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暗漏的主要原因

  右後輪充滿氣之後,才過了幾個星期便癟了一些。後來去檢查才發現,輪胎竟然被紮了一根5釐米長的螺絲釘——任由輪胎暗漏不去修復的話,遲早會成為嚴重的安全隱患。小編給大家講解,不外乎以下五種。

  ● 異物扎進輪胎

  扎到異物是輪胎最常見的損傷。容易扎進輪胎的異物包括鐵釘、螺絲、鐵絲、玻璃碎片、尖石子、瓦片等。在這些異物當中,鐵釘和螺絲最容易將輪胎刺穿,造成輪胎暗漏,而且還會插在輪胎破損處,不及時清理的話,可能會加劇輪胎破損部位的破損程度。

  檢查方法:輪胎扎到異物,我們只要細心觀察輪胎表面就能發現。假如異物扎到的部位比較隱蔽,我們還可以往輪胎表面灑水,找到有氣泡冒出的地方,有時甚至能聽到“嘶嘶”的洩氣聲。

  ● 輪胎側面及內沿破損

  除了輪胎正面容易被硬物“暗算”外,輪胎側面和內沿也是薄弱環節。有的車主位置感不佳,經常讓輪胎側面蹭馬路牙子,久而久之就會磨損輪胎側面;輪胎內沿的破損,則是由於往輪轂上拆裝輪胎時操作失誤導致的,這種情況基本出現在換裝新輪胎或補胎後安裝輪胎的環節上。輪胎側面和內沿破損,都會造成輪胎暗漏,還會有很高的爆胎風險。 檢查方法:輪胎側面受損程度可以直接觀察出來,嚴重時會出現開裂和鼓包,只要發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儘早更換新輪胎,以免出現爆胎的意外。

  輪胎內沿是否破損,則需要拆卸輪胎後才能檢查,因此車主在維修店拆裝輪胎時,可認真監督維修工的操作方式,當發現異常情況時,便能及時制止。

  小編和身邊的車主交流後發現,大家對輪胎的關注度並不高,而且基本上都在使用車輛的原裝輪胎。對於輪胎何時更換這個問題,不少車主都表示“只要輪胎沒破沒裂,能用就用,實在用不了再換”。輪胎相當於汽車的“鞋子”,其狀態好壞直接關係到汽車的行駛安全。本期文章,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汽車輪胎什麼時候需要更換。

  ● 留意輪胎需要更換的“ 訊號 ”

  雖然輪胎不會主動對車主說“我撐不住了”,但車主可以靠自己的觀察和觸控,去判斷輪胎是否到達需要更換的程度。

  1、胎面損耗接近磨損標記

  任何品牌的輪胎都會在胎面溝槽底部設定一個磨損標記。一般轎車輪胎的磨損標記高度為1.6毫米,載重輪胎上的磨損標記高度為2.4毫米。

  有的車主認為只要輪胎沒破,即使輪胎花紋快磨光了仍繼續用,這樣的舊輪胎其實是十分危險的:當遇上溼滑路面時,胎面花紋無法將輪胎下方的積水完全排出,很容易導致車輛失控。

  2、輪胎出現裂縫或鼓包等受損情況

  在日常用車的過程中,輪胎或會被異物扎到,或不小心撞到馬路牙子,這些都會導致輪胎受損。輪胎受損的情況包括胎面裂縫、胎面鼓包、胎面橡膠缺失、胎側磨損嚴重、輪胎多次被異物扎到等。尤其是鼓包,輪胎隨時都會有爆裂的危險。只要發現輪胎出現這些受損情況,車主就要儘早到專業的輪胎店檢查愛車的輪胎,及時更換。

  什麼是簾子線?

  簾子線是織造簾布的經線材料,也用作輪胎、運輸帶、傳動帶等橡膠製品的增強材料,主要應用在輪胎上。簾子線的材料有棉紗、粘膠纖維、聚醯胺纖維、聚乙烯醇纖維、玻璃纖維、芳香族聚醯胺纖維和鋼絲等,其效能各不相同。不同種類的汽車輪胎,會根據效能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選擇不同材料的簾子線。

  3、輪胎年限到期

  即使車主平常開車如何的斯文、路況如何的好、對輪胎的保養如何到位,輪胎使用時間長了,也是會逐漸老化的。輪胎的使用年限通常在5年左右,超過這個年限,輪胎就會開始老化。輪胎老化的主要表現就是表面硬化,繼而出現龜裂紋。老化的輪胎會失去應有的彈性,繼續使用的話會導致胎面變形,存在爆胎風險。

  所以,就算老化的輪胎看上去並沒有嚴重的磨損,車主也要提高警惕。最可靠的做法就是到專業輪胎店檢查輪胎狀況,以確定是否更換新輪胎。

  汽車備胎在關鍵時刻能助車主度過難關,但不少車主對自己愛車的備胎知之甚少,平時也很少主動去看看備胎狀況如何。作為車主,很應該對備胎有個大致的瞭解,萬一遇上需要使用備胎的時候,才不至於手足無措。本文就和大家聊聊備胎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為車主們提供一些用車參考。

  ● 抽時間看看愛車的備胎

  雖然備胎使用的機會並不多,但車主也不能對愛車的備胎不聞不問。抽些時間把備胎拿出來,瞭解一下下文提到的這些資訊。心裡有數了,使用備胎時就能淡定很多。

  1、全尺寸和非全尺寸備胎有何區別?

  汽車備胎按種類劃分,可分為全尺寸備胎和非全尺寸備胎。全尺寸備胎比較好理解,就是規格與汽車四條原裝輪胎規格相同的備胎,通常還會採用與原裝車輪相同的輪轂;非全尺寸備胎則是胎寬較窄或輪轂尺寸較小的備胎,其通常採用鐵輪轂,且對行駛速度有限制,只能起到暫時頂替原胎的作用。 2、備胎的能力你要知道

  備胎的主要引數與原裝輪胎一樣,也包括尺寸、速度等級、載重指數等。通俗的說,這些引數就是備胎能跑多快、能扛多重的能力值,行車安全離不開這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