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泡桐的方法

        泡桐是我國的特產樹種,具有很強的速生性,是平原綠化、營建農田防護林、四旁植樹和林糧間作的重要樹種。那泡桐如何種植?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正確選擇適合泡桐種植的土地

  要想種植好泡桐必須依據泡桐需要的立地條件,才能達到速生優質的目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種植前必須認真分析造林地土壤的質地、活厚土的厚度、地下水位、土壤的含水量、土壤肥力、硬碟層的性質與厚度等因素,特別是土壤的質地和地下水位,因為上饒地區地質結構複雜土壤型別多變化大,降水分佈不均勻,地下水位變化大,如選擇不好宜種地很可能造成季節性的水漬,泡桐雖然喜溼但怕泡,水泡不但會影響後幾年的生長,嚴重時還會造成泡桐的整株的死亡。儘量選擇肥水條件好、質地鬆軟的緩坡丘陵、高山坡角半腰、“四旁”等地,

  2、造林地的整地

  泡桐地的整地要根據當地土地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經濟條件,選擇不同的整地方法。適合上饒地區的整地方法有:穴狀整地、水平帶整地、全面整地等。要根據具體情況而確定具體的整地方法、規格和時間,以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節省人力物力為原則。

  ① 穴狀整地

  穴狀整地機動靈活,深度大,特別是對本地區常年撂荒地的板結層和由於地質原因造成的硬碟層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通過施肥提高土壤肥力,適用於地表灌木不太多的撂荒地、四旁地等地,本地區許多地方活厚土下存在著由半風化原巖形成的硬碟層,如果整地深度不夠會造成泡桐根扎不下,影響水分的吸收,而且由於硬碟層打不透,底部不透水在多雨季節會形成水盆效應,形成長時間的浸泡不力泡桐的生長,嚴重時會造成整株死亡。 穴狀整地的深度本地區最好不小於120公分,直徑不小於60公分,有條件的儘量挖大些,挖出的土要按層分開,先把表土回填,回填深度:30――50***距地表***公分,以保證表土養分不流失。由於本地的土壤大部分比較粘重,深層土要充分的風化改變土壤的物理性質,所以整地時間最好在種植前一個月或更早完成。

  ② 條帶整地適用水肥條件好的坡地,一般頻寬為1―2.0米,坡角較大時條帶小些,坡角小時頻寬可大些,整地的深度一般為30―50公分,帶間距離要和行距而定,泡桐適合4―6米。優點是由於是部分整地,不但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而且還有助於土壤保墒,保護植被物的多樣化。

  ③ 全面整地

  全面整地既是全面的清理地表的雜草、灌木及影響作業的樹根,適用於緩坡、丘陵地區的大面積的撂荒地或採伐跡地,以便機械化作業,最好在秋冬季節完成。土地條件好的還可以發展林下經濟。

  3、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的選擇不但影響泡桐的正常生長還會影響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泡桐的種植密度一般株距4-6米;行距3.5-4米為宜,約40株/畝,並根據樹木的生長情況進行合理的間伐,以改善營養條件。

  4、 泡桐的栽植方法

  泡桐苗木栽植前要做好栽前準備,根據苗木質量的不同進行分級,因為質量不同其初生長的差異很大,造林後林木分化嚴重,出材率低。分級後散發到栽種點,最好當天栽好以免苗木損壞。準備好要施的基肥***化肥***,基肥的品種和數量要根據當地的土壤情況而定,以不傷苗為原則越大越好***參看施肥***。栽種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 栽種時間

  栽植時間最好在春季樹液萌動前半個月進行,具體時間應參考當地的氣象資料,泡桐在日平均氣溫16―18度就萌動發芽,在本地區一般在2月中旬到3月中旬之間進行。

  ②苗木的根要理順

  要按自然方向放入穴內,不要卷根、窩根。

  ③栽種深度要適當

  栽種深度要根據苗的大小和土地的溼度而定,不宜過深一般根莖拒地表20公分為宜,土質粘重或潮溼的條件要淺栽,但淺栽時要進行高培土,堆成圓堆,以防倒伏。

  ④ 苗木根系不要虛空

  苗木放好後先填入細土,把根系中填滿虛土踩實,再向周圍和上面填土。

  ⑤填土要密實

  穴中填滿土後,要把虛土踩實,方法是用人的自然重力,用腳把穴中的虛土踩兩遍,不要用力猛踏。總之泡桐種植要掌握“三大一淺”原則既大坑、大苗、大肥、淺種、高培土。

  泡桐育苗方法有插根、播種、留根等,以插根育苗最普遍。苗□地應選用排灌方便、土壤通氣良好、地下水位在1.5~2.0米以下的砂壤土和壤土,重茬地不宜。苗木長度以15~20釐米,粗度以1.5~4.0釐米為好。株行距1.0×1.0米或1.0×1.2米。在苗木生長髮育過程中加強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蟲害。

  一般隨整地隨造林,採用穴狀整地,深1米,長、寬各 1米。根據造林的目的和經營管理水平確定合理的造林方式和造林密度。在路旁、渠旁、河旁,可成行栽植,株距可為3~5米;在條件較好的地區,株間還可栽紫穗槐等。在宅旁、村旁可帶狀或塊狀栽植,初植造林密度4×4米。實行糧食作物-泡桐間作時以桐為主的間作型,初植造林密度5×5米,每畝26株;以糧為主的間作型,造林密度5×40米,每畝3株;桐糧並重的間作型,造林密度5×10米,每畝13株。造林一般在秋季落葉後到第2年春季發芽前進行。有的地區進行秋季帶葉栽植,也可取得較好效果。

  泡桐在天然條件下主幹較低。為了增加主幹長度,可採取如下幾種高幹培育方法:

  ①平茬法。在造林後第1年進行或於第1、第2年連續進行,時間多在冬初。方法是用利刀在靠近地面處將莖截斷,隨即用土埋好;翌年待萌芽條長到10~15釐米時將生長最好的留下,其餘全部去掉。

  ②抹芽法。在春季栽植後,待長高至3~5釐米時,在靠近苗木頂端處保留一個健壯芽,其餘側芽全部除去,使養分集中於保留芽的生長髮育。

  ③自傷接幹法。在春季發芽前半個月,在樹幹最上部用刀砍口,促使形成徒長枝,從而使主幹接著向上延續。

  ④剪梢接幹法又稱平頭法。在定植後的當年或次年春季,將乾枯的頂梢剪除,然後培育一個健壯芽,促使其迅速向上生長。

  泡桐的栽培技術

  泡桐對土壤肥力、土層厚度和疏鬆程度也有較高要求。在怕水淹、粘重的土壤上生長不良。地下水位不足2米時,生長也差。土壤pH以6~7.5為好。

  泡桐是一種喜光的速生樹種,原產於中國,春季先葉開花,花大,是不明顯的脣形,略有香味,盛花時滿樹花非常壯觀,花落後長出大葉,葉密而大,樹蔭非常隔光。是良好的綠化和行道樹種。但泡桐不太耐寒。

  泡桐育苗方法有插根、播種、留根等,以插根育苗最普遍。苗□地應選用排灌方便、土壤通氣良好、地下水位在1.5~2.0米以下的砂壤土和壤土,重茬地不宜。苗木長度以15~20釐米,粗度以1.5~4.0釐米為好。株行距1.0×1.0米或1.0×1.2米。在苗木生長髮育過程中加強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