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護理專業畢業論文

  加強護理,提高護理質量,不僅可以提升病患的滿意度,更重要的能夠及早地發現安全隱患。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探小兒癲癇護理

  【摘要】 目的 探討如何根據小兒癲癇的誘因、臨床表現、護理問題及預後的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及預防措施。方法 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對28例小兒進行臨床監測並採取相應的措施。結果 26例症狀控制康復出院,2例放棄 治療自動出院。結論 進行行之有效的護理對策及預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小兒癲癇的發病率。

  【關鍵詞】 小兒 癲癇 護理

  癲癇***epilepsy***是一種慢性腦部疾患,以腦部神經元過度放電所致的突然反覆發作和短暫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徵。可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行為、自主神經等不同障礙或兼而有之。任何型別的癲癇發作都具有長期性、反覆性和發作性等基本特點。患兒對發作無記憶,間歇期恢復正常。

  一、臨床資料

  本組26例患兒中,男18例,女10例;年齡1~13歲,入院時癲癇持續狀態4例,神志喪失,四肢強直,大小便失禁,發作1~5min者16例,突然短暫意識障礙,歷時4~10s者6例,侷限性發作單側口角,單側肢體抽搐有2例。入院後經過***靜脈注射,吸氧,甘露醇、速尿減輕腦水腫,液體療法糾正電介質酸鹼平衡紊亂,有26例症狀控制,康復出院。

  二、病因與發病機制

  1.原發性癲癇***又稱特發性或隱原性癲癇*** 推測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最新的研究報道指出約40%的癲癇患者與遺傳有關。近年來相對許多癲癇亞型致病基因的克隆則從分子水平面上勾畫出了遺傳與癲癇的關係,為我們進一步認識癲癇的發病機制提供了重要依據。癲癇的遺傳具有異質性,不同的發作型別或不同的家族可有不同的遺傳方式。原發性癲癇多為多基因遺傳,部分不同形式的單基因遺傳。

  2.繼發性癲癇***又稱症狀性癲癇*** 見於多種腦組織疾病和引起腦組織代謝障礙的全身性疾病,較為常見的疾病有:

  ***1***顱腦疾病 ①腦先天發育畸形或異常,如腦穿通畸形、小頭畸形、腦回畸形、灰質易位等;②顱腦創傷;③顱內感染,如腦膜炎及腦膿腫的急性期充血、水腫、毒素和滲出物均可導致癲癇發作,癒合後的瘢痕粘連也是癲癇的病因;④腦血管疾病;⑤顱內佔位病變;⑥變性及腦白質疾病。

  ***2***顱外疾病 ①腦缺氧,如窒息、休克、大出血;②代謝內分泌疾病,如苯丙酸酮尿症;③藥物或食物中毒;④變態反應;⑤腦血管疾病,如阿-斯綜合徵。

  三、臨床特點

  1.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

  發作初起時突然意識喪失,全身肌肉強直收縮,眼睜大,眼球上翻,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呼吸暫停,青紫,角弓反張,繼而出現震顫,隨後進入陣攣期,表現為全身反覆、連續、短促的屈曲性痙攣,持續約30秒,可伴尿失禁,而後有一段意識混濁時期或嗜睡,再轉入清醒狀態。發作後感到疲乏、頭痛,有時嘔吐或全身肌肉疼痛。

  2.失神小發作

  突然發生短暫的意識喪失,正在進行的活動停止,固定於某一體位,語言中斷,兩眼茫然凝視,偶爾兩眼上翻,持續數秒鐘,沒有肌肉抽搐,不跌倒。發作前無先兆,發作後不嗜睡,繼續原來的動作。發作頻率多少不等,每日數次或數十次。

  3.肌陣攣性發作

  表現為某個肌肉或肌群突然快速有力地收縮,引起面、軀幹或肢體抽動。多為單一的,動作幅度大小不等,表現形式各異。可以是全身或某個肢體哆嗦一下,上肢抽動可將手中持物甩出,面部抽動表現為用力地點一下頭或縮頸,站立時發作常猛烈地摔倒在地,易造成撞傷。

  4.失張力性發作

  表現為突然發生的一過性肌張力喪失,不能維持姿勢,如在站立時可突然低頭,上臂下垂,屈膝,跌倒,同時伴意識喪失。發作持續1~3秒,意識很快恢復,立即站立起來。有時連續發作數次。

