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素食健康的散文

  素食很健康,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生活方式。關於它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你們喜歡!

  篇1:談素食養生

  吃素食者,如果不是為了信仰,就是為了養生。因為現代科學已經證明——動物性食品都含有膽固醇。膽固醇會促進血管硬化,引起多種心腦血管疾病,促進衰老,縮短壽命。植物性食品則不含有膽固醇,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所以有利於人體健康。並且有些植物性食品,還含有豐富的天然維生素E,天然維生素E有軟化血管,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所以,多吃植物性食品,對人的健康和長壽是有利的。

  佛教主張吃素食,我想一是為了信仰,準確地說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因為佛教主張慈悲;另一方面,我想也是為了健康。因為中國佛教第六代祖師爺慧能在《壇經》裡提到的吃“肉邊菜”可以為證。肉與菜同煮,多吃菜,少吃肉,這樣有利於健康。因為多吃菜,少吃肉,就能夠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對健康是絕對有好處的。翻開長壽老人的資料,和尚長壽者居多,這可能是跟和尚吃素食,較少攝入膽固醇有關。這說明,佛教的素食養生,對健康長壽是有重要意義的。較少攝入膽固醇,這可能就是佛教素食養生成功的祕密和關鍵。

  我原來很反對吃素食。我上街買菜時,我總是喜歡買大魚大肉;而我妻子則不同,她總是愛買些綠色的蔬菜。我常反對說:“綠菜有什麼營養!”妻子則常笑著說:“我愛吃綠菜!”我常笑妻子是草食動物!妻子則常勸我要多吃綠菜,對健康有好處,我則不以為然。後來,我出現了高血糖後,又聽了幾次醫生的講座,我才明白過來,原來妻子說的一點也不錯。病是吃出來的,健康也是吃出來的!吃是為了活著。怎樣吃才最健康,這裡面大有學問所在!俗語說:“肉生火,魚生痰,常吃綠菜保平安!”看來這話是有道理的。中醫認為,肉食生痰濁***痰濁,即體液濃稠***,痰濁是一切疾病之根源。現代的人,生活太好,動物性食品吃得過多,所以“三高”“四高”***四高,即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和血壓高***的患者也越來越多;看著那麼多的心肌梗死患者的迅速死去,這飲食健康問題,難道還不值得人們深思嗎?所以,我對妻子說,我今後也要多吃“肉邊菜”!

  聽醫生的講座後,我才明白:原來,很多的植物性食品的營養並不比肉類差,例如:大豆及其製品***豆腐乾、豆腐皮***等等,其蛋白質含量幾乎是肉類的兩倍還多。我一直認為植物性食品營養差,原來,這只是我的個人偏見罷了。不過,各種植物性食品的營養成分和含量的差距是很大的,植物性食品雖然能使人健康長壽,但是也需要科學的營養配合食用,這樣營養才會更加全面,吃了也才會更健康。

  談到食物的營養配合食用,讓我想起了廚師的祖師爺彭祖。漢代楚辭專家王逸曰:“彭祖……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堯,帝堯美而饗食之也”。宋代洪興祖曰:“彭祖……能調鼎,進雉羹於堯,封於彭城”。彭祖的“雉羹之道”後來發展成為“烹飪之道”。可見,彭祖是善於食物營養配合食用的,身體只有全面的營養供給,才會健康長壽,所以彭祖才會壽達八百年。

  素食養生,目的是儘可能的減少膽固醇的攝入。而食物的科學配合,是使食物有全面的營養。食物的營養全面,讓食物的營養儘可能的接近於身體的營養需要,這才是科學的飲食養生觀。中國人的養生的“養”***養***字的繁體字,是“羊”字下面一個“食”字組成,這說明:養生,怎樣的飲食,這是很重要的。

  篇2:素食,嘴裡的慈悲

  對於我們這些習慣肉食的人而言,素食有些不可思議。驚訝、不解,甚至擔憂,這是我接觸素食者時的心態。經過一段時間的素食後,各種疑慮也就漸漸冰釋了。然而當我向朋友推薦素食時,沒想到他們也陷入了我當時的心理陷阱。而究其原因,則在於對素食一無所知。

  因為無知,才會不信,才會焦慮。對於宗教徒和社會愛心人士而言,素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且還比較時髦,不少名人都是素食主義者,如:托爾斯泰、富蘭克林、愛因斯坦、甘地、蔡元培、克林頓……還有大家熟悉的影視體育明星,萊昂納多、卡梅隆、張學友、劉易斯……這不是顯示素食的偉大,而是表明這也是一種生活,一種能夠被人廣為接受的生活。素食者,與肉食者一樣,沒有道德上的優勢,不過是一種習慣而已。

