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護理專業畢業論文

  護理不僅是對病而且是對人,護理的任務不僅是治,還需要防,護理手段不僅是技術操作,還擔負著身心,整體護理及社會性的防病、治病。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下載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談老年痴呆的護理

  摘要:提高老年痴呆***AD***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緩痴呆的程序。針對患者的特殊症狀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最好的護理。良好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地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其健康水平。

  關鍵詞:老年痴呆;護理;阿爾茨海默病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4~2011年老年性痴呆住院患者41例,年齡58~80歲的老人,其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69歲。

  1.2臨床表現

  1.2.1早期表現

  早期表現為記憶力下降,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下降,性格改變,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不注重儀表,多、固執,焦、易激惹。早期記憶障礙為突出症狀,短期記憶和記憶保持障礙為主要表現,一般健忘和順行性遺忘。患者常丟三拉四,隨做隨忘,進而遠期記憶也逐漸受累,記不清過去發生的重大事件,記不住自己的經歷和出生年月。睡眠障礙,可出現睡眠節律紊亂或顛倒。

  1.2.2中期表現

  近記憶力明顯下降,遠記憶力也受損,但瞬間記憶力受損較晚。定向力出現障礙。抽象思維,如概括,推理,判斷計算等智力活動也明顯減退。思維失去條理性,思維內容貧乏,行為變笨,控制能力下降,出現性犯罪、偷竊等行為。對外界事物常做出錯誤判斷,極易出現妄想。

  1.2.3晚期表現

  記憶力、定向力喪失,個人生活能力喪失,語言表達及理解能力嚴重受損,最終發展為失語。動作刻板,大小便失禁,肢體癱瘓,最終死於感染、衰竭。

  2 護理

  2.1生活護理

  病房清潔、安靜、舒適、安全,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態度和藹、耐心、細緻、關心體貼,可使患者心情舒暢,保證充足的睡眠。護士要細心觀察,如發現精神症狀或軀體併發症及時報告醫生對症處理,此外,耐心細緻的護理,可以預防併發症的發生。病室和床要有明顯的標誌,病室要掛日曆和鬧鐘,讓他們知道每天看時間,要不斷強化告知時間和應做的事,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2.2安全護理

  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如患者有感覺和知覺方面的缺失,對環境有不協調的反應,要特別注意預防意外傷害,防止昏到和跌傷,床鋪放低、地板防滑、牆壁裝扶手,服藥和進餐時防止噎食,避免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應幫助,照顧,協助患者服藥、進餐。患者臥床可以給其加床檔,對出現精神症狀的患者如有攻擊行為必要時給予患者短時間保護性約束,防止墜床,在保護和控制患者過程中,動作要輕,避免發生外傷和骨折。

  2.3心理護理

  護士要認真傾聽患者訴說,尊重患者的隱私權,要理解患者的處境和心情,耐心開導患者,使患者正確面對現實,適應目前的狀況,改善不良情緒。鼓勵患者自我照顧,讓患者有機會做決定,維持適當的人際關係和認識水平。患者住院要有家屬陪伴和探視,以消除孤獨感。對一些痴呆症狀不嚴重的患者應組織他們進行力所能及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幫助患者計劃安排每天的作息時間。如患者據絕參與任何活動,要給患者一定時間考慮。

  2.4精神症狀的護理

  由於記憶嚴重障礙,判斷力可喪失,常出現多疑、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狀,要集中管理、專人護理。痴呆患者在片斷幻覺妄想作用下可突然發生自殺,自傷行為。留心觀察患者情緒和行為表現,最好置其於自己視線內,以便及時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患者常有衝動攻擊行為,幻覺妄想狀態下,常出現掙扎、奔跑、毀物傷人,會危及其他患者及患者自身的安全導致嚴重的後果,對有衝動攻擊行為的老年人應加強護理,針對出現的精神症狀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保護患者。意識模糊的老年人要控制在病房內,嚴禁外出,病房不應有危險物品。患者可因幻覺、妄想、痴呆而外走,且一旦外走極易發生意外。所以對於老年痴呆患者,一定要嚴加看護,最好有專人照顧,以保證患者安全。