  5.侷限性運動性發作

  表現為身體某一部分節律性抽動,如一側上肢或一側面肌抽動,也可先從某一區域性開始,然後按照皮層運動區對肌肉神經支配的順序擴充套件,如從一側口角開始,依次擴充套件到手、臂、下肢。發作間期可能較長,意識不喪失。較長時間發作後,抽搐部位可有暫時性麻痺。

  6.複雜部分性發作

  發作時有精神意識改變,如感覺、情緒、行為、記憶、觀念等障礙,意識處於朦朧狀態,伴有自動症,為一系列無目的、不恰當而離奇的重複刻板運動,如咀嚼、眨眼、搓手、摸索、自言自語、漫遊、狂跑等。發作後不能回憶。

  7.癲癇持續狀態

  是持續性腦節律紊亂引起的長時間反覆發作,持續30分鐘以上。開始有短暫的強直期,然後為長時間反覆的全身陣攣發作,發作間期意識不恢復。常見原因為長期服用抗癲癇藥而突然停藥、高熱驚厥、缺氧、缺血、顱內感染、電解質紊亂等。

  四、護理問題

  1.有受傷的危險 與發病時意識喪失及抽搐有關。

  2.有窒息的危險 與發作時嘔吐、神志不清有關。

  3.潛在併發症 腦疝,與癲癇持續狀態有關。

  4.家長及患兒知識缺乏 與對疾病的瞭解及用藥的長期規範性的認識缺乏有關。

  5.焦慮 與疾病病程長及其反覆性有關。

  五、護理目標

  1.控制及減少發作,發作時避免損傷。

  2.臨床發作時避免窒息。 3.避免發生癲癇持續狀態,如有發作,應注意保持患兒的良好腦組織血液迴圈。

  4.家長及年齡較長的患兒能夠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 治療的原則、用藥持續的重要性及安全防護方法。

  5.家長及患兒能表述自己的感受,情緒得以轉換。

  六、護理措施

  1.癲癇發作時應將患兒平臥,鬆衣領、褲帶,不可用力按壓患兒,用牙墊或厚紗布包裹的壓舌板置於患兒上下臼齒之間以防止舌咬傷,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必要時吸痰。床周安置軟墊防止碰傷,必要時約束肢體。

  2.進食進飲後應採取右側臥位,頭偏向一側。

  3.留陪護人員,防止突發抽搐造成意外。

  4.遵醫囑給予抗驚厥藥物,以控制癲癇發作,給藥要注意按時按量,保持恆定血藥濃度。

  5.當抽搐發作持續時間較長時,應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徵變化,每30分鐘測量血壓、脈搏並做好記錄。注意監測神志、瞳孔的變化。根據病情需要,給予氧氣吸入,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吸痰,喉痙攣時可行氣管切開。遵醫囑應用脫水劑,注意防止滲漏。備好急救藥品及器械物品。

  6.根據家長及患兒的接受程度向家長及年齡較長患兒講解疾病過程、預後及發作先兆,用藥的必要性及 規律用藥的重要性;指導患兒攜帶病情說明卡,發生意外時便於急救。指導患兒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避免誘發癲癇的發作。定期複診。

  7.與患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對待患兒及家長應態度親切、聲音輕柔和藹,儘可能回答其提出的疑問。消除家長及患兒的恐懼、焦慮心理,消除其他人群歧視輕視患兒的態度,鼓勵患兒與人正常交往,消除自卑心態。

  參 考 資 料

  [1]郭光.郝青英.妥泰單藥治療小兒癲癇療效分析 [期刊 論文]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5***.

  [2]商懷玉.託吡酯引起發熱12例臨床分析 [期刊論文] -中原醫刊2006***17***.

  [3]倪連芳,陳黎,蔣玉梅,吳敏,尹運東,廖建湘.小兒癲癇病健康 教育 [期刊論文] - 中國健康教育2002***5***.

