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

  數學應用之廣泛,小至日常生活中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買賣、利率、保險、醫療費用的計算,大至天文地理、環境生態、資訊網路、質量控制、管理與預測、大型工程、農業經濟、國防科學、航天事業均大量存在著運用數學的蹤影。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學習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三年級數學學習方法一

  一、“記錯題法”。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記錯本”,把自己平時作業、單元測試或期中、期末考試中出現的錯誤記錄下來,並註明出錯原因,做到有錯必改,以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在實際的學習中,要經常檢視這個本子,做到心中有數。

  二、“1×5”學習法。做一道題要有做一道題的收穫。反對搞題海戰術。

  做一道題,引導學生從五個方面思考:

  ①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麼。

  ②為什麼要這樣做。

  ③我是如何想到的。

  ④還可以怎樣做,有其它方法嗎?

  ⑤一題多變看看它有幾種變化的形式,把自己當作一個出題者,領會出題人的意圖,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解題思路怎麼樣。

  三、“1×3”糾錯法。

  一道錯題,從三個方面分析:

  ①錯在哪裡。

  ②錯的原因是什麼。

  ③符合什麼條件,錯誤才能變成正確。

  四、“1×3”思考法。一道對題,從三個方面思考:

  ①解題的依據是什麼。

  ②有沒有別的解法,若有多種解法,哪種解法更佳。

  ③這道題還可以如何變化?

  三年級數學學習方法二

  第一、加強小學三年級學生運用“數概念”的能力培養。

  有不少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常只重演算法,忽視數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機械地應用學過的東西,或簡單地模仿做過的例題,不能在變化了情況下遷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義,而不能全面掌握屬於這一概念的東西。

  第二、重視和加強發展小學三年級學生“空間關係”的知覺能力。

  數和形是不可分開的。因此,學生掌握空間關係的知覺能力也是小學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三年級下冊如用圓圈圖***韋恩圖***向學生直觀的滲透集合概念。讓他們感知圈內的物體具有某種共同的屬性,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就是一個集合。

  第三、觀察活動:

  所謂觀察是指學生對客觀事物或某種現象的仔細察看,因而是一種有意注意。培養的途徑是:教師提供的“客觀事物或某種現象”特徵有序、背景鮮明,而且要給出一些觀察的思考題。這樣有助於學生明確觀察目標,進而使他們邊觀察,邊思考,邊議論,邊作觀察記錄,以發現數學規律、本質。

  以上“四法”,既適合於學生的學,又適合於教師、家長的教。

  三年級數學學習方法三

  一、學會主動預習

  在老師講新知識之前,學生要認真閱讀要學的內容,課前自學例題,在看書時,要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自己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

  二、注意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

  一些學生對公式、性質、法則等背的很熟,但遇到實際問題時又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應用所學知識去解題。例如:有這樣一道題“把一個長方體的高去掉2釐米後成為一個正方體,它的表面積減少了48平方釐米,球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時多少?”學生對求體積的公式雖記得很熟,但由於該題涉及知識面廣,許多學生理不出解題思路。這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漸掌握解題的思路。這道題從單位上講,設計到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從圖形上講,設計到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從圖形變化關係講:長方形到正方形、長方體到正方體;從思維推理上講:長方體減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到減少部分四個面面積相等求一個面的面積求出長方形的長***即正方形的一個稜長***到正方體的體積,經老師啟發,學生分析後,學生根據其思路***可畫出圖形***進行解答。學生很快就可以解答出來:設原長方體的底面長為X,則2X×4=48得X=6。即為正方體得稜長。這樣得出正方體得體積為6×6×6=216***立方厘米***。

  三、及時總結解題規律

  一些學生之所以那麼優秀,就是因為他們把老師講的知識都應用到了自己解題的過程中了。課堂上的45分鐘,老師之所以把那些知識在課堂上講,說明那些例題或者公式非常的重要。所以課堂上的45分鐘就決定了你的成敗,所以必須消化和理解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

  老師一般講得是方法。解答數學題也是有規律可循得。因此,在解題時,要注意總結解題規律,在解決每一道練習題後,要回顧以下問題:***1***本題最重要的特點時什麼?***2***解本題用了哪些基本知識?***3***解本題最關鍵的一步在哪裡?***4***以前有沒有做過跟本題類似的題目?異同點在哪裡?***5***本題除了這種方法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解法?把這一連串的問題貫穿於解題。

  四、善於質疑問難

  學啟于思,思源於疑。也就是說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思由疑問開始的,學生的發現和提出問題思學會創新的關鍵。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一個好學生。”因此,學生從小開始,就要學會質疑。比如學習“角的度量”,認識學習量角器時,認真觀察它,問:“我發現了什麼?刻度有什麼用?”在學習時,經常這樣提出問題,就可以開拓自己的思維空間,進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