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

  ?孩子學習數學要從小抓起,四年級是學習數學的關鍵時機,那麼孩子應該怎麼學習數學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四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四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

  1、學會預習和複習。

  四年級孩子要學會課前預習並定期複習,家長可以通過制定學習計劃逐漸讓孩子形成預習和複習的習慣。預習的關鍵是找出自己對新課內容的疑問,然後帶著疑問去聽老師的講解。複習的關鍵是保證記住重要的知識點,確保學過的內容已經沒有疑問,每個數學知識的鏈條是緊密閉合的。在複習的過程中要教給孩子學會總結學習數學的經驗教訓。四年級孩子很多不願意做一些基本的加減乘除法練習,但是他們在做作業或者考試的時候經常因為馬虎將一些簡單的運算算錯。讓孩子自己總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弱點,比家長的說教要有效得多。建立“錯題集”也是一種不錯的總結方法。孩子在做作業和練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錯,做錯題是很正常的,但是要保證自己以後不犯同樣的錯誤。“錯題集”可以將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記錄下來,以便以後借鑑。

  2、學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樹立用簡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利用多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鍛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開拓解題思路,並更好地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例如在解兩步和三步應用題時,訓練孩子用分步解題法、綜合解題法、方程式解題法等不同方法解題,最後可以進行比較,看什麼方法更為簡便,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是數學的基本思想,數學就是將真實世界的數量和圖形進行簡單化而形成的,能夠用簡單方法解決的問題,不要用複雜的方法去做。這需要孩子在解決具體的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尋找簡便的方法。例如在思考複雜問題的時候,用假設未知數的方法比直接列算式更為簡便和清晰,而在解決簡單問題的時候用直接列算式的方法更為簡便。

  3、多練習是學習數學的法寶。

  小樂自幼喜歡數學,儘管對數學的興趣是大師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對於如何學習數學,大師的回答是“多練。就像打球一樣,要打好球的最好辦法就是多練,練的多才能打得好,光說不練沒有用”。四年級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剛剛開始發展,對一些概念和演算法的理解還需要通過具體的練習來加深和鞏固。但是練習不是越多越好,練習也不是重複做同樣的題,應該在保持孩子練習興趣的基礎上做一些典型的練習。

  4、要重視基本概念的學習。

  數學概念是理解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起點,如果基本的概念理解不清,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就會出現混亂,數學邏輯性的基本特徵就無法體現,或者簡單地說,概念理解不清就學不好數學。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幫助孩子從不同側面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例如對各種數的理解,包括整數、小數、小數單位、分數、分數單位、估算、進率、整除等,對圖形的理解如點、線、角、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周長、面積等,對計量關係的理解如質量單位、長度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單位及其進率等。這些基本的概念往往最能夠體現數學的基本思想。因為概念比較抽象,家長要引導孩子進行簡單的歸納推理,在具體的例子中逐漸體會抽象的概念。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的方法

  孩子就喜歡於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是父母引導孩子學習的有利條件。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說:“要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當這種學習興趣成熟的時候,再教給他學習的方法。”要讓孩子學習好,首先就要使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興趣不僅僅是在課本里、課堂上,更多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比如一個孩子在他堵邊看著水面出神的時候.你過去問他:你看到什麼了 ”那個星星是在水裡面嗎 怎麼天上也有呀,還在天上晃來晃去的 天上的那個白帶子也是河嗎 ”我們知道天上的星星在閃動,是因為大氣層的空氣在流動,所以我們看起來裡星在晃動。但是給一個幾歲小孩子解釋起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您遇到這樣的問題怎麼回答呢 我遇到達樣的問題我會這樣回答:“你的想像力非常的豐富,但是水裡的星星只是天上的星星映在水裡的影子,天上的空氣在流動,所以星星看起來好保在晃動一樣的。”也許這樣回答孩子聽了會似儲非慢,甚至我們有些大人還是似謹非儲的。我們認真地回答了孩子的問題,孩子也會得到很多學習的樂趣,特別是能使孩子養成對事物細緻觀察的習慣,孩子對科學知識的渴求也會日益強烈。孩子的好奇心是員可貴的財富,也是邁向成材的起點。

  天下的父母除了要認識到愛護和激發孩子的興趣十分重要外,而且還必須明白孩子越大就越難以具備強烈的興趣和強烈的熱情。這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興趣的幼芽可能會遭到踐踏.這樣.他們的年齡越大,興趣和熱情被踐踏和混滅的將越厲害。因此,實施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就在於此。孩子越大,不僅在性格上越難具有對事物的興越和熱情,而且他們的潛在能力天賦,得以發揮的餘地也會越小。

  讓孩子學會掌握學習的技巧

  在一個遠方的國家,有兩個非常傑出的木匠,他們的手藝都很好,難以分出高下。有一天,國王突發奇想:“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好的木匠呢 不如我來辦一次比賽,然後封勝者為‘全國第一木匠’。”於是,國王把兩位木匠找來,為他們舉辦了一次比賽:限時三天。看誰刻的老鼠最退真,誰就是全國策一木匠。不但可以得到許多獎品,還可以得到冊封。在那三天裡,兩個木匠都不眠不休地工作,到第三天,他們把已雕好的老鼠獻給國王,國王把大臣全部找來,一起做本次比賽的評審。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構鋼如生、纖毫畢現,甚至連鼠須也會抽動。第二位木匠刻的老鼠則只有老鼠的神態,卻沒有老鼠的形貌,遠看勉強是一隻老鼠,近看則只有三分像。勝負即分,國王和大臣一致認為第一個木匠獲勝。但第二個木匠當庭抗議,他說:“大王的評審不公平。要決定一隻老鼠是不是像老鼠,應該由貓來決定,貓看名鼠的眼光比人還銳利呀!”國王想想也有道理,就叫人到後宮帶幾隻貓來,讓貓來決定哪一隻老鼠比較逼真。沒有想到,貓一被放下來,都不約而同撲向那隻看起來並不像老鼠的“老鼠”,啃咬、搶奪。而那隻初擁如生的老鼠卻完全被冷落了。事實擺在面前,國王只好把“全國第一木匠”的稱號給了第二個木匠。事後,國王把第二個木匠找來,問他:“你是用什麼方法讓貓也以為你刻的是老鼠呢 ”木匠說:“大王,其實根簡單,我只不過是用色骨到了只老鼠罷了I貓在乎的根本不是像與不像,而是腥味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找竅門,不要瞎忙活*求知學習也是如此。認真的態度是必需的,但也得拿捏科學的方法並靈活地加以運用。瀆書最忌死讀書。一頭埋進書裡,即使每日裡勤學不倦,但不深究其中的道理,不聯絡生活的實際,不開闊思維的視野,不攀握正確的方法,讀來瀆去,只是個書呆子,只能在考試中得到個好成績,而在現實的生活中毫無用處。木匠比武,表面上比的是技藝,實際上比的是頭腦和智慧。掌握了竅門和方法,不僅是學習,做任何事都會勝人一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