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如何才能快速提高文綜成績

  又一屆的高三生投入了緊張的複習中,都在為了高考而努力奮鬥著,而高考文綜是決定高考成敗最重要一場考試,想要提高成績還得掌握方法。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三快速提高文綜成績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快速提高文綜成績的方法

  熟讀課本,抓住知識框架

  文綜相對於理綜來說,是比較“死”的。歷史和地理對課本已有知識的把握程度考察很重視。所以,熟記課本內容是提高歷史和地理的首要技巧。

  文綜的課本編排是有一定的秩序和規律的,所有的知識之間是一個整體,抓住知識框架,通過知識點之間的聯絡才能更有效地複習。

  分析歷年高考試卷

  想要高考理綜取得好成績,首先得知道高考知識點走向。平時抽空分析近幾年的文綜試卷,看看考察的大體內容,用高考真題來訓練,有利於矯正自己的思維,提前適應高考試題模式。

  掌握重點圖

  文綜不僅要掌握樹上的知識點,還要掌握一些重點圖例,要清楚圖上所表述的知識點是如何體現的。在做有些困難題的時候,還可以通過畫圖來解決。

  答題技巧

  在做簡述題的時候,一定要字跡清晰,條理清楚,儘量多寫一些,不要 放幾個字在上面,那樣的話閱卷老師會覺得你態度不端正。

  平時學習的時候抓住關鍵詞背,在考試的時候把關鍵詞擴大範圍敘述就可以。

  高考文綜複習策略

  新課改歷史學科複習幾點建議:

  1、熟讀教材構建架構

  教科書是我們備考的依據,熟讀和研究教材是每個考生必須具有的基本功。常言道“題在書外,理在書內”。高中新課程歷史教材的新特點是按模組編寫,具體講分作相互聯絡的三部分,模組——單元——課。

  歷史教材共有5個模組:政治文明史、經濟文明史、思想文化科學發展史、變法與改革、歷史人物評說。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巨集觀的歷史問題,是專題史的體例,共40個單元: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必修共75課,選修共51課,共126課。高考試卷中的試題是必修和選修必做。熟悉教材不是要學生機械地讀教科書,不是要死記歷史事件,而是要敢於質疑,拓展思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社會,帶著問題考察歷史,從歷史中探究事理,明瞭歷史的發展變化,搞清楚歷史問題的性質、特點……我們提倡的讀書法是:①史論結合讀書法,②分析和理清層次,③提煉和概括要點,④仔細推敲詞句,⑤圈點批畫,⑥編寫讀書提綱等。

  2、線索清晰抓住細節

  新課標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現多樣性,多視角、多層次、多型別、多形式地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而,在複習備考時,應關注古今,關聯中外,巨集觀著眼,微觀入手,理清線索,突破思維定式。

  新課標的歷史考綱與教材不同,它是按古代、近現代的歷史發展體系編制的。第二輪的複習必須強調知識間的聯絡,既要清楚巨集大主題,又需明瞭小而靈活的小專題。如:高中新課程強調三大核心史觀——強調工業化、生產力作用的現代化史觀;強調尊重各文明單位價值取向並不斷交流、融合的文明史觀;強調重視整體與區域性、中心與邊緣關係的全球史觀。

  3、精煉試題提高應變能力

  精煉各類試題,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試題呈現出的新情景、新角度、新問題,提高應變能力,把握住解題的思路、方法、技巧和規律,是備考中的重中之重。

  怎樣高效做題,實戰演練呢?我們認為:***1***真題訓練是最好的訓練方式,重在揣摩高考真題的命題思路;***2***做各類題型訓練,關鍵是審清題意,拓展思路,練中感悟,練中遷移;***3***對熱點問題分析,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將學科間知識綜合應用。通過模擬演練,要學會從整體上把握歷史問題的核心要素,對歷史境況的特點有一定的感悟,能概括出問題所涉及的歷史發展趨勢,並且,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形成自己的歷史認識和觀點。

  新課改下應注重生活性和綜合性

  新課改高考讓很多老師、家長和學生感到擔憂,這種擔憂完全可以理解,尤其是第一年的新課改高考,沒有多少範例可以參考,新課改高考的不確定性還存在。但從2010年高考的情況來看,已經在向新課改高考轉變,有不少試題就體現了新課改高考的命題方向。

