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原因會導致跆拳道運動損傷

  在跆拳道訓練的過程中,總是會有人發生運動損傷。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來說說,造成跆拳道學生髮生運動損傷的原因是什麼,以便我們以後防範受傷。

  損傷原因一:

  自我保護措施不當。學生對於運動方面的知識瞭解不多,沒有預防運動損傷的經驗,也沒有在損傷後及時處理的經驗。

  損傷原因二:

  身體肌能下降和不良的心理狀態,都會導致力量和協調能力的下降,就會出現較多的錯誤動作。注意力的分散,會造成運動損傷的發生。

  損傷原因三:

  區域性負荷過重。如果某塊肌肉過度使用,造成肌肉的疲勞,從而引起運動損傷。

  損傷原因四:

  學生身體素質差,訓練水平不高,力量、柔韌、協調性跟不上,在訓練過程中因技術動作變形而導致動作錯誤或變形,就會引發運動損傷。

  損傷原因因五:

       技術動作不正確或動作不協調容易會出現運動損傷。

  損傷原因六:

  對抗性強,是避免不了損傷的。跆拳道的特點是具有極強的對抗性,在學生進行實戰對抗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軟組織挫傷,扭傷等情況。

  損傷原因七:

  準備活動不充分,針對性不強。在沒有能充分調動人體器官和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下,肌肉關節、韌帶往往處於一種僵硬的狀態。由於跆拳道是一項運動強度和幅度都是動作幅度比較大的運動,在準備活動內容與訓練內容結合的不完美或缺乏專項準備活動的情況下就直接投入正式訓練,就會容易出現肌肉、關節、韌帶的拉傷。

  損傷原因八:

  其他原因。場地的不平整、硬、滑或衣服不合適,器材使用方法當等,都會引起運動損傷。季節、氣候變化也是導致肌體損傷的一個因素。

  既然上面說到了造成跆拳道學生髮生運動損傷的原因,那麼在訓練時就要學著避開這些危險要素。

  拓展閱讀 跆拳道的起源

  1955年以前,韓國是沒有跆拳道一詞的,韓國的武術也以空手道、唐手道和民間少數的跆跟等為主,1910年-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韓國期間,大量韓國青年學生赴日留學,在日本接受了系統的松濤館空手道訓練,並取得相應段位,回國後他們開始創立道館教授學生。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後,韓國獲得民族獨立,民間禁武政策得以廢除,大批空手道、唐手道道館興起,這一期間,為擺脫日本三十餘年的殖民統治帶來的消極影響、重新塑造民族精神,韓國早期空手道傳播者們將民族傳統武術跆跟與空手道相結合,稱為唐手道。並出現了最早的一批韓國道館,這就是後來的【九大道館】。   “跆拳道”一詞,是1955年由韓國的崔泓熙將軍命名。崔泓熙將軍早年在留學日本時,學習了日本松濤館流 空手道,並將其與韓國傳統武技跆跟、手搏等技術融入到跆拳道中去,因此在跆拳道的套路中,可以看到少數松濤館流的手部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