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有效複習方略

  編者按:三是教學中要關注新觀點和新觀念。歷史與社會本身就是綜合文科課程,課程資源相當豐富,這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除了研究課標和教材外,還要適當關注學術界最新成果和鄉土資訊等,從而保持歷史的鮮活特徵。

  歷史複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積累應用的過程,在複習中要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善於進行知識的比較,在比較中加深理解。如何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踐,需要在複習中強化訓練,同時還要把握近幾年全國各地的中考命題趨向,注意分析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從試題中獲得啟發,各知識點怎麼命題、如何考查、怎樣解答等都要心中有數,這也是積累的過程。

  

  一、2016年曆史開始淺析

  一、複習建議

  ***一***轉變觀念,把握中考導向

  對學生必備學科基本文化素養和有效運用資訊能力等三個維度的考察,並凸顯各學科的特點,突出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注重學科的內在聯絡和學科間知識的適度整合,把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在導讀、導思、導議、導練上多做文章。對學科考試說明要多研究,從中能領悟最全新的中考方向的要求和內涵。

  ***二***採取可行的科學複習策略

  一是要制定科學的複習計劃,明確複習目的,確定複習重點,落實複習措施,選好複習方法,科學合理的分配複習時間,潛心抓好課堂教學密度和教學效率,切實指導學生處理好教材與複習資料,課內與課外的關係。對基礎知識複習要緊扣課本,課課過關。對專項熱點問題複習***奧運專題、祖國統一、中外關係——中美、中俄、中日、中歐、中非關係等、週年專題、西藏臺灣專題、改革開放專題、鄉土歷史專題等***,要點點過關,通過網路把分散的知識形成知識架構網路。對模擬強化環節,要鞏固聯絡,提高能力,關注解題思路與技巧,努力做到精選複習資料。

  二是在複習預設中我們首先要夯實基礎知識。認真研讀課標,對內容標準中的具體要求要理解到位。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閱讀、理解教材,更要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歷史發展的線索和規律,形成知識架構,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學科技能和思維方法;然後要把教學重點放到培養基本能力上來。葉聖陶說過——培育能力的事必須繼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教學中我們要把三個層次的能力要求有機的結合起來。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絡和前因後果的分析,引導學生微巨集並重的把握歷史史實,從而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關注材料中的關鍵資訊,培養從中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引導學生用綜合眼光回眸歷史、審視現實、關注社會,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在此基礎上更要注重創新實踐的養成。注重在新的歷史問題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注意聯絡學生的社會現實和生活實際,切實落實三維課程目標。

  三是運用好複習技巧。在複習指導中運用好精講精煉、講練結合的複習原則。建議教師要把知識的精講與能力的培養融為一體,要在“精”字上下功夫。重視講評課的上法,儘量給學生提供答題技巧和解題方法與思路,堅持師生互動環節,體現教學“雙為主”的原則。關注提高答題技巧的訓練。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從材料中利用關鍵詞提取有效資訊的方法;加強答題有效性、規範性以及學科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捨和重新整合知識。中考試題重在基礎,難度在綜合、思維方法、開放等方面,如選擇題主要考察學科的知識結構,知識準確性的把握以及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技巧上我們要指導學生認真審題,找準題幹中的中心詞和備選項的敘述。最後運用排除法、最佳選擇法等方法選出最佳答案。本題型注意識別迷惑選項,並全面、綜合的分析問題。而材料題主要考察學生理解問題、歸納史實、文字表述、綜合運用的能力,在技巧上我們先是要閱讀材料,能從文字和歷史角度上讀懂讀透。然後審讀設問,比如命題者的意圖,各題的要求,問什麼答什麼,只有開放的試題可以多答。再者要處理好設問與材料間、材料與材料間、材料與教材間等方面的關係。最後結合所學,圍繞主題組織材料進行解答,並在書寫上不寫白字、錯字,要寫書面語言,所回答的語言應積極向上。再有就是文綜合一張卷,學生會什麼就先答什麼,不要混淆了政史兩個學科的觀點。

  四是要樹立資源共享的理念。充分利用好學科郵箱、網上資源比如中學歷史線上、學科教研群等,與同伴間交流共享複習經驗、有效複習策略等,努力做到優勢互補共享。

  ***一***命題思路

  能夠較好把握命題者的思路,對有效複習意義重大。命題者依據《課程標準》《中考學科說明》命題常規這一點不會改變。而2016年也是人教版和滬教版教材使用轉換的關鍵一年,我想為保持穩定,今年的命題的基本思路不會出現太大的起伏,但也不能一點創新沒有。所謂創新,也是在承繼基礎上的創新。大家也不要過於緊張。

