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健康教育在社群高血壓防治工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血壓 健康教育 中醫
  中圖分類號:R16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1-345-02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據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表明,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達18.8%,比1991年增加31%,按現有人口估算,全國高血壓現患人數多達2億,居世界之首,並有增長的趨勢。如何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成了我們醫務工作者的當務之急。我們北苑社群從2006年開始,開展了社群高血壓的中醫健康教育工作,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介紹如下:
  1 健康教育的方式
  1.1 對社群所有居民進行健康體檢,及時發現高血壓患者和高危人群:經過5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建立了社群健康檔案 21756 份,對發現血壓異常的,建立個人健康教育隨訪檔案,定期隨訪追蹤,對第一次發現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壓升高的因素後預約其複查,對已確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納入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所有人員實行了系統化管理。
  1.2 採用多種形式進行中醫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如在社群內開展中醫藥養生科普活動、編寫《北苑高血壓防治》小冊子發放給每一戶社群居民,定期或不定期請上級專家或社群責任醫生對各類人群進行中醫防治高血壓知識培訓,定期監測血壓、召開社群醫患座談會、教病人自我測量血壓。
  1.3 聯村責任醫生上門開展服務: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每年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的隨訪交談,高危人群則每年至少2次,針對各個個體的具體危險因素,醫生們進行了中醫健康生活方面的指導,提出飲食起居、情志調攝的健康教育處方,同時針對高血壓病人心血管危險分層,與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進目標並在下一次隨訪時評估進展,告訴患者出現哪些異常時應立即就診。
  2 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飲食起居方面: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宜清淡,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鹹者,脈弦者”的記載,而脈弦是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的脈象。有研究表明,鹽的攝入量與高血壓呈正比,日均攝鹽量每增加1克,平均血壓上升2毫米汞柱,低壓上升1.7毫米汞柱。因此採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增加綠色蔬菜、新鮮水果、魚類,能有效防止高血壓病的發展;同時要提醒患者戒菸限酒。在起居方面,告知患者要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起床應該緩慢,鍛鍊必須恰當,排便要有耐心,適當節制娛樂,極力體重控制,保持居室安靜,光線充足柔和,經常監測血壓。
  2.2 情志調攝方面:心理要做到平衡,任何精神緊張、憤怒、煩惱、環境的惡性刺激等都可導致血壓升高,而減輕精神壓力和保持平衡心理可以降低血壓水平,故培養患者良好的適應和自控能力,保持對工作與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態十分必要,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大喜、大悲、大怒、驚恐,以防止中風的發生。
  2.3 食療藥膳方面:我國自古就有“藥食同源”的理論,可見飲食療法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病的重要方法,按營養學家建議,一日三餐中的大部分食物,品種越豐富,越雜越好,尤其不可忽視某些雜糧、豆類、菌類、綠葉菜、鮮水果,以及魚類和海產品的攝入,常見的如黑木耳,香菇、豆製品、黃豆、洋蔥、姜、大蒜、芝麻、燕麥、山楂、大棗、蘿蔔、牛奶、茶葉、蘋果、海帶、空心菜、茄子等都可以選用。中醫食療中的荷葉粥、黃芪赤豆粥、蘿蔔粥等有助於減肥降壓,常吃有益。便祕者應注意食用富含纖維素及多水分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是大有裨益的。同時根據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進行辨證施膳,屬肝陽上亢者,選用天麻或者菊花加金銀花、同煎代茶飲用,也可經常服用綠豆粥;屬脾虛痰溼型高血壓者,用山楂苡仁粥:山楂、薏苡仁各15克,熬粥服用。氣血虧虛者,可選用黃芪當歸與雞同煮。
  2.4 運動鍛鍊方面:生命在於運動,適量運動可調節血壓,強身健體。高血壓患者可以根據病情輕重選擇合適的專案及運動量,這是由於大多數高血壓病患者為中老年人,過去大多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所以在進行體育療法時,開始的運動量要小,鍛鍊的時間不宜過長,應循序漸進,可根據病情和體力逐漸增加運動量。可選擇散步 、慢跑、氣功、爬樓、登山、球類、健身操、太極拳、游泳等活動。在運動時可配合作呼吸動作,取 “吐故納新”的意義。鍛鍊應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高血壓病的體育療法是一種輔助治療方法,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持之以恆,方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3 成效
  經過多年的努力,北苑社群2009年度高血壓知曉率 92%,治療率 82.29%,控制率 74.63%,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為0.092‰ ,急性腦血管病事件發生率為0.83‰,死亡率為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4 體會
  國內外經驗表明,控制高血壓最有效的方法是社群防治。中醫健康教育由於通俗易懂而受到社群居民的歡迎。我們體會,在社群中開展高質量的中醫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社群居民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通過健康教育活動,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使血壓平穩達標,從而達到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降低複發率,延長壽命,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因此,積極開展社群中醫健康教育對防治高血壓病、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十分經濟的措施。
  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
  [2]雷燕嗚.高血壓健康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J].福建醫藥雜誌,2006,28***3***:171—172.
  [3] 孫高峰,阿麗婭,買買提熱依木.我國高血壓社群綜合干預方法及效果評價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5***:509—5l1.
  [4] 程二程二輝,段麗娜,毛大紅.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華中西醫學雜誌,2006,4***11***:128-128.
  [5]安定門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