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生夢死意思

注音 ㄗㄨㄟˋ ㄕㄥ ㄇㄥˋ ㄙㄧˇ

拼音 zuì shēng mèng sǐ

釋義 像在醉夢中那樣糊里糊塗地過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確而頹廢、沉淪。

成語出處 宋 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灝曰:“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簡體字 醉生梦死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相似詞 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燈紅酒綠

相反詞 兢兢業業節衣縮食粗茶淡飯

英語翻譯 sleep away one's life

日語翻譯 酔生夢死(すいせいむし)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ㄗㄨㄟˋ ㄕㄥ ㄇㄥˋ ㄙˇ

拼音 zuì shēng mèng sǐ

成語解釋 像在酒醉和睡夢中那樣醉醺醺、昏沉沉地過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確,過得糊裡糊塗。語出宋.程頤〈明道先生行狀〉。△「花天酒地」

【語義說明】比喻人糊裡糊塗或頹廢消沉地活著。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消極放縱」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年輕人要心懷理想,怎可終日過那種醉生夢死的生活呢?
<02>在戰爭中,有的人在前線冒死抗敵,也有的人在後方醉生夢死
<03>那些鎮日在杯觥之間生活而醉生夢死的人,根本不知道今夕何夕!
<04>他如果老是不求上進,糊塗過日,一天到晚醉生夢死,前途堪憂!
<05>國家面臨國際情勢嚴苛的挑戰,年輕人豈可醉生夢死、糊里糊塗地過日子?
<06>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每每胸懷大志,奮發圖強,絕不願意一輩子醉生夢死,渾渾噩噩地虛度過去。

成語典故 宋.程頤〈明道先生行狀〉(據《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一引)道之不明,異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難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自謂之窮神知化,而不足以開物成務。言為無不周遍,實則外於倫理;窮深極微,而不可以入堯、舜之道。天下之學,非淺陋固滯,則必入於此。自道之不明也,邪誕1>妖異之說競起,塗生民之耳目,溺2>天下於汙濁;雖高才明智,膠3>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是皆正路之蓁蕪,聖門之蔽塞,闢之而後可以入道。〔注解〕(1)邪誕:荒誕不經。(2)溺:使陷溺。(3)膠:拘泥。

典故說明 「醉生夢死」是用來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夠明確,恍恍惚惚,好像是喝醉或在睡夢中。宋代大儒程頤在〈明道先生行狀〉一文中,譴責當今學者說:「雖才高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而這一切,乃源自於「道之不明」。正道無法彰明,則「邪誕妖異之說」橫行,迷惑人心,掩蔽良能,即使是聰明之士,亦因受異端邪說的蒙蔽,以致於心智無法清明。「醉生夢死」就用來比喻人糊裡糊塗地活著。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說過:「『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謂發生,亦不知所謂收斂,醉生夢死而已。」(見《朱子語類.卷一一六.朱子.訓門人四》)朱子認為一般人這樣一日過一日,懵懵懂懂,對一切事物的發生都不知其所以然,此即所謂「醉生夢死」。後人在使用此一成語時,則不僅止於指生活目標不明確的情況,有時會擴大到用於指稱生活頹廢消沉,如清末小說《東歐女豪傑》第三回:「你不見現在那些巴結官場的、崇拜黃金的、在溫柔鄉裡醉生夢死的人嗎?」此處所說的便是程度更為嚴重,沉湎於聲色場所中的人。

近義成語花天酒地 紙醉金迷 渾渾噩噩 燈紅酒綠

反義成語生氣勃勃 朝氣蓬勃 奮發圖強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