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四十八式太極拳的功效

  太極拳為武術拳種之一,是華夏民族值得驕傲的寶貴文化遺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練習四十八式太極拳的主要功效

  一.四十八式太極拳對精神的作用

  長期練習太極拳確有緩解緊張,給大腦神經提供休息和調養的作用,對抑鬱、焦慮等不健康情緒有明顯療效。因為太極拳要求“靜”,思想集中,精神貫注,排除雜念,只想練拳,思想處於高度集中。

  另一方面活動增加了體力疲勞,逐漸睡眠就正常了太極拳套路多數動作是對稱的,對稱的運動、“虛實分明”的步法練習,可以活躍、平衡大腦左右半球機能,改善、延緩衰老現象。

  如果在睡前練幾套拳,敏感的同志的神經衰弱就會通過規律性的調節好了。

  二.四十八式太極拳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太極拳重意不重力,在練習上以養氣為主,與調息有關,要用動作去影響呼吸,使呼吸也成為一個運動,方能在完整的運動中得到更高的健身效果。拳勢呼吸有增強呼吸機能,擴大肺活量,提高吐故納新能力的效果

  三.四十八式太極拳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太極拳運動的鬆沉自然,綿綿不斷,有利於微迴圈功能的改善及毛細血管內外物質交換,促進細胞組織的氧含量,減少肌肉內乳酸的堆積,減輕疲勞,有利於健康。

  同時太極拳運動能促進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中和並清理低密度脂蛋白,以保持血管壁的彈性和血管腔的通暢。同時,拳勢運動能推動骨骼肌、胸腔、腹腔作週期性的收縮與舒張,促進靜脈血液迴流,能及時補充營養,排除廢物,維護身體健康。

  此外,練太極拳時,胸廊的放鬆擴大,使心肌外圍壓力減少,收縮差增大,排血量增多,組織器官得到的氧分增多。實踐和理論都證明太極拳是一種強度適中、動靜平衡的有氧運動。

  可加速體內脂肪、糖和蛋白質的分解,改善脂質代謝,提高心肺功能,減少外周血液迴圈的阻力,從而減輕心臟的工作負擔。

  國內專家認為,對於處於第2、3期的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太極拳中的一些自然、放鬆的動作,如“雲手”、“野馬分鬃”。所以,太極拳被人們譽為“心血管的保護神”。

  四.48式太極太極拳對骨骼肌肉的作用

  練四十八式太極拳時要求“含胸拔背”、“鬆腰落胯”、“以腰為軸”,全身上下,肌肉關節,四肢百骸都要參加活動,使脊柱得到充分的鍛鍊。

  其次太極拳各個動作要走弧線,前後連貫,圓轉曲折,全身上下都有或大或小,若明若暗的圓動作在和諧地進行,能使肌肉骨骼和韌帶同時得到適當而均勻的活動。

  因此,堅持練太極拳能促進肌肉堅實,關節靈活,周圍軟組織和韌帶保持旺盛的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對延緩老年人體能和肌肉功能減退,保持關節靈活性,預防脊柱畸形、駝背、彎腰、骨質疏鬆,起著良好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運動用多弧形動作鍛鍊機體,也都是腰部走弧形或圓的外在表現,符合人體骨骼運動的規律,當腰腳向後轉,同時左手上轉到左額前、右手轉到右腰前,都在右腰前腰,長期從事太極拳運動,對增強骨骼、肌肉運動系統有良好的效果。

  五.四十八式太極拳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太極拳要求動靜結合,在習練過程中,要思想集中,處於平靜狀態。一般人們通過活動,都感到良好。太極拳不僅是武術,它還是健身術、養生術,尤其在醫術上作為醫療手段很起作用,但不是絕對的,不是練拳治百病,長生不老。

  前面講過,對某些慢性疾病是有一定療效的。它的好處只有長期練拳者才能體會到,享受到。正因為這樣,練拳的人越來越多,國外練拳的人也很多。

  比如美洲、歐洲練的人比較多,日本是亞洲,他們學的東西都要切磋,很認真。希望我們今後練拳都要認真、規範。

  四十八式太極拳拳譜

  起勢

  01、白鶴亮翅

  02、左摟膝拗步

  03、左單鞭

  04、左琵琶勢

  05、捋擠勢

  06、左搬攔捶

  07、左棚捋擠按

  08、斜身靠

  09、肘底捶

  10、倒卷肱

  11、轉身推掌

  12、右琵琶勢

  13、摟膝栽捶

  14、白蛇吐信

  15、拍腳伏虎

  16、左撇身捶

  17、穿拳下勢

  18、獨立撐掌

  19、右單鞭

  20、右雲手

  21、右左分鬃

  22、高探馬 用法

  23、右蹬腳

  24、雙峰貫耳

  25、左蹬腳

  26、掩手撩拳

  27、海底針

  28、閃通臂

  29、右左分腳

  30、摟膝拗步

  31、上步擒打

  32、如封似閉

  33、左雲手

  34、右撇身捶

  35、左右穿梭

  36、退步穿掌

  37、虛步壓掌

  38、獨立託掌

  39、馬步靠

  40、轉身大捋

  41、撩掌下勢

  42、上步七星

  43、獨立跨虎

  44、轉身擺蓮

  45、彎弓射虎

  46、右搬攔捶

  47、右棚捋擠按

  48、十字手

  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