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經典欣賞

  現代雜文是中國現代文學中的一種新興文體,它以陳獨秀開創的“隨感錄”為始,經過了中國雜文作家的努力,在魯迅那裡得到發揚光大,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庫中的一個瑰寶。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歡。

  篇1:乞丐,人性的悲哀

  乞丐,一個蒼白的讓人都不想重複提及的話題,不需要更多的詮釋,也不值得更多的同情。因為,在這個資訊高度發展的時代,他不再是貧窮與可憐的象徵,更是欺騙的代言人。在人來人往的街頭,我懷著一顆無奈的心,久久地注視那些千姿百太的乞丐,總有一種淡淡的憂傷。

  其實我的骨子裡是同情乞丐的。這種同情來源於心底最初的感動。小時候,總有許多走街穿巷的“要饃饃”,他們揹著個袋子,拄著一根打狗棍,穿著一身補丁撂補丁的衣服,慢悠悠地走著,一家一家地敲著大門,悠長地吆喝著“饃饃給上點!”通常沒有大人時,我們趕緊跑回家裡,將門鎖得緊緊的,然後好奇地偷偷從門縫間看他們豐富的表情。大人們說,不聽話的孩子會讓“要饃饃”拉走,天天打著罵著去要饃饃。我們可不想過這種悲慘的日子。但當大人在家時,我們會驚喜地跑到家裡,大聲地衝屋裡喊“門口來了個要饃饃”,如同發現了珍寶一般。而我們的驚喜勢必得到大人們憎恨的眼光,畢竟那時家家都困難,沒有多餘的食物來送人,能不給則不給。若是單純“要饃饃”在門口叫,大人們有時會默不作聲,造成一副家中沒人的假相。但若是孩子們一喊,大人們也就不好意思了,還得顧及一下面子問題呀,以免留個“摳得連要饃饃都不到家裡去”的惡名。

  爺爺是個慈善的老人,記憶中總是熱情地把“要饃饃”叫進家門,端出饃饃倒上茶,讓他們吃飽了再走。那時印象最深的是,這些乞丐大多是甘肅的,要麼說是天水的,要麼說是甘谷的,理由都是天大旱,莊稼全晒了,實在過不下去了,只能出來要飯了。這種印象滲在我的頭腦中,以至於那時我總認為天水甘谷是全國最窮的地方,直到長大後,我的甘谷戰友用充分的例項顛覆了我這印象。那時只所以把這些乞丐叫“要饃饃”,因為他們只要饃饃不要錢的。當然,要錢肯定是沒有的。家家戶戶都很窮,都在摳著雞屁股過日子,存下一籃雞蛋換鹽換茶葉,就連我們小孩也只有逢年過節或者肚子疼時才能吃上一兩個,誰還願意給乞丐施捨錢。而饃饃不算錢,儘管許多人家也到困月裡會斷糧,但畢竟是莊稼人,只要田間能下得苦,就不怕沒吃的。

  爺爺說,沒到揭不開鍋的時候,沒有人會去做乞丐的。我想這話是正確的,特別是一個大男人,不會無故拉下臉皮去幹討飯這種營生。那時要饃饃的大多是男人,婦女很少,大多是男在外面奔波,女的在家裡哄孩子孝敬老人。偶爾有一兩個女的,也是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為減輕家中負擔,和丈夫一塊出來討飯。我甚至於佩服這些“要饃饃”的男人們,他們作為一家之主,不惜丟掉尊嚴、餐風沐雨、受盡冷眼,換回一家人的生計。

  隨著年歲慢慢長大,乞丐這個詞也似乎慢慢地變味了。首先,聽說那些“要饃饃”不是真的沒飯吃,而是把要來的饃饃存放起來,晒乾了,送到老家去養牛養豬,有的竟然成了萬元戶。那時萬元戶可值錢呀?於是我開始摸著肚皮詛咒那些“要饃饃“了:騙子,大騙子,這麼有錢,還來騙我們!爺爺卻是不以為然地笑著說,管他自己吃還是餵豬餵羊,既然要到你門上了,就不要拒絕,不要讓人家失望,就當是為子孫後代積善行德吧。

  吃虧是福,這是爺爺的座右銘。這個堅強的老頭除了給馬步芳當過兩年兵外,一生都與黃土地打交道,吃了很多苦,就是沒享過一天福。窮得每次吃完飯都要把碗舔得乾乾淨淨的,但從來沒有對那些“要饃饃”惡聲惡氣過,甚至於經常當朋友一樣看待。人在做,天在看,留下福祿蔭子孫。這是爺爺經常唸叨的一句話。這個可憐的老頭,還沒等到我大學畢業就走了,沒來及喝一瓶我孝順的青稞酒,也沒來及驗證他的行善之果就永遠地走了,卻留下無盡的思念和許多相互的道理永遠影響著我的生活,以至於這麼多年後想起時還是暖暖的感動。

  但再也沒有“要饃饃”了,即使把饃饃晒乾了拉去喂牛餵豬也得一個繁瑣的過程,還得付出辛勤的汗水。乞丐真正成了乞丐,開始只要錢不要饃饃了,就連那些跪在地上可憐兮兮的女孩,也在前面鋪上一張大白紙,上面寫得明明白白:“我好餓,只要四塊錢吃飯!”每每見到時,我都不由地嘆息,多麼年輕的姑娘,全中國都陷入用工荒,滿大街飯店都在招服務員,隨便打個工,還能餓著自己!但我深知,如果她們真能這麼做,那乞丐也就不會成為乞丐了!

