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

  對於數學的學習要從小學好,打好基礎,以後學習起才會更輕鬆。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一

  注意力方面

  針對學生的注意力不夠持久,教師應從課堂教學設計著手,多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情境,將數學活動與遊戲、童話有機結合起來,時不時來吸引學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師適時的表揚、鼓勵與肯定,調動起學生積極探索的慾望,渴望成功的想法。能靠學生自主探索找到答案的,教師要放手給學生,不包辦代替,讓他們去嘗試、體驗,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這樣,定能解決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問題。

  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二

  聽講方面

  傾聽是學生重要的學習素養,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是那些最會傾聽的人,要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還要從幾個方面來抓。

  1.讓學生“心靜”:剛上課的一兩分鐘內,學生的心還處於課間玩耍的興奮狀態,要讓學生在這一時間內調整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再上課,才能做到聚精會神。各科老師可以配合好訓練學生養成一下課先準備下節課要用的學習用品,然後再去活動的習慣,上課伊始,在學生異常興奮的狀態下,教師說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節奏地拍兩下手,學生跟著齊拍三下,然後坐好。

  2.讓學生“耳聰”:要做到“耳聰”,必須聽得進,記得住。因此,每節課的重點內容可以讓學生複述老師的講話或學生的發言,還可以經常做一些聽算練習,培養學生的聽覺注意力。

  3.讓學生“會神”:要想回神,就得聽懂,學生光是聽,不動腦筋思考,等於沒聽,課堂上應注意引導學生聽完別人的發言後說說自己的見解與想法,別人的發言好在哪兒,錯在哪兒,或者哪兒需要補充。

  4.在保證課堂紀律的前提下營造活潑、寬鬆的傾聽氛圍:新課程不提倡以往那種非常呆板的教學形式,學生只要能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教師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課堂上可以採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的形式動手操作或合作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當然,在合作中教師要注意角色分配,給每位組員定個崗位,各司其責,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師還要講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發起學生的責任心和參與感,從而避免小組合作流於形式。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激發,在教師的引導下就會更樂於傾聽。

  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三

  看和寫的方面

  學生在讀題和做練習中看錯數字、寫錯數字的現象在低年級學生中比較普遍。計算簡單,學生並非不會,而是馬虎、不認真所致。怎樣才能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呢?我感覺“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媽媽訓練她的方法非常有效,每次限時一分鐘內完成抄電話號碼的訓練,左手指,右手抄,抄完後對照,家長做記錄。每天十分鐘左右的訓練。

  針對我們的學生,除了課堂作業讓學生抄題做外,還可以讓家長配合完成這項訓練,家長可以每天隨意出三組數字,每組二十個,讓學生用這種方法訓練,不耗費多長時間,但卻有效。讀題時要求學生用手指著字讀,看清讀懂題目的要求後再做題。書寫要經常提醒正確姿勢,要求書寫字型工整、認真,先動腦再動筆,儘量不依靠橡皮。不在書和作業、練習本上亂塗亂畫,保持書面整潔,可以不定時地在班上展覽書寫認真的作業。做題時要求左手指一道,右手寫一道,避免看錯行,做完要求獨立檢查。每人準備一本《錯題集》,以記錄錯誤檔案。記錄分四步完成:1.記錄錯題,2.用彩色筆給錯處做記號,3.寫出錯誤原因,4.寫出正確答案。

  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四

  想的方面

  要想讓學生想得合理,真正理解題的意思,並能完整地用語言表達出來,離不開多方面的綜合習慣的支援,因此,教師平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這幾方面的習慣:

  1.仔細觀察的習慣。通過課堂上仔細觀察情境圖、操作的過程,發展到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敢於提問的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恥下問,隨時表揚那些敢於、善於提問題的同學。對於學生的問題,教師要耐心解答。課堂上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

  3.多角度思考的習慣。遇到問題不要侷限或拘泥於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而是從多個角度去探討問題的答案,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求異思維。

  4.善於聯想、猜想和假設的習慣。遇到問題,無從下手時,可以大膽去猜想、假設答案,然後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難度較大的思考題時,可用這種方法。

  如果學生養成了這幾種好的習慣,學生的思維靈活度便會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會跟著上升。

1.小學生有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2.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方法

3.一年級數學學習技巧

4.家長如何輔導一年級孩子學習數學

5.如何上好小學一年級數學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