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監控的手段有哪些

  完善大型企業集團的財務監控制度應大膽吸收國外跨國公司先進的財務監控理念,在不斷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理順母子公司的責、權、利關係,逐步強化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財務監控功能。那麼?

  財務監控的手段:財務總監委派制

  財務總監委派制度在試點的基礎上,現已開始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逐步推廣,委派最直接的動因都是為了避免會計資訊失真、財務濫收亂支、投資盲目失控、國有資產流失;目的是力求通過監控,使企業的財務活動合理化、效益化,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其作用已被社會廣泛接受。但委派機制與運作系統的優劣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監控效果。

  政企分開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終極目標,因此、對大型企業集團而言,對其投資控股的子公司委派財務主管應是一種企業行為,是當前強化子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重大舉措。無論所委派的財務主管是擔任財務董事還是財務總監,都應採取市場行為從經理市場或內部招聘選派,與董事會、經理層的其他成員一起各負其責、各行其職。首先,其使命與其他經營管理者並無二致,保值增值與財務監控理應是全體經營管理者的共同責任,否則,監控制度也難建立;其次,財務主管所承擔的監督與管理職能應是有機的統一,否則,總經理與財務總監聯籤的先後順序都將是一個難題;第三,其報酬與激勵機制應是法人治理結構的組成部分,與其他經營管理者一樣遵循激勵與約束制度的安排,而具體由母公司還是子公司支付並無實質性區別。

  在運作系統上,由於財務總監的職權決定了他要突破企業縱向和橫向之間的權力障礙,穿梭於母子公司之間和各部門之間,才能獲得大量資訊,發現問題之所在,並提出有關處置方案,這僅憑財務總監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從塑造強化大型企業集團資金權、資訊權與用人權的三者統一,在財務總監委派基礎上,有必要對子公司的主要財會審計骨幹實行統一管理,在集團內交流使用,這也是跨國公司的一貫做法。這樣,既為大型企業集團財務監控制度有效運作奠定人力資源基礎,也是崗位培訓、良好管理經驗輻射擴散的有效手段。

  財務監控的手段:集中式財務管理

  集中式財務管理是目前跨國公司廣泛採用的財務管理方式,其核心要點是集團本部抓住資金,抓住財務資訊,緊扣預算,在集團本部隨時查到所有子公司的每一筆財務資訊和少數股權投資企業的各種報表和投資回報程序,即集團本部對整個集團的核心資源、資訊、資金進行統一、實時的控制和調配,每個子公司只是利潤中心或成本中心。我國加人WTO已經為期不遠,大型企業集團面臨日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如果家底不明、運作不清,就難以集中優勢資源。抵禦各種經營風險。並且隨著集團規模不斷擴大,關係日趨緊密,某個子公司出現財務風險都有可能將整個集團拖入泥潭。因此,集中式財務管理無疑是大型企業集團在管理上眼國際接軌的關鍵環節,是實現更強有力的財務監控制度的重要執行機制,也是集團克服捆綁式組建帶來的弊端,朝著集約化發展的決定性一步。

  集中式財務管理一般在集團本部成立兩大財務分中心:

  ***1***財務結算中心,處理集團下屬企業主要投、融資核算,內部銀行核算,內部資金拆借核算,資金***信貸***合同管理,資金帳戶管理等;

  ***2***計劃執行分析中心,分解經營目標,監督財務成果,分析並調整預算執行情況,審批每家主要子公司下階段用款計劃、監控投資回收情況等。集中式財務管理要求在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網路技術的前提下,在管理高度集中的基礎上,各級財務部門向“發散分佈型”職能拓展,通過技術主動實時獲得分散在各個環節的相關資金流、物流、單據流、資訊流資料,並對經自動處理的資料定時進行分析,生成有助於使用者決策為導向的會計資訊,以多頻道方式主動將相關資訊向其他管理崗位、向上向下及時報送。最終作為企業整體管理的一個核心參與並完善企業全程資金流、物流、資訊流的迴圈。

  財務監控的手段:內審巡查

  在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內審制度已有多年曆史,作為企業財務監控的組成部分,在避免國有資產流失,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都作出了一定貢獻。但也明視訊記憶體在兩大缺陷:***1***內審範圍狹窄,主要只對經理離任、財務收支、年度經濟效益、大型基建等專案進行審計;***2***人員力量不足,特別是企業專職內審人員普遍不足,在任務較重時,或臨時抽調財務人員,或外清會計師事務所。這些缺陷的存在影響了內審作用的充分發揮。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內審工作獨樹一幟,很有借鑑意義。GE公司名列世界500強前茅,子公司遍佈全球,經營高度多元化並涉及金融業,但在每一領域又身居行業前三名,即使分拆每個分部也可進500強,盈利能力與美譽度多年雄居全球之冠。

  GE公司能取得如此驕人成績,原因當然很多,但其獨特的內審巡查制無疑起到了關鍵性作用。GE公司每年從全球各子公司不同崗位上精心挑選200多名具有發展潛力的員工,經過公司編制的財務管理教案***FMP***訓練,減績優秀者進入全球統一的內審隊伍,淘汰者也已掌握財務知識而能在其崗位上更能發揮作用。內審隊伍直接受公司最高層領導,人力資源部門密切跟蹤,具體專案由若干個區域經理管理。每一內審人員根據其知識、能力及在前一專案中的表現,分配到新的專案組。而每一專案難易程度有較大差異,涉及面極廣,如供應鏈、新投資企業、應收帳款證券化、企業併購。電子商務等,幾乎包容了企業經營的每一環節。如GE公司宣佈兼併親有小GE之稱的Honeywell後,派進去的第一支隊伍即是內審人員。內審人員著重對所審計專案的合理性。效益性作出評價並提出改進措施,在此過程中GE公司的優秀管理得以提煉擴散。內審人員在此過程中,通悉GE公司的經營管理並建立廣泛的人際關係網。經過兩年內審,內審人員或提升為內審經理,或直接回到具體執行部門,但內審經歷都使他們在較短時間裡被提升到較高領導崗位,成為GE公司的中堅力量。GE公司通過內審將提高管理水平,培養高階經營管理人才與財務監控高度結合熔於一體的做法,可為我國大型企業集團解決內審人員不足與拓展內審領域提供極其難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