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詩歌的故事_關於詩歌的故事

  詩歌是一種大的文學樣式。不過詩歌大多都給人一種很文雅的感覺。而與詩歌有關的故事很多時候卻很有趣!不信?就來看看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於詩歌的故事吧!

  有關詩歌的故事1

  紀先生很小的時候,他既聰明又頑皮,常常讓老師啼笑皆非***老師姓施***;有一天,紀曉嵐帶著一隻小黃鳥到學堂去玩,玩得正起勁的時候,施老師進來了;紀曉嵐馬上把鳥兒藏在牆上鬆脫的磚頭後面,石老師也瞧見了,他故意裝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課了。可是當施老師吟著詩句走到牆邊時,突然用手把磚頭往後推,可憐的鳥兒就活活的被壓死了,老師還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細 羽 佳 禽 磚 後 死 ”

  紀曉嵐想了想,說:“老師,我能不能給您對個下句?”老師還是很得意,說:“當然可以。” 紀曉嵐說:“您唸的是細羽佳禽,我給您對粗毛野獸,您的磚,我對石, 後我對先,死我對生,是: 粗 毛 野 獸 石 先 生”

  老師聽了,知道紀曉嵐是用諧音在罵他,鼻子都氣歪了,但是,他又沒對錯嘛!

  有關詩歌的故事2

  于謙小時候,束髮兩髻,有個和尚笑他: “牛頭且喜生龍角”于謙馬上回答: “狗嘴何曾出象牙” 但是于謙回家之後,告訴媽媽,媽媽馬上幫他梳成三角;于謙出門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謙就回答說: “一禿似擂槌” 和尚聽了無言以對。

  關於詩歌的故事3

  初唐詩人駱賓王曾參與起兵反對武則天,但歸於失敗,他只得隱姓埋名,出家當和尚。

  這天,杭州靈隱寺來了一個年輕的遊客,此人正是宋之問。晚間,宋之問於寺間長廊漫步,見皓月當空,野山魃魃,便詩興大發,吟出“鷲嶺鬱昭嘵,龍宮隱寂寥”兩句詩來,自覺有些意味,可是下面兩句卻一時接不上來。長廊盡頭,宋之問忽見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幾句,道:“老衲倒有兩句——”於是,他緩緩吟來:“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宋之問聽了,深感佩服。

  宋之問回房細細品味,覺得老和尚的兩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興沖沖地跑去拜見老和尚,可不見人影。正在徘徊悵然之際,一個小和尚經過,宋之問趕忙上去詢問,和尚道:“噢,他就是駱賓王啊。”

  關於詩歌的故事4

  話說清朝乾隆年間,廣東有兩個自認為很有才氣的秀才,一李一宋,他倆結伴旅遊,一路觀山賞景,聯詩對句,好不自在。遊了半天,又累又渴,見前面樹蔭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納涼,身邊放一葫蘆,便上前討水喝。老和尚打量兩人一眼說,兩位貴姓?有水,不過要對對子,對得上方可飲水。兩秀才欣然同意,並自報李、宋二姓。老和尚聽罷,便將兩人姓氏嵌入聯說:李宋二先生,木頭木腳。兩秀才聽畢,見對聯是譏笑自己,對了半天也沒對上,不僅得不到水喝,還討了個沒趣,怏怏而去。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有關詩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