”

⒉  指文詞上的修飾潤色。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捲上:“退之 與 孟郊 聯句,前輩謂皆 退之 粉飾。恐皆出 退之,不特粉飾也。”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字說·集字一》:“許氏 訓字之義而為《説文》,其引經皆不悖於義。 徐鉉 稍為之粉飾,遂成一家之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鳳》:“生略述 塗山女 佐 禹 之功,粉飾多詞,妙緒泉湧。”

⒊  引申為過分雕飾。

金 王若虛 《高思誠詠白堂記》:“樂天 之詩坦白平易,直以寫自然之趣……子則雕鎸粉飾,未免有侈心而馳騁乎其外,是又未可以 樂天 論也。”
魯迅 《南腔北調集·作文祕訣》:“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

⒋  褒揚;獎譽。

《韓詩外傳》卷五:“善粉飾人者,故人樂之。”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故將軍 周瑜 之子 胤,昔蒙粉飾,受封為將。”
唐 司空圖 《成均諷》:“揄揚盛業,粉飾元猷。”

⒌  裝飾外表,掩蓋實情。

宋 蘇轍 《乞裁損待高麗事件札子》:“其意欲以招致遠夷,為太平粉飾,及掎角 契丹,為用兵援助而已。”
《明史·文震孟傳》:“今四方多故,無歲不蹙地陷城,覆軍殺將,乃大小臣工臥薪嚐膽之日,而因循粉飾,將使祖宗天下日銷月削。”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二》:“教育界的稱為清高,本是粉飾之談,其實和別的什麼界都一樣。”

⒍  引申為誇大事實或妄自造作。

宋 蘇軾 《與陳季常書》之六:“然某所慮,又恐好事君子便加粉飾,雲擅去安置所,而居於別路,傳聞京師,非細事也。”

⒎  粉刷。

唐 裴鉶 《傳奇·崔煒》:“主者曰:‘ 徐大夫 紳,因登此臺,感 崔侍御 詩,故重粉飾,臺殿所以煥赫耳。’”
宋 張齊賢 《洛陽縉紳舊聞記·少師佯狂》:“院僧有 少師 未留題詠之處,必先粉飾其壁,潔其下,俟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