  篇2:聰明的人,最懂得讓步

  美國前總統林肯說過這樣一句話:

  “寧可給一條狗讓路,也比與它衝突而被咬一口好。如果被咬傷了,即使把狗殺掉,也無濟於事,得不償失。”

  懂得讓步,其實是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最基本的素養。

  有人說:“彎腰不是認輸,而是為了拾起丟掉的幸福。”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讓步不是認慫,而是用自己充滿善意的妥協去積極地維護彼此間的關係,這也是每一次幸福時刻的開端。

  懂得讓步,是一種智慧

  誰先讓步,誰就先掌握了整個格局。

  懂得讓步,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相反,不肯讓步,往往是一種愚昧的堅持。

  彼此讓步,會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要做到嫉惡如仇容易,而做到溫柔相待很難,那些得不到解決的紛爭,皆因你的尖銳刻薄而起,而恰恰是懂得彼此讓步,才會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最好的為人處事是心懷善意

  篇3:叫外賣

  這個夏天酷熱難當,動輒30-40度的高溫,整個世界就像個大蒸籠,我們躲在一個個空調房間裡,能不外出則儘量貓著,特別是炙熱的中午。這樣一來,外出吃飯成了個大問題,於是只好叫外賣。

  其實現在叫外賣挺方便的,各種外賣軟體讓我們坐在家裡,動動手指頭,飯菜就會很快送到。我一直不怎麼樂意叫外賣,原因是之前叫外賣有過一些不開心的經歷,比如很晚送到,飯菜質量比起去店裡就餐差多了,分量也參差不均,以及外賣商家根本不管不顧各種備註去迎合你的口味習慣等等。使得為數不多的叫外賣經歷大部分都以不愉快結束。

  只是再怎麼樣也得吃飯。我找了家看著還不錯的商家,也有不少優惠,於是點了份飯菜,特意說了三遍不要辣以及米飯多放點。付款沒多久就接到一個電話,是那家外賣商家老闆打來的。原來他們店的外賣的蒸菜是提前做好的,都放了一點辣椒,但不是很辣,問我還要不要。難得有這麼負責任的商家,我哪怕是不能吃辣也不忍說不要,於是應了下來。

  飯菜在規定的時間內送到,送餐的是個年紀不大的小夥子,送上來的時候外面驕陽如火,他跑的滿頭大汗,我一邊接過東西,一邊讓他進來吹會空調,他咧嘴一笑,擦了擦汗,說不用了,還有好幾家要跑。為了我的午飯,他跑得挺辛苦的,我就讓他等下,去冰箱裡拿了瓶飲料,塞給了他。小夥連連道謝,然後下了樓。

  這家店飯菜不錯,於是後來又點了幾次。後面點這家的時候,每次送餐都特別快,而且分量非常足,飯都要堆得滿出來。送餐的基本都是那個小夥,有次我問他,為什麼你送得那麼快。他說那家店是他家開的,只要看到是我的訂單,他就讓店裡把飯盒裝得很足,送的時候優先送我訂的飯,然後才去送其他的訂單。

  說完,小夥子朝我憨憨地笑起來,我心裡則是滿滿的感慨。

  我以前租住的房子樓下是一對老夫妻,兒女沒有跟老人家住在一起。我每次遇到都會跟他們打聲招呼。阿姨的腿腳有點不太利索,進出門一般都是由叔叔攙扶著,每次看到我都會幫忙扶阿姨上下樓,有時候公司發的一些蔬菜水果我就帶回來送給他們。兩個老人家對我非常熱情,叔叔經常在週末爬上一層樓,然後敲我的門,我要是在家他就要我去他家吃飯。白天上班去了,平時晾晒在外面的衣服也是時常掉到樓下,阿姨就幫我把衣服在她家陽臺上晾好,晚上等我回來的時候再讓叔叔送還給我。

  後來房子到期,房東以為吃準了我不喜歡搬家,竟然漫天加價,我非常氣憤。叔叔阿姨知道了這件事情,一方面很不捨得我搬走,一方面也不想看到我受氣,於是兩個老人家在附近到處幫我打聽,發動了他們的一些老朋友幫我找房子,最後是叔叔的一個朋友的朋友租了套房給我,房子還不錯,價格也很便宜。

  我一直有一個習慣,小的時候在家鄉小城坐公交車,如果可以選擇座位,我總是坐在靠近過道的座位上。這樣子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老人小孩們、懷孕的準媽媽們以及一些手腳不利索的人們,我就能及時給予幫助。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心裡並沒有想著雷鋒精神,也沒有想著好人一定有好報。長輩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讓我覺得讓座和扶老人過馬路的助人行為只是一種習慣的本能,我也並沒有覺得這多麼高尚,最多是一種美好的本能。長輩們告誡我要心懷善意,與人為善,我就這麼做了。雖然做這些事情並沒有帶給我實質性的好處,然而,助人真的可以使自己快樂。

