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靈塗炭意思

注音 ㄕㄥ ㄌㄧㄥˊ ㄊㄨˊ ㄊㄢˋ

拼音 shēng líng tú tàn

釋義 生靈:生民;百姓;塗炭:爛泥和炭火。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

成語出處 《晉書 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塗炭。”

簡體字 生灵涂炭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塗,不能寫作“圖”。

相似詞 水深火熱民不聊生

相反詞 國泰民安安居樂業

成語故事   後燕、後秦聯合攻打前秦,於是前秦的國都長安被人包圍,苻堅因此退到五將山,等待有適當的機會能重新再來。後來苻堅被後秦活捉處死,苻堅的兒子苻丕就一直駐在鄴城。不過,前秦的幽州刺史王永聽說苻堅已經死了,就請苻丕到晉陽,在王永等人的擁護下,當了皇帝。苻丕當上皇帝以後,加封王永為左丞相。王永寫了一篇召告,想號召前秦的部隊去討伐後秦和後燕。公告中說:“自從苻堅被害,國都長安淪陷後,國家就開始一蹶不振哪!老百姓好像生活在泥沼和炭火之中,十分痛苦。各地官員接到這份召告以後,就要派出兵馬到臨晉會師,準備作戰。”可惜後秦的軍隊實在太強大了,王永無法獲得勝利,前秦也逐漸衰落,不久後就被後秦消滅了。

英語翻譯 People are greatly afflicted.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ㄕㄥ ㄌㄧㄥˊ ㄊㄨˊ ㄊㄢˋ

拼音 shēng líng tú tàn

成語解釋 生靈,人民、百姓。「生靈塗炭」指人民生活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形容人民處於極端艱苦的困境。語出《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民不聊生」、「民墜塗炭」

【語義說明】形容人民處於極端艱苦的困境。
【使用類別】
用在「處境艱難」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聖君視民如傷,暴君坐觀生靈塗炭
<02>我們希望最好不再有戰爭,以免生靈塗炭
<03>戰國時代列強爭霸,長年戰事不斷,舉世生靈塗炭
<04>有些國家內戰連年,當然免不了生靈塗炭,民怨四起。
<05>一旦發生戰爭,就免不了生靈塗炭,為政者豈可不慎?
<06>上憫國難,下痛生靈塗炭,杜甫因此寫下很多感人肺腑的詩篇。
<07>古人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正可說明戰爭帶來生靈塗炭的景況。

成語典故 《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丕又進王永為左丞相,苻纂為大司馬,張蚝為太尉,王騰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徐義為司空,苻沖為車騎大將軍、尚書令、儀同三司,俱石子為衛大將軍、尚書左僕射,領官皆如故。永又檄州郡曰:「昔夏有窮夷之難,少康起焉;王莽毒殺平帝,世祖重光漢道;百六之運,何代無之!天降喪亂,羌胡猾夏1>,先帝晏駕2>賊庭,京師鞠3>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塗炭。天未亡秦,社稷有奉。主上聖德恢弘,道侔光武,所在宅心,天人歸屬,必當隆中興之功,復配天之美。……」〔注解〕(1)羌胡猾夏:指姚萇率領西北方的少數民族侵擾中原。羌胡,泛稱我國西北方少數民族。猾,音ㄏㄨㄚˊ,侵擾。(2)晏駕:古代皇帝死亡的諱稱。(3)鞠:通「鞫」,窮盡、完全。

典故說明 據《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載:淝水之戰前秦苻堅大敗,姚萇趁機叛變殺死苻堅,並且在長安稱帝建立後秦;同一時間,慕容垂也自立為王,建立後燕,原本統一的北方政權再度分裂。這時幽州刺史王永,擁戴苻堅的長庶子苻丕為帝(即前秦哀平帝)在晉陽即位,並且向州郡發出文書聲討姚萇和慕容垂,在第二篇檄文中說:「天下動亂,外族入侵,先帝苻堅死在賊人手上,京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兵敗後,苻丕南逃,他最後被晉將馮該殺死。「生靈塗炭」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人民處於極端艱苦的困境。此外,在《書經.仲虺之誥》中有一句話:「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意思是說:夏桀昏庸不能體恤人民,以致人民生活陷入艱困。文中「民墜塗炭」的語義和《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中的「生靈塗炭」相近似,也可參考之。

近義成語水深火熱 民不聊生 赤地千里 哀鴻遍野

反義成語四海昇平 安居樂業 國泰民安 豐衣足食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