  2.5排便障礙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的排便問題。許多老年痴呆的患者不能主訴,所以護士應及時發現是否有便祕。如有便祕可給其喝一些蜂蜜水或用手掌在老年人腹部一側按順時針方向輕輕地按摩,用力不能過大,有助於腸蠕動加快。許多老年患者有前列腺肥大,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抗膽鹼能作用,使得尿瀦留現象更加嚴重。患者一旦出現尿瀦留要儘量勸慰患者不要緊張,採取一些誘導措施讓患者自己排尿。老年痴呆患者排便障礙比較常見的型別還有大小便失禁。所以①要訓練患者按時排便的習慣,②要及時更換患者便溼的被褥及衣褲。

  2.6感染護理

  老年痴呆患者身體抵抗力下降,精神衰退或痴呆,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冷暖,有的長期臥床,活動減少,營養不良,極易發生各種感染。老年痴呆患者最為多見的感染是:如肺炎、壓瘡、因尿失禁、尿瀦留所致的泌尿系感染等。對老年痴呆的患者多給予生活照顧,隨天氣的變化給患者隨時增減衣服,不要受涼。進食及餵飯時,要叮囑患者慢一些,防止因嗆咳而導致吸入性肺炎。長期臥床的患者要儘量起床活動,接觸陽光及新鮮的空氣,增強免疫力。

  2.7藥物治療的護理

  老年人對藥物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肝臟對藥物的解毒功能降低,故藥物在體內產生毒性的可能性增大;老年人腎臟功能減退,藥物排洩功能減退,易在體內蓄積,故護士應嚴格按醫囑給藥,密切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觀察患者有無錐體外系不良反應,老年人用藥後易發生譫妄狀態,表現為表情茫然,恍惚,興奮,躁動,護士要注意保護患者,防止發生墜床,跌倒,傷人,自傷。護士在發藥過程中,一定要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把藥嚥下,防止患者將藥物藏起來一次大量吞服發生意外。

  3 結論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精神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症狀[1],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我國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痴呆患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照顧痴呆患者最理想的場所是患者家裡,如患者可自我照顧就讓其住在自己家裡,但長期由家人照料也會給家屬帶來精神壓力,因此建立老年專科醫院、社群健康服務中心、老年心理諮詢等以家庭為基礎的保健,使老年人能就地就醫,是促進老年健康的有力措施[2]。

  參考文獻:

  [1]張濤.阿爾茨海默病的護理現狀及護理模式[J].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06,2.

  [2]房海英.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特點與護理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誌,2009,8.

  下載篇2

  淺探老年燒傷的護理

  摘要:總結72例59~91歲老年燒傷患者的護理要點。主要包括病情觀察、維持有效迴圈量、創面處理、疼痛護理、營養支援、心理護理、康復護理及基礎護理等護理措施。通過精心治療及護理,72例患者治癒70例,治癒率97%。

  關鍵詞:老年;燒傷;護理

  隨著我國人口老年化的不斷增長,老年燒傷患者發病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由於老年人生理和燒傷的特點:各器官功能退化,出現臟器功能障礙,有時伴發各種老年疾病,而且老年燒傷患者創面修復能力差,所以病情長、治療療效差,在不同程度上給護理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加強病情觀察,給予正確的治療和護理,促進創面癒合,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我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老年燒傷患者72例,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72例老年燒傷患者,男51例,女21例;年齡59~91歲,平均70歲;燒傷面積3%~65%,其中Ⅱ度燒傷的25例,Ⅲ度燒傷的47例。燒傷原因:熱液燙傷的44例,火焰燒傷的19例,電擊傷的6例,化學燒傷的3例。其中合併高血壓的35例,合併心臟病的11例,合併糖尿病的10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後立即建立靜脈通道補液,並根據神志、心率、尿量等臨床指標及時調整補液量和補液速度,尤其注意內環境平穩及重要臟器功能,加強營養支援和代謝治療。創面處理:主要以包紮、換藥為主,在配以中藥薰洗,燒傷遠紅外線治療。

  2 結果

  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患者治癒70例,死亡2例。治癒率97%。

  3 護理

  3.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立即行心電監護、氧氣吸入,監測體溫、脈搏、呼吸、心率、血壓、意識變化,如出現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提示患者可能發生休克或休克加重。合併高血壓者,在復甦抗休克時,應將血壓控制在燒傷前範圍。嚴重燒傷老年患者神經系統功能下降,反應遲鈍,臨床表現不明顯,須監測每小時尿量,小結1次/8h,準確記錄24h出入量,及早發現病情變化,報告醫生,採取及時處理。

