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

  危機公關的目的是當企業或個人的形象發生問題時,及時扭轉回好形象。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我向我的粉絲和公眾保證——這不會再發生。”這是深陷“大麻”煩的菲爾普斯發表在自己社交網站上的道歉宣告。針對《世界新聞報》一天前丟出的超級重磅炸彈,菲爾普斯不到24小時內就做出迅速回應。

  當然了,這封致歉宣告由菲爾普斯的代理公司八方環球釋出的。此外,這次危機公關著重打造了菲爾普斯向母親認錯這個細節。當來自單親家庭、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的菲爾普斯面對母親的眼淚,痛感無地自容,這張親情牌殺傷力極強,人們很容易被親情感動,因為媽媽的眼淚,從而原諒本來應當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孩子”菲爾普斯再然後,人們還在某個社群義工場合看到菲爾普斯的身影。

  這招適用於年輕明星,因為***是他們的堅實後盾,這樣誠懇的道歉,粉絲們會對著社交網站淚流滿面地表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衝他知錯能改的態度,我還是會繼續做他的粉絲,他永遠是我的男神!

  篇2

  1999年,香港著名明星郭富城在事業發展得如日中天之際,突然遭遇一宗桃色影帶事件***。當年年初,郭富城到澳大利亞登臺時,與初識女子克里斯蒂在酒店約會,過程被偷拍下來。後來事件擾攘了好幾個月。

  毫無疑問,這事件的發生是當事人郭富城始料不及的。不過,郭富城在事件的處理手法上得體,結果化危機於無形,最後成功在醜聞中全身而退。他的成功策略是:

  儘早迴應。當事情曝光後,郭富城立刻召開記者會向傳媒講述一切,這無疑有利獲得記者和公眾人士的瞭解。坦誠面對。當危機發生時,切忌向媒體說大話。當郭富城召開記者會時,他斷然不敢編造故事,最多隻引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解釋。有備而戰。在整個記者會上,郭富城每段說話,都是早有部署。而且,他在記者會上,也毫不放過任何機會去表現自己深情的一面,試圖獲得社會和粉絲的支援。主動跟進。在事件發生後,不斷主動向傳媒交代事件進度,指出他們的律師已成功向澳大利亞法庭取得禁制令,制止事件中的騙子發放有關錄影帶,如此的透明度使傳媒慢慢失去追打興趣,甚至用“君子風度”等字眼形容他的表現。

  篇3:海底撈

  首先事件回顧:

  2011年8月22日 信報報道《記者臥底"海底撈"·揭祕》,直指骨湯勾兌、產品不承重、偷吃等問題,引起社會軒然大波,一直人類無法阻止的海底撈,終於遇到了一個大坑。

  2011年8月22日15:02 海底撈官網及官方微博發出《關於媒體報道事件的說明》 ,宣告語氣誠懇,承認勾兌事實及其他存在的問題,感謝媒體監督,並對勾兌問題進行客觀澄清。此微薄被轉發 1809,評論690,使用者基本接受海底撈的態度。

  2011年8月22日16:18 海底撈官網及官方微博發出 《海底撈關於食品新增劑公示備案情況的通報》,筆鋒更加誠懇,“多年厚愛,誠惶誠恐”之類的詞語都使用者。

  2011年8月23日12:00 海底撈官網及官方微博發出《海底撈就顧客和媒體等各界關心問題的說明》就勾兌問題及員工採訪問題進行重點解釋。

  2011年8月23日20:00 海底撈掌門人張勇的一篇微博,個人認為尤為經典,在這裡轉載一下:

  “菜品不稱重偷吃等根源在流程落實不到位,我還要難過地告訴大家我從未真正杜絕這些現象。責任在管理不在青島店,我不會因此次危機發生後追查責任,我已派心理輔導師到青島以防該店員工壓力太大。對飲料和白味湯底的合法性我給予充分保證,雖不敢承諾每一個單元的農產品都先檢驗再上桌但責任一定該我承擔”

  此篇微博瞬間轉發近4000次,評論1500次,在如今遇事自保,互相推諉,丟車保帥的職場中,張勇的敢擔當,人情味十足,與當時的高鐵事件部分領導的做飯形成鮮明對比。張勇的人格魅力化解掉此次事件80%的危機。

  隨後,海底撈邀請媒體記者,全程記錄骨湯勾兌過程,視訊、照片瞬間佈滿網路,事件就此暫時畫上圓滿句號。

  回顧海底撈事件,只是為了回答lz的問題,成功危機公關的共同特點,不同的企業,由於產品和服務的不同,所面臨的危機各不相同,如果非要說共同特點,只能概念的說上幾點。

  1.主動承認錯誤比解釋更加有效。危機觸發的時候,解釋=狡辯,事實會被理解為歪理。

  2.主動放低身段比高高在上更加有效。你越低,對方自我感覺就越高,這就是為什麼大人從來不和小孩子一般見識,總能包容孩子。

  3.主動承擔責任比推諉更加有效。“丟帥保車”在現代社會品牌危機時,更加有效。

  4.主動透明流程比規避更加有效。看的越清楚,就會更少的猜疑,而且消費者如果猜疑,就不會向好的方向猜疑。比如動車追尾事件,可能當局者覺得有些事情公佈會有負面影響,其實你遮遮掩掩,大夥猜測的更加要命。

  最後,危機公關沒有固定模式,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公關公司存在的必要性,不要把消費者當傻子是做危機公關的根本。

  篇4

  一、事件描述:

  1.加多寶集團背景

  加多寶集團是一家大型專業飲料生產及銷售企業,於1995年創立,同年推出首批紅色罐裝“王老吉”。1998年,集團以外資形式在中國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設立首個生產基地。銷售網路遍及中國大陸3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銷往東南亞、歐美等地。

