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酷的後退滑冰方式詳細講解

  溜冰是香港目前流行的叫法,而國內則叫旱冰或輪滑,臺灣稱為溜冰,澳門則叫它做雪屐。如今滑冰儼然成為大家非常鍾愛的一種運動。看見滑冰運動員炫酷的後退式滑冰是不是心裡癢癢的也想學?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炫酷的後退滑冰方式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炫酷的後退滑冰方式

  一、內八字後退步行

  方法與前進步行相同,唯後退步行是足尖靠近足跟開啟,剛好與前進步行相反。 後退步行與向前步行一樣須由基本站立姿勢開始,站立姿勢是將腰後屈,身體微微前傾,腳尖的方向與前進相反,以八字形站立,在原地踏步熟習後才以一個腳掌的步幅向後踏出,學習如何將重心移向後腳,此時腳頸須鬆軟,膝微彎,手伸張以維持平衡。

  二、後退滑行

  後退走路的姿勢習慣了以後,加上穩度夠了,逐漸把身體的重心往後移,慢慢的滑溜就可以做出後退滑行。

  1. 重心在左腳,右腳尖略朝外。

  2. 左腳跟往外翻,腰向左扭轉,重心完全落在右腳。

  3. 用右腳後退溜行,左腳略提起放在右腳前方。

  4. 左腳跟往外翻,腰向右扭,重心完全落在左腳。

  5. 用左腳後退溜行,右腳略提起放在左腳前方。

  6. 重複步驟2.

  三、後退葫蘆形

  1. 足尖靠攏,腳後跟開啟約45度,兩膝彎屈上身微前頃,兩足壓內刃,上身挺直,雙手平舉。

  2. 兩腳同時向兩旁推開。

  3. 兩腳推開後,向外畫弧***弧形不用畫太大***,並向內收,改為外八字。

  4. 兩腳同時向內夾緊。

  5. 在兩腳跟尚未相碰,雙腳轉變為內八字,同時往外推開***同1***

  6. 同步驟2.

  後溜的時候重心要保持在後面,即行進的方向,葫蘆畫的越多越快,後溜的速度也越快和前葫蘆的方法一樣。利用壓韌方式後退。兩腳平行在地上畫出"8"字形,壓內韌使兩腳靠近,快碰到時壓外韌使兩腳分開。 後退滑行有一定速度時,或速度太快時,雙腳踩平行讓它自由滑動,雙腳腳掌同時往外翻或往內翻一點即可感覺出後葫蘆。在靜止的8字形站立中,若將重心往前輪移,自然的就會往後移動,只是必須注意,開始移動時,可能只有腳向後,而身體並未向後。當輪子順滑的移動後,身體的重心必須均勻的放在放置在兩個鞋子上,但由於腳尖的方向是後開八字形,因此滑出不久即會兩腳張開,此時須在適當地方把腳踵向內關,即壓內韌,內關時可微微浮起內輪,內關後不久,兩腳會碰在一起。

  在還未碰在一起的時候,壓外韌即兩腳往外開,如此每次腳踵改變方向時可把後輪浮起,對輪子作一次加速,這樣可以維持繼續向後滑形,且滑行的路線有如8字一般,故稱8字形後滑或後葫蘆。

  四、單腳後退滑行

  由後退滑行的練習慢慢加長單腳滑行的距離,身體挺直踩弓箭步。 後退滑行後單腳踩 平韌,使滑行方向成一直線,自由足置於斜後方成弓箭步或直接往上抬***直排輪刀***,兩手平伸,兩眼中視。 雙手平伸,後腳***自由足***伸直往後抬、或直接往上抬***直排輪刀***。

  1. 利用後葫蘆產生後退動力後,兩足平行,膝彎曲,重心壓低,重心移至一足,另一足從斜後方抬起,形成弓箭步,而溜冰足可練習壓平刃,外刃,內刃,即為單腳弧線動作。

  2. 利用後退滑行動作,自由足向前移至斜後方,溜冰足蹲低成弓箭步,即完成單腳弧線動作。

  練習滑冰的好處

  1、增強力量

  花樣滑冰中的蹬冰、燕式平衡對經常開車的人來說,也是鍛鍊下肢力量的極好方式;跳躍和旋轉是對全身控制能力的考驗和提高。

  2、柔韌和彈跳能力

  跳躍、旋轉、步法和自由滑組合對身體的柔韌性和彈跳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

  3、心血管功能

  科學研究,靜坐時下肢肌肉的毛細血管有5%開放,而在賓士如飛的速度滑冰時,肌肉的毛細血管有90%~98%開放。

  因此,經常滑冰的人,兩腿及腰部肌肉會得到充足的營養。青少年練習滑冰,還可以使下肢骨骼的骨骺得到刺激,促進下肢骨骼生長。

  滑冰注意事項

  1、滑冰之前先檢查場地,看是否平滑,避開那些凹凸不平處。檢查冰刀與鞋連線的是否牢固,鞋帶是否結實,冰刀的內刃和外刃是否鋒利,一般的冰刀在用之前都要先經過打磨,再檢查固定的螺絲是否擰緊。

  2、在標準場地,初學者應滑裡圈。

  2、服裝要注意保暖,不宜穿太多,以免影響運動的靈活性。理想的服裝應當有保暖防寒的同時,又能保證汗液的正常揮發。因此,多層的輕質服裝比一個單單隻有厚度和體積的服裝具有更好效果,像保暖內衣,羊毛衫以及羽絨服。另外合適的帽子和手套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使頭部和手保暖,並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保護你。

  4、初學者還要注意休息,因為滑冰使下肢和踝部最吃力,疲勞了就不容易保持平衡,而且容易發生摔倒和踝關節損傷現象。可以每個15至30分鐘休息一次,這些依自己情況而定。休息時應把鞋帶揭開,使腳上血液暢通快速解除疲勞。

  5、摔倒時,切忌不要掙扎,順應自然,儘可能使臀部一側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