  在我奶奶跟我講了一件事後,我突然間恍然大悟,想明白了好人有好報這個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話的道理。

  這是多年前的事了,奶奶有次坐公交車,忘了帶零錢,老人家總是這樣子,年紀大了,上了歲數,就健忘。上了公交車,她站在投幣的箱子那,摸索了口袋半天,也沒見著一個硬幣。就在奶奶特別著急,都準備下車的時候,旁邊座位上的一個女孩子站了起來,掏出了一枚硬幣投進了箱子,然後跟我奶奶說,已經幫她投過了。女孩還招呼奶奶到她身邊坐,問奶奶後面還要不要坐車,要坐車還會再給我奶奶一塊錢。

  奶奶萬般感謝,要那個心地善良的姑娘寫個電話給她,她事後再找人把錢還給她,小姑娘自然是不肯。後來小姑娘跟我奶奶道了個別,在中途某一站下車了。

  每次奶奶跟我講起這件事,都會一邊誇那個女孩子心地好,一邊還說那姑娘長得也特別討人喜歡。其實這個我更願意理解為,如果你對他人心存善意,他人會覺得你看著更美。這件事也突然讓我領悟到“好人有好報”絕對是有道理的,它不能保證你不生病,不出意外,長生不老,但是它能保證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其他人會同樣的給予你幫助。我現在給別人讓座,也會有人給我的長輩們讓座,等到將來我年紀大了,也會有年輕人給我讓座。人人都心懷善意,世界終將更加美好。

  大至家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歷史給我們總結的至理。華夏幾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王朝的興衰史,歷史上王朝的更迭無外乎那些原因,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就是失道於民。當帝王勵精圖治,心懷天下,心存百姓,王朝就會處在國泰民安的階段。而當帝王暴戾恣睢,無道於天下,對普通百姓沒有應有的善意和愛護,他的江山亦離傾覆不遠。

  小至尋常民生,為人處世時與人為善,心存善意,即便不能直接帶給你利益,也會給你少樹敵。在某天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曾經善意對待過的人,剛好就在你身邊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曾經看過一個令我記憶深刻的街拍視訊。視訊裡一個落魄男子浪跡街頭,遇到在吃東西的路人就會說:“嘿哥們,我實在是太餓了,能分我點吃的嗎?”那些吃著食物的路人有的很冷漠的搖搖頭,有的不理睬,有的甚至咒罵,落魄男子只好繼續前行。

  這個時候鏡頭切換至另外一處,那邊坐著一個戴著連衣帽拿著杯子打瞌睡的大鬍子流浪漢。這個時候鏡頭裡走來兩個人,拿著大紙盒裝著的披薩,問流浪漢要不要披薩,流浪漢連連道謝,接了過來,就坐在地上晒著太陽吃披薩。這個時候,鏡頭裡出現了之前那個落魄男子,他走到流浪漢身邊,就坐了下來,問候了流浪漢後,便感嘆著說生活很艱難。這時候感人的一幕出現了,流浪漢主動問落魄男子要不要吃點披薩,落魄男子問可以嗎,流浪漢一邊點頭一邊遞了一些披薩過去,然後兩個“同樣”落魄的人坐在街頭,大口吃著披薩。

  看到這裡我的眼眶泛酸,對於我們正常人來說,一塊披薩,一口吃的完全不算什麼,那麼多人裡沒有一個願意將一點點果腹的東西和別人分享。而對於那個流浪漢,吃了上頓沒了下頓,少吃一塊披薩也許下頓就要餓的久一些,他卻毫不猶豫的向“同樣”落魄的人表達了他的善意。

  視訊的結尾,落魄男子站了起來,向流浪漢伸出了手,流浪漢用沒拿披薩的手跟他握了握。落魄男一邊說著話,一邊掏出了錢夾,將裡面的錢都放進了流浪漢的杯子裡。落魄男這時候還說著生活不易之類的話,而流浪漢則驚訝地看著落魄男的動作,道了謝,然後突然用手捂住了流淚的眼睛。視訊的最後是一段文字:不要看不起那些善良的人,即便他的身份如此低微。

  無論未來的生活會怎樣,當時的心情多麼心酸,善良流浪漢的小小善意至少讓他在將來的幾天裡不用擔心餓著肚子。我從不懷疑人性的善良,即使我們曾遇到很多的醜惡,陽光照耀下終歸還是有陰暗的角落,但是這個世界還是好人更多。我也不會去追根究底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但是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善良,為人處世要心存善意。貶低別人並不會抬高你自己,反而會使你被孤立。而對人善意誠懇的讚揚,會迅速拉近你和別人的距離,打破心與心之間的隔閡。永遠保持心懷善意的為人處世,會讓你很融洽的與人相處,很和諧的與人共事,很順利的與人合作。

  窮困潦倒的流浪漢們尚且如此,那我們呢?

  

1.寄語雜文隨筆

2.優秀雜文欣賞

3.優美雜文欣賞

4.雜文隨筆集

5.經典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