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的平生事蹟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嬴姓,秦氏,名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扁鵲平生事蹟,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生平簡介

  扁鵲,戰國時醫學家。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一說齊國盧邑***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

  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扁鵲***活動期公元前4世紀初***中國戰國時期的醫學家。學醫於長桑君。有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反對巫術治病,總結前人經驗,創立望、聞、問、切的四診法。他遍遊各地行醫,擅長各科,在趙國為“帶下醫”***婦科***,至周國為“耳目痺醫”***五官科***,入秦國則為“小兒醫”***兒科***,醫名甚著。後因醫治秦武王病,被秦國太醫令李醯妨忌殺害。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戰國策.卷四秦二》裡載有他的傳記和病案,並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有著作《內經》和《外經》,但均已失佚。

  濟南北郊鵲山西麓有扁鵲墓,墓前石碑署“春秋盧醫扁鵲墓”,並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樣,儲存較好。

  傳奇的醫術

  扁鵲雲遊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裡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裡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裡,都是聲名大振。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甦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瞭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藥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藥,用八減方的藥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10天后,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10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10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藥治癒;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裡時,藉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后,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

  可見,扁鵲的望診技術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了。在中醫的診斷方法裡,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這三個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醫學故事,“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的成語也出於此。相傳扁鵲名聲過大,因為受到秦國太醫李謐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後問世的作品,成書於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託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治病方法多樣

  在治療方面,扁鵲能熟練運用綜合治療的方法。其中,從治療虢太子一例,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針刺法,還有熱熨法和服湯藥法等。綜合療法為扁鵲行醫時的主要治療措施。

  先秦時期,在臨證中,醫學尚未明確分科。儘管《周禮》中已有獸醫、食醫、疾醫和瘍醫之分,但這僅僅是在宮廷中的設定。獸醫、食醫、瘍醫分別管理牲畜疾病、宮廷飲食調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項。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證,都屬疾醫的範疇。扁鵲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齊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說明他是內科方面的能手。扁鵲還能根據當地的需要,隨俗為變地開展醫療活動。當他遊歷到秦國時***今陝西咸陽一帶***,就專治小兒疾病;當他雲遊到邯鄲***當時為趙國都城***時,又主要診視婦科病證;而當他到雒陽***當時是周國的首都,今為河南洛陽***時,便主要從事老年人病證的治療,多醫治耳、眼等五官病證。據記載,扁鵲還精於外科手術,而且應用了藥物麻醉來進行手術。

  扁鵲在自己的醫療生涯中,不僅表現出高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還表現出高尚的醫德。他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屍蹶證後,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稱讚他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卻實事求是地說,這是患者並沒有死,我只不過能使他重病消除、回覆他原來的狀態而已,並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扁鵲十分重視疾病的預防。從齊桓侯這個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及早治療,就寓有防病於未然的思想。他認為對疾病只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在初起階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多,但醫生卻苦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預防。

  先秦時期,巫術有一定市場,並且已經成為醫學科學發展的絆腳石。扁鵲對巫術深惡痛絕,認為醫術和巫術勢不兩立。他的這些醫療道德思想,在《史記》中概括歸納為六條戒律,稱為“六不治”。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醫,驕恣不論於理,輕身重財,衣食不能適,病情嚴重到“形羸不能服藥、藏氣不定”等。這是他治病的信條,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醫療品德。他的醫療經驗極其豐富,曾編撰過頗有價值的《扁鵲內經》9卷和《扁鵲外經》12卷,可惜均已失傳,這是祖國醫學的極大損失。

  扁鵲無私地把自己的醫術傳授給門徒,他的徒弟子陽、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後來在漢代出現的《黃帝八十一難經》一書,有人認為是根據扁鵲的醫術,尤其是關於脈診知識而整理成書的,並且署名扁鵲***秦越人***所著。近代還有人認為他的學說影響深遠,形成了扁鵲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