  一、新課標下教育的生活性

  新課程的教材編寫更突出生活性。以地理為例,學會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學、用有機結合,是當前新高考地理考察的趨勢。在最近幾年全國文綜卷和新課標全國卷高考試題中明顯體現了考察學生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縱觀新課標地區的地理高考試題,大致有以下特點:1、區域性特點凸顯。2、綜合性更強,內容以人地關係為主線,實現了自然與人文、系統與區域的融合,能力要求較高。政治、歷史關注熱點,更貼近生活。10月15日~18日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科學發展觀,更注重以人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這與歷史學科中,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倡導“以人為本”和西方人文思想倡導的“平等”是緊密聯絡的。同學們在備戰2011年新高考時,做政治題要從歷史觀角度思考。

  二、新課標下教育的綜合性

  《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大綱》中指出:文科綜合能力強調對歷史、政治、地理各學科知識整體綜合把握,側重反映學科之間的交叉聯絡。新課標的歷史教材編寫打破傳統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世界史按年代編寫順序,而代之以中外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專題方式的比較,側重培養、考察學生概括能力和中外歷史比較能力,用歷史觀來分析政治生活中熱點。從最近4年的新課標地區高考來看,歷史中的主觀大題要用政治來解答,歷史題要和地理知識結合。如:2010年新課標全國卷第24題。

  三、新高考的政、史、地對師生提出新要求

  政史地三門學科佔據高考總分的40%,重要性可想而知。而近三年高考,河南文科生文綜成績總體不理想。文綜成為入讀一本名校的短板。面對新高考,老師在授課時改變以往照本宣科似的教學,要緊扣生活、活學活用。學生要改變政史地是簡單拼盤的看法,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文綜的。無論2017年高考是採用政治、歷史、地理單科考,還是綜合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掌握文綜的學習方法,從心理上重視這門學科才是關鍵。對2017年高考文綜,過於“樂觀”和“悲觀”都是不可取的。

  高考文綜的備考建議

  第一句話:不再面面俱到,而是有所側重,查漏補缺。

  經過高三前半學期的學習,孩子們已經對基本知識點非常熟悉了,所以,在考前的180天內,就應該查漏補缺,側重自己薄弱環節,重點突破。當然,如果是藝考生,基本知識點不紮實,當然要系統學習了,我在後幾期中陸續會談到藝考生的備考策略。

  第二句話:不再題海戰術,而是精練真題,做好模擬。

  文綜宋老師我在幫助孩子們備考過程中,有一個最大感受就是,孩子們因為試題太多而累,也包括有些學校不知是出於某種目的,基本不講課,每天都是題海戰術,這樣,老師確實輕鬆了,但是孩子們已經被淹沒在浩如煙海的試題中了,何談有創新意識。所以,在高考前的180天,千萬不能題海戰術,首先把近些年的真題練練,總結總結,然後把好一些的模擬題精練精評,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答題思路是最重要的。

  第三句話:從書本轉向社會,關注2016年至2017年的時政熱點。

  高考文綜與其他學科是不一樣的,文綜宋老師我見過太多的學生了,有些學生在書本知識方面非常熟悉,結果高考並不理想,而有些孩子書本不熟悉,但是課外閱歷豐富,結果高考文綜成績則很不錯。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為高考文綜的考察目標就是要求學生貼近生活、實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點分析時政熱點。基於此,文綜宋老師認為,同學們有必要梳理清楚2016年至2017年的高考時政熱點,並進行政史地解讀,對於2017年高考文綜成功是至關重要的。文綜宋老師也會陸續釋出相關的時政熱點的政史地解讀,敬請關注。

  第四句話:調整心態,迴歸生活常態,備考高考如同日常生活。

  高考不僅僅是一場學習比賽,更是一場心理戰爭。有些學生心態好,在高考前如同過日常生活,高考過程中順理成章、自然考出好成績。但是,有些學生過於緊張,則往往影響平時的學習效率和高考文綜的正常發揮。基於此,文綜宋老師認為,高考沒有什麼的,同學們沒有必要把高考看的太過重視了,以平常心態,往往能取得優異成績。

  第五句話:不與別人比較,看到自己的進步就好。

  我們大部分人都經歷過高考,或者沒有經歷過高考,但是一定經歷過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當我們把自己與周圍比我們有優勢的人士進行比較時,即使我們的心理素質好,也難免會出現惆悵和沮喪,更何況對於涉世不深的高三學生呢?當高三學生與周圍的學生比較成績時,往往因為自己的成績不理想而影響繼續學習的信心,進而影響高考。基於此,文綜宋老師認為,成績是孩子們的隱私,做為老師不能把學生一測、二測、三測的成績公之於眾,做為學生不要與周圍的學生比較,每次考試之後要與昨天的“您”進行比較,看到自己的進步,就可以了,進而增強繼續學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