  3.2維持有效迴圈量

  立即建立靜脈通道,以維持有效血容量和組織灌注。但老年人因各器官功能代償能力差,易發生肺水腫和心功能衰竭,因此輸液速度要均勻,並保持靜脈通道暢通,輸液時應儘量選擇上肢靜脈,勤觀察注射部位區域性反應,嚴格交接班。

  3.3創面處理

  3.3.1協助醫生清創換藥,敷料包紮完整,患肢抬高放置功能位。

  觀察創面敷料滲出情況,觀察滲出液的量、顏色、氣味及患肢的末梢血運,如有異常,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創面敷料清潔乾燥。暴露療法應保持創面乾燥,促使焦痂或痂皮早日形成並保持完整。換藥時,室溫應保持在28℃~32℃,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及無菌原則,防止交叉感染。

  3.3.2燒傷遠紅外線治療護理

  燒傷遠紅外線治療機是運用波長760-1500的熱輻射作用於人體,以促使皮下深層的溫度上升,使血管擴張,加速血液迴圈,改善創面區域性供養及血供,促進創面上皮癒合,同時該儀器可保持創面乾燥,避免或減少創面感染,間接促進創面癒合。治療時間根據燒傷面積及深度而定,一般2~3次/d,1~2h/次。

  3.3.3中藥薰洗護理

  患者每次換藥前給予中藥薰洗,薰洗通過面板穴位直接吸收進入血絡,有通經活絡、清熱解毒、消炎殺菌作用,可改善區域性供血、供氧,促進血液迴圈、擴張血管,改善周圍組織營養,激發機體自身調節功能。方法:先用少量冰片加入開水中化開並攤涼至30℃,再按1:1比例加入煎好的中藥,儘量將創面完全浸入配好的中藥水中,30min/次,1~2次/d。

  3.4疼痛的護理

  疼痛往往是燒傷患者的第一反應,在燒傷後的整個治療過程中,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燒傷疼痛程度常與燒傷深度、病程進展、治療措施和患者的個體因素等有關。因此在疼痛護理中,應根據疼痛評分表對疼痛的部位、性質進行評估,給予相應的鎮痛處理,並觀察藥物的療效及反應。

  3.5基礎護理

  3.5.1口腔護理

  由於老年人本身機體抵抗力下降,隨之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患者長期使用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調,導致真菌感染。2次/d口腔護理,以保持口腔清潔,觀察口腔粘膜變化,增進舒適感。

  3.5.2 面板護理

  老年人面板鬆弛乾燥、缺乏彈性,皮下脂肪菲薄,加上燒傷後疼痛患者不願翻身,容易發生壓瘡。護理上要保持面板清潔,協助患者經常更換體位,保持床單位、敷料清潔、乾燥、平整。病情穩定時,協助下床活動或做被動運動。

  3.6飲食護理

  老年人消化功能差,燒傷後腸道神經內分泌功能受損,易發生營養不良,不利於燒傷創面的癒合。因此燒傷後要保證患者的營養供給,科學飲食和合理營養對老年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一般傷後24h內鼓勵患者進食少許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後逐漸進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粗纖維的食物。同時應考慮基礎疾病影響,如糖尿病患者控制主食和糖的攝入,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採用低脂低鹽、控制膽固醇的攝入,必要時給予腸外營養。

  3.7心理護理

  老年人對突發意外燒傷給大家帶來麻煩總心存愧疚,護士應主動關心老年人,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情感交流,仔細傾聽患者主訴,瞭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和心理需求,採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安全、安靜的環境,儘量滿足老年人需求,消除老人的擔心與恐懼,使其主動配合治療。

  3.8康復護理

  隨著燒傷搶救水平的提高,康復治療已成為燒傷救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功能鍛鍊可預防瘢痕增生,防止關節攣縮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因此,在康復訓練中,護理人員應注意患者的肢體是否在正確的功能位置上;創面癒合前後,配合和指導做好各種肢體的活動和器械的運用,做好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增加關節活動度,幫助患者最大程度的康復,提高日後生活質量,減少家庭負擔。

  綜上所述,老年人由於多系統功能衰竭,機體抵抗力下降,對創傷應激能力差,影響老年患者的預後。因此,老年燒傷患者入院後應儘快建立靜脈通道,嚴密觀察神志、尿量和血流動力學等臨床指標。嚴格掌握單位時間內的補液量,同時,還應注意臟器功能的保護,加強創面護理,高度重視老年燒傷患者的營養支援,以減輕患者的痛苦,保證醫療安全,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療費用,讓患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