  不論素食,還是肉食,都是一種習慣,這意味著是能夠改變的。任何一種行為方式,都是因重複而模式化,儘管已經習慣化,但是依然能夠改變。只是作為一種生活的行為方式,若要改變則需要心靈變革。且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薰修和引導。對於素食的認同與實踐便是如此。

  沒有心靈的革命,認清素食的意義和價值,釐清人生道路,就難以真正踐行素食,成為一名素食者。

  素食,就是一種不食肉、家禽、海鮮等動物及其產品的飲食方式,有時也戒食或不戒食奶製品和蜂蜜。細分其種類,一般有全素、齋素、乳蛋素、奶素、蛋素、果素和苦行素。

  這樣的生活方式,並非今天才有,古時便有。其實初民時代,人們無火多以植物為主食,可以說是一種天然的素食。《墨子•辭過》:“古之民未知為飲食時,素食而分處。”孫詒讓詁之為“素食,謂食草木……《禮運》說上古云:‘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即此素食也”。當然,這不過是生產力低下早就的,並非人類的自覺行為。

  篇3:素食養生

  我倡導素食,是標準的素食主義者。屈指算來,我食素已有十四年整,十四年來,素食伴我一路走來,給予了我生存的能量,給予了我簡單快樂的生活.

  素食主義者推崇的是綠色環保及食物的原汁原味。比如吃麵,我喜歡白水煮麵,吃一口面喝一口湯滿口都是糧食的芬芳;如果是鹹面,就放入青菜和鹽,不放油和味精及別的佐料,這樣既保證了蔬菜的營養成分不會丟失,也保證了面的原味不會被破壞。飯後的水果可保證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再輔以一些補血益氣的食物如薑絲花生大棗等,所以不必擔心營養問題。我不食甜品及蛋類,這就讓我的飲食更加簡單。晚上加班需要霄夜的時候,對於我來說,有一隻水果或者乾脆一隻胡蘿蔔足矣,省去了做霄夜和霄夜後洗洗涮涮的煩惱。

  對於生活的極低要求讓我對物價的變化不太敏感。當週圍的人都在議論魚肉蛋類等副食品價格暴漲時,我遲遲疑疑的問自己:肉很貴麼?雞蛋很貴麼?我採購食物從來都是以瓜果蔬菜為主。對於素食主義者來說,青瓜李棗永遠都是百吃不厭的美味。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飯時,滿桌的雞鴨魚肉讓人毫無食慾,我感興趣的是擺在我面前的一碟青青蔥蔥的小菜和一碗玉米麵粥或者是一碗白水煮麵。

  簡單的飲食讓我感覺不到生活的壓力,常年食素讓我收穫了健康。當週圍的同齡人甚至比我年輕的人在體檢時查出了高血壓心臟病血脂稠等疾病時,我身體的各項指標均示正常。並且這些年,我的體重一直控制在較理想的水平;常年食素還給了一份意外的驚喜:原來火爆的脾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性格中較溫和的一面。夫妻相處沒有針尖對麥芒的針鋒相對,而是多了一份關懷和理解;與孩子相處,也多了一份耐心和寬容。我可以自豪的說:我從沒有大聲喝斥過孩子,更沒有過打罵孩子!這也是讓我贏得了孩子熱愛與尊重的原因之一;簡單的生活也讓人的思維變得簡單了許多:愛就愛了,恨就恨了,愛過恨過就已足夠。所謂的愛恨情仇風花雪月只不過是過眼煙雲,稍縱即逝。置身於乾乾淨淨的大自然中,面對著眼前黑白分明的世界,我們還有什麼煩惱不能忘卻呢?

  人生的道路上有過痛苦與迷惘,失意與彷徨,沉淪與掙扎,簡單的素食讓我感悟到事物本質的美好。在簡單的生活中學會取與舍,用平和的心態對待榮與辱,悲與喜,得與失。忘記應該忘記的事情,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認真過好每一天。素食主義者所主張的修身養性應該就是如此吧?

  推崇素食,更推崇那一種氣定神閒波瀾不驚從容與淡定的處世態度.

  

1.關於健康飲食的文章內容3篇

2.關於美食散文

3.關於美食的散文

4.關於健康與飲食的文章

5.關於心理健康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