  2016年中考思路是“大穩小變,變中求新”。“大穩”指整體穩定,比如試卷結構、難易度等,不會大起大落;“小變”指區域性調整,比如能力考察的力度、微調新的題型、客觀題學生個性的創新思想等,但是在大穩基礎上的適度調整。“大穩小變,變中求新,變中求活”我想也應該是今年的命題思路。

  ***二***試題特點

  2016年中考試題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重視學科主幹知識的考察,緊緊圍繞政治、經濟、文化等文明史重要內容的範圍內進行,併力求史實細、考點面寬、顯性和隱性等層面多樣;二是突出綜合、鄉土等方面的創新,力求“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充分體現有效利用歷史資訊闡釋歷史、歷史思維和史論結合等學科探究方法的能力立意要求;三是文字、圖片等多元資訊的多樣呈現,考察學生的閱讀、分析、綜合等多種能力;四是融入當地鄉土歷史知識,緊扣時代熱點。讓學生感受歷史的鮮活性;五是圖文並茂,體現人文關懷。讓學生體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2016年中考強調堅持以“以能力立意”的命題理念。因此,從歷史文獻資料中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論從史出的能力,聯絡比較歷史史實的能力等理應是我們複習中培養學生的重點。新課程三個維度的目標,知識與能力是基礎,也是重點,對於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我認為主要嘗試在試卷中具體體現過程與方法,並逐步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

  ***三***教材運用

  依據課標,原則上不傾向於某一版本的教材,但要注重現有版本教材知識資訊的有效利用,對未曾使用的版本教材也要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二、備考出現的幾個誤區

  一是教材運用的誤區。一些教師無法區分教材與課程資源的關係,把教材看成是課程的唯一資源,這涉及到多元課程觀的樹立問題;二是處理不好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關係,把教材內容作為教學內容的唯一依據,這涉及到教師的全面教學觀問題;三是無法協調教材內容與考試內容的關係,把教材內容作為複習的唯一依據,這涉及到有效課程資源利用和人才培養問題。這些問題需要老師們認真思考如何活用教材,既要明晰教材內涵,又要嘗試外延,在綜合、現實生活、鄉土等方面下功夫,真正用好課程資源。

  二是複習常規的誤區。我們的多數老師無法處理好複習課和新授課的關係,認為複習課很簡單,把原來的教學內容再講一遍,或者認為複習課完全是生成課,把原來的知識結構觀點改得面目全非,而不是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複習,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再有就是無法處理好有效複習和科學考評的關係,教師往往單純講課和單純考試和講評,導致學生不能及時的學以致用並活學活用。還有的老師只是讓學生遨遊題海之中,沒有把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上,知識網路的架構上,複習課變成了做題課。對學生已知和未知的內容心中無數,缺乏明確的指導學生複習的方法,自己的複習也缺乏一個由淺入深,由微觀到巨集觀的具體可行的複習規劃。

  三、教學啟示

  一是必須依據新課程標準開展有效複習。教學內容的安排必須以課標要求為準,而不是某一版本的教材。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依據課標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增補。

  二是教學中在重視過程與方法目標落實的同時,還要深化主題式教學,並構建知識網路。09年的試題還會重視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考查力度,希望大家能重視過程與方法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改變那些滿堂灌、死記硬背以及題海戰術的傳統教學方法。除了課標中提及的學習主題外,在複習階段還要自主創新,提煉出新的主題,加強知識的遷移整合***中國的對外交往、和諧等***。引導學生把零散的知識織網串珠,便於學生靈活巧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三是教學中要關注新觀點和新觀念。歷史與社會本身就是綜合文科課程,課程資源相當豐富,這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除了研究課標和教材外,還要適當關注學術界最新成果和鄉土資訊等,從而保持歷史的鮮活特徵。

  四要積極營造和諧愉悅的複習氛圍,師生情感融通,同舟共濟。關注學生的複習心態,這樣學生才能愛學歷史,喜歡上歷史課。

  五要靈活運用好各種複習資料。比如教材、考綱樣題、中考模擬試題等,特別是考綱,大家要精心研究樣題的設計思路,以便明確中考的命題方向。

  一分耕耘定會收到一分收穫。做事情,不是人家要我如何做,而是自己要積極主動地去反思怎樣才能做得更好。這樣,做起來就會樂趣無窮,也才會事半功倍。我想如果我們都能勤於反思,把握好新課改和中考動律,運用好課標和教材等文字資源,掌握好科學的複習方法,有效組織好基礎、單元或專題、綜合模擬等幾輪複習,切實提高複習密度和效率,就一定能在中考中利於不敗之地。最後預祝大家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