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索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ㄐㄧㄚˇ ㄙㄧ ㄙㄨㄛˇ

拼音 bù jiǎ sī suǒ

釋義 假:藉助;依靠;不經過思考就作出反應;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應。形容做事、說話敏捷、迅速。也指不認真地隨便亂說。

成語出處 宋 黃榦《黃勉齋文籍 復黃會卿》:“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

簡體字 不假思索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索,不能寫作“鎖”。

相似詞 一揮而就脫口而出一目十行

相反詞 慢條斯理深思熟慮搜尋枯腸

英語翻譯 from the lips outward <blunder out>

日語翻譯 考(かんが)えもしない,思索(しさく)を加(くわ)えず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ㄅㄨˋ ㄐㄧㄚˇ ㄙ ㄙㄨㄛˇ

拼音 bù jiǎ sī suǒ

成語解釋 假,借。「不假思索」指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應。語出宋.黃榦〈復黃會卿書〉。

【語義說明】指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應。
【使用類別】
用在「迅速反應」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老王說話總是不假思索,因此得罪了許多人。
<02>聽到河裡有人在呼救,救生員不假思索地就跳下去救人。
<03>我一提出請求,她就不假思索地答應了,真讓我喜出望外。
<04>他不假思索,提筆就寫下了這道難題的答案,讓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05>看見眼前的美景,他不假思索,便吟出一首詩,聽得大家嘖嘖稱賞。
<06>他在會議上提出的意見實在很荒唐,主管當然不假思索便予以否決了。
<07>這個大詩人常能不假思索地寫出令人讚嘆的優美詩句,果然名不虛傳。
<08>李教授是個化學專家,你請教他任何有關化學的問題,他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

成語典故 宋.黃榦1>〈復黃會卿書〉(據《黃勉齋文集》卷四引)一二年來,於《中庸》之旨,玩之殊有味。此乃子思子於其家學中備見本末源流,作為此書,盡發聖賢底蘊,雖非初學所能盡曉,而亦初學所不可不知。始之以戒懼謹獨,次之以智仁勇之三德,終之以誠之一字。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閒2>,此意便在。初學豈可不以孜孜奉持?則天之所以予我者,便已渾然在此矣。然後加講學力行之功,以盡其所謂智仁勇者,則理之渾然者,又燦然各有著落,而無毫釐之差矣。於是又進其所謂誠者,亦不過講學力行,而實用其力焉,則天理流行無少閒斷矣。〔注解〕(1)黃榦(1152年-1221年),字直卿,號勉齋,閩三山(今福建福州市)人。為朱熹女婿。晚年隱居於武夷,潛心閩學研究,編有《朱子行狀》。(2)閒:音ㄐ|ㄢ,同「間」。

典故說明 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庸》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應。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冥思苦想 深思熟慮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