  篇2

  試論溶血性貧血護理

  【摘要】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紅細胞遭破壞致使其壽命縮短,且溶血程度超過骨髓造血代償能力時所引起的貧血。臨床表現特點是貧血、黃疸、脾腫大、網織紅細胞增高,骨髓幼紅細胞增生。當骨髓造血功能足以代償紅細胞的破壞時,可不發生貧血稱為溶血性疾病。

  【關鍵詞】 溶血性貧血 護理

  【臨床表現】

  溶血性貧血表現與起病緩急、溶血程度及溶血場所有關。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如血型不合輸血。早期表現腰背四肢痠痛,且逐漸加重,伴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寒戰高熱等。這些表現是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後分解產物對機體毒性作用所致。急性溶血主要在血管內溶血者可出現血紅蛋白尿,患者多有明顯貧血、黃疸。嚴重溶血可引起周圍迴圈衰竭、休克,溶血產物可造成腎小管細胞缺血壞死及管腔阻塞,最終導致急性腎衰。

  ***二***慢性溶血

  起病緩慢、症狀較輕,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和黃疸,肝脾多腫大,在疾病過程中常可併發急性溶血。由於長期高膽紅素血癥,可合併膽石症和肝功能損害。

  【主要護理措施】

  1.病情觀察 密切注意溶血性貧血患者貧血、黃疸、尿色的變化,詢問患者主訴,瞭解有關檢查結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

  2.休息與活動

  嚴重貧血或正處於疾病發作期應臥床休息,慢性期及輕中度貧血可以休息與活動交替進行,以休息為主。

  3.疾病知識指導

  向病人講述溶血性貧血是指紅細胞受損破裂而溶血,要認識其受損誘因,且必須避免,如患G6PD缺乏症者,不可食用蠶豆,不能服用伯氨喹啉、磺胺類及鎮痛藥,以防誘發本病。上述疾病為遺傳性疾病,不能去根,加強預防誘因可減少發作,不發作時可與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4.藥物護理

  糖皮質激素多用於 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該藥物使用時間長,應注意副作用,定期測血壓、血糖,觀察大便有無上消化道出血,庫欣綜合徵一般在減藥及停藥後可逐漸消失。

  5.輸血護理

  ***1***避免發生血型不合輸血:輸血前護理人員認真核對配血單姓名、床號、血型。應與血袋紙牌一致。輸血後應嚴密觀察病人的反應。血型不合輸血反應早期表現為腰背四肢痠痛,畏寒發熱、頭痛、噁心腹痛,重者出現醬油尿、血壓降低甚至休克,最後可出現急性腎衰***表現少尿、無尿***。上述症狀輕重與輸入血量有關,故對輸血患者有不適反應,一定要認真對待,可疑血型不合時,應立刻報告醫生,同時停止輸血。對輸血病人發生反應不可掉以輕心,以往不少經驗教訓表明,不重視病人反應,有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2***及早發現溶血加重:溶血性貧血患者如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輸血時,即使血型相符,也可能輸入補體或紅細胞而使溶血加重,故在輸血過程中嚴密觀察病人反應,貧血、黃疸是否加重,可疑時,立即向醫生報告。 【健康 教育】

  1.普及疾病常識

  醫護人員有責任將疾病知識向蠶豆病***GGPD缺乏症***高發區人群做廣泛衛生宣教,蠶豆病是由於進食蠶豆後引起該病溶血發作,囑病人不能吃蠶豆及蠶豆製品和氧化***物***如伯氨喹啉、奎寧、阿的平、非那西丁、磺胺藥、呋喃類、氯黴素等***,因為上述因素可誘發溶血發作。加強預防宣傳,可大大減少疾病的發作。另外,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患者忌食酸性食物和酸***物,以減少溶血發作。

  2.教會患者自我護理

  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依據貧血輕重、每天活動量要適度,以不出現心悸、氣短及過度乏力為宜,合理安排休息與活動;飲食要高蛋白、高維生素食品以保證營養。自覺不適時,要觀察貧血、黃疸是否加重,注意尿色是否加深或呈醬油色,可疑病情加重應及時就診。遺傳性溶血患者應去遺傳門診諮詢,特別是對婚前、婚後的指導尤為重要。

  參 考 文 獻

  [1]陳維英.基礎護 理學.1997.

  [2]陳志哲.陳君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輸血的臨床問題[J].中華內科雜誌.

  [3]安青,安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輸血中應注意的問題[J].山東醫藥,1999,39***11***:12.

  [4]姚爾固.特殊血液病診斷與 治療[M].北京: 科學技術 文獻出版社,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