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怎麼學好科學

  初中科學學的內容,有一些跟小學《自然》裡的部分內容很相近,但它不同於《自然》,它是比較系統和深入地介紹和研究有關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質科學等科學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怎樣才能學好這門科學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一學好科學的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學好科學的學習方法

  一、學習科學,力求做到“七能”:

  一、學習科學,力求做到“七能”:

  初中將學習大量的重要的科學概念、規律、能力和科學素養,而這些概念、規律、能力和科學素養,是解決各類問題的基礎,是探究物質世界的基本素養,因此要真正理解、掌握和培養能力,應力求做到“七能”:

  能表述:能熟記並正確地敘述概念、規律的內容。

  能表達:明確概念、規律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科學意義。

  能理解:能掌握公式的應用範圍和使用條件。

  能變形:能對公式進行正確變形,並理解變形後的含義。

  能應用:能用概念和公式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能歸納:能將知識板塊式地歸納整理和記憶。

  能設計:能利用周圍的環境和條件設計合理的實驗和科學調查。

  二、重視畫圖和識圖

  學習科學離不開圖形,比如物質科學中的機械設計,電磁學知識的複雜電路設計,地質科學中的地形圖、氣象圖,生命科學中的人體系統圖、各種植物或動物的結構圖等都是主要依靠“圖形語言”來表述的。知識的條理化,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等問題,用通常意義上的語言或文字表達都是有侷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學的方法動手畫圖或記圖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而且對今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有著重要意義。在初中科學課裡,同學們會學到許多有用的圖表。《科學》要求的畫圖和識圖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畫圖屬於作圖型別題,比方說,作光路圖、作力的圖示、作力臂圖以及畫電路圖等等;另一部分,根據現成的圖形學會識圖,所謂識圖是指要注意結合條件看圖,根據理解和記憶將不完整的生物圖、地質地理圖等填塗完整。例如,在計算有關電路的習題時,已給出的電路圖往往很難分析出來是串聯、並聯或是混聯,如果能熟練地將所給出的電路圖畫成等效電路圖,就會很容易地看出電路的連線特點,使有關問題迎刃而解。 三、重視觀察和實驗

  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科學學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經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之中。”對於初學科學的初中學生,尤其要重視對現象的仔細觀察。因為只有通過對觀象的觀察,才能對所學的科學知識有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只有通過仔細、認真的觀察,才能使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例如,學習運動的相對性,老師講到參照物時,許多同學都會聯想到:坐在火車上的人,會觀察到鐵路兩旁的電杆、樹木都向車尾飛奔而去。這個生動的例項使我們對運動的相對性有了形象的認識。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重視實驗,注意把所學的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其中也包含與科學實驗現象的結合,因為大量的科學規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作為一個剛剛開始學習科學的初中學生,要認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並獨立完成學生的動手操作實驗。在認真完成課內規定實驗的基礎上,還可以自己設計實驗,來判斷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在實踐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測量學校綠地中一條彎曲小徑的長度;可以通過實驗測量上學途中騎車的平均速度;可以設計在缺少電流表或缺少電壓表的條件下測量未知電阻的實驗;還可以設計探究有關生物、地理和化學等相關實驗和調查。這些都需要同學們自己獨立思考、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思維等能力,使自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決問題會更全面。

  四、學會“兩頭堵”的分析方法

  科學知識的特點是由簡到難,逐步深入,隨著學習知識的增多,許多同學都感到科學題不好做。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對頭的緣故。拿到一道題後,一般有兩條思路:一是從結論入手,看結論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攏;二是要“發展”已知,從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當兩個思路“接通”時,便得到解題的通路。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就是 “兩頭堵”的方法。這種方法說起來容易,真正領會和掌握並非一日之功,中間有時還需要較多的記憶,這需要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地體會並加以應用。 五、注意適當分類,把知識條理化和系統化

  當學習過的知識增多時,就很容易記錯、記混。因此,可試著按照課文和某些輔導材料中繪製的框架圖去幫助記憶和理解。有時,適當地對概念進行分類,可以使所學的內容化繁為簡,重點突出,脈絡分明,便於自己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可以不斷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統化,不斷地把新概念納入舊概念的系統中,逐步在頭腦中建立一個清晰的概念系統,使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少走彎路。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能夠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有法,但學無定法。在學習科學的道路上,要結合自己的特點,穩紮穩打。