  2.加多寶與廣藥集團商標權之爭

  2011年4月,廣藥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並提供相應資料,廣藥集團認為“2002年至2003年間,鴻道與廣藥分別補籤的《“王老吉”商標許可補充協議》和《關於“王老吉”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補充協議》“是當時任廣藥總經理的李益民收取了鴻道數百萬的賄賂後,才簽署了將租賃期限延長到2020年的授權書。李益民東窗事發後,廣藥集團認為上述補充協議無效,商標租賃期限已於2010年5月2號到期。

  2012年5月12日,根據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書,加多寶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

  3.在痛失“王老吉”商標之後,加多寶以6000萬打包冠名《中國好聲音》,迅速以一種“地毯式轟炸”的營銷方式變頹勢為優勢,建立起“紅罐涼茶”的品牌-連鎖加盟-形象。

  4.加多寶沿襲了在營銷策劃王老吉品牌時一貫的定位思想,對加多寶涼茶進行了精準、明確的定位:正宗涼茶領導者——加多寶。大張旗鼓地宣傳加多寶是正宗涼茶,直接挑戰王老吉的正宗涼茶定位。 為了有效阻截原來的王老吉品牌,用了這樣的廣告語“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還是原來的味道,還是原來的配方”,並且使用與原來的王老吉廣告相似的場景畫面,試圖讓原來的王老吉消費者相信王老吉涼茶已經改名加多寶涼茶了,加多寶涼茶就是正宗涼茶的代表。通過此種策略,試圖留住原來為王老吉品牌辛辛苦苦積累下的老顧客。

  5. 2013年2月4日,加多寶官方微博連發四條主題為“對不起”的自嘲系列文案,並配以幼兒哭泣的圖片,引發上萬網友轉發。

  “對不起,是我們太自私,連續6年全國銷量領先,沒有幫助競爭隊友修建工廠、完善渠道、快速成長„„”

  “對不起,是我們太笨,用了17年的時間才把中國的涼茶做成唯一可以比肩可口可樂的品牌。”

  “對不起,是我們無能,賣涼茶可以,打官司不行。”

  “對不起,是我們出身草根,徹徹底底是民企的基因。”

  6.2013年3月26日,涼茶創始人王澤邦第五代玄孫王健儀攜家族成員在深圳召開“涼茶創始人王澤邦後人媒體見面會”。會上,王氏家族發表聯合宣告,表示從未將祖傳祕方授予廣藥集團使用。同時,王健儀對廣藥集團濫用王澤邦及其他先祖的肖像註冊商標及利用其先祖的名字、涼茶創始年份進行廣告宣傳等行為表示強烈抗議,並稱將依法捍衛家族的合法權利。

  7.2013年4月26日,加多寶官方微博釋出訊息稱,“將通過@中國扶

  貧基金會,向雅安災區捐款1億元,用於災後重建。我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二、事件評述、影響

  很顯然,失去王老吉這樣一個深入人心的老商標,是加多寶集團的損失。但加多寶集團的成功,在於改名後重新打回市場的主動出擊地位,從而被大眾認可。而且,加多寶在與廣藥的商標訴訟中,被視為民企與國企爭端的又一個“犧牲品”,已經成功在消費者心目中營造了“弱者”的形象,其悲情公關備受業內稱道,賺了不少同情分。

  其次,加多寶選擇贊助《中國好聲音》,是一次成功的公關活動。因為《中國好聲音》與加多寶推行的“正宗涼茶”戰略相關聯。中國中小企業要打造強勢品牌,公關活動必須指向品類,與品類形成響《中國好聲音》演繹了一場場“原創”的聲音,而加多寶想搶佔“正宗涼茶”的品類,相互之間形成了呼應,從戰略上實現了加多寶重新塑造涼茶品類領導品牌的目標。

  隨後,加多寶迅速展開了大規模的宣傳攻勢。不僅在覆蓋面及影響力最大的央視媒體上投放廣告,而且選擇重點區域的媒體,如消費者對涼茶認知比較深厚的地區浙江的衛視、廣東的南方衛視、體育頻道等,進行地毯式狂轟濫炸般的廣告投放。

  運用廣告宣傳:我們改名了。在各媒體上傳播“全國銷量第一的紅罐涼茶,現改名加多寶”的更名資訊,從而印證了廣告宣傳口號——“怕上火,現在喝加多寶”。在消費者接受改名的事實後,加多寶

  馬上又在廣告宣傳中稱:“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達到“名改質不改”的目標,讓原來支援王老吉的消費者同樣支援加多寶。

  加多寶微博4日釋出“對不起”系列主題微博,這個看似道歉、實則叫屈。僅僅一天,這條微博很快被轉發了2萬多次。在轉發和評論的人中,大多數對加多寶表示同情,不少人把焦點指向國企與民企之爭,加多寶又進行了一次很成功的營銷。

  日前加多寶,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向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捐出1億專項賑災資金,無論是08年的汶川還是10年的玉樹,加多寶都不僅僅是一捐了事,在關注災情的同時關注災後的重建,更希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召更多的企業共同為慈善事業做出努力,再次喚起了各方對企業慈善觀的討論和關注。

  其實,加多寶整個品牌運作的核心就是重新塑造一個涼茶品牌——加多寶。從痛失“王老吉”商標之後,加多寶似乎一切都從零開始,可是它很巧妙地利用各種各樣的營銷策略,展開了精彩絕倫的營銷大作戰,將原來紅罐涼茶王老吉十餘年積累起來的“怕上火”的寶貴心智資源,移植到更改的新品牌“加多寶”身上,從而搶佔涼茶品牌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