  初一科學初期學習方法

  就要開學了,初一的小朋友們準備好迎接初中科學這門強勢登陸的學科了嗎?小學和初中科學都以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然而初中科學比小學科學更加註重知識的應用,技能的遷移和情感的領悟。因此,初中科學的教學應該是小學科學教學的延續和發展,但是也要注意兩者又有很大的區別存在,最重要的,初中科學是一門主課,在中考中佔有的分值是很大的哦!不可以和小學一樣,只是在考試之前背一下知識點就能拿到分數的學科。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有強烈的科學是一門主課的意識。

  有了這樣的意識後,我們來講講初中科學到底該怎麼學?我們都知道學習應該是預習—上課—整理—作業這四個步驟組成的環節滾動一次。那麼在初一科學學習初期先從上課這一塊的學習習慣入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受益終身哦!

  首先,課堂上要注意以下幾點,處理好“聽”“思”“記”,三者的關係。“聽”在聽課的過程中,要知道本節課的科學學習要點重點,聽懂知識以及預習時碰到的學習的重難點。對於科學中某一種的型別題目的解題方法、解題技巧要能夠理解與掌握,要能夠真正的聽懂。聽好課後小結,能夠使整堂課的知識成為一個整體,把內容和已有的知識做一個連線,形成鞏固記憶。“思”就是指思維,通俗點,那就是想法,同學們自己的想法哦!要注意多思、勤思,隨聽隨思,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可以說“聽”是“思”的基儲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一定要在課堂上讓自己的大腦動起來。“記”是指學生課堂筆記。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黑板上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所以,記筆記要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同學們要明確“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

  有了這些良好的習慣一定能夠對初中科學的學習內容有很好的掌握,那麼剛開始的第一章的科學主要就是一下的幾點主要知識內容。

  初一科學第一章知識點彙總

  第一章 科學入門

  第一節 科學並不神祕

  1、科學是要研究各種自然現象,尋找它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的一門學科。

  2、科學研究是從疑問開始的。

  3、科學的發展改變了人們:

  ①對各種事物的認識②生活方式③思維方式④帶來負面影響

  第二節 走進科學實驗室

  1、科學研究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2、實驗室裡常見的儀器

  ***1***取少量液體所用到的儀器***滴管/試管/試管架/試管夾***

  ***2***加熱所用的儀器***鐵架臺/石棉網/酒精燈/燒杯/***

  ***3***測量的儀器***量筒/量杯/秒錶/電流表/電壓表/天平和砝碼/溫度計***

  ***4***觀察的儀器***放大鏡/顯微鏡***

  3、常用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1***膠頭滴管的正確使用方法:

  ***2***酒精燈的正確使用方法

  第三節 科學觀察

  1、觀察和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我們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

  2、觀察分為直接觀察和藉助儀器工具觀察***間接觀察***,觀察記錄的常用方法有文字描述、表格記錄和圖形記錄等方法。

  第四節 科學測量

  1、測量是一個把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

  2、長度國際單位:米***m***;體積國際單位:米³***m³***;溫度國際單位:攝氏度***℃***

  3、測量長度的工具:刻度尺;測量體積的工具:量筒或量杯;

  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

  4、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1***使用前:先觀察0刻度線、量程和最小刻度;

  ***2***使用時要做到:A、選正確;B、放正確;C、看正確;D、讀正確;E、記正確;

  ***3***特殊長度測量方法:①化曲為直;②化直為曲;③積小成大;④化暗為明;

  5、量筒的正確使用:“看”、“倒”、“放”、“讀”、“記”

  6、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7、測量誤差:誤差指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減少誤差的方法:①選用用精密的測量工具;②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測量錯誤是不允許的,測量誤差是可不避免的。

  8、科學計數法:將一個數字表示成a×10n形式,其中1≤|a|<1,n為整數,這種計數方式稱為科學計數法。如1,000,000m=1×106m

  第五節 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科學探究源自問題的發現,經歷的過程是:提出問題——建立猜測和假設——制定計劃——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

  總而言之,初一上冊的科學知識點較多,要求學生多背,多記,多問,理解性地去學習,都不會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