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失敗的原因分析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紹在截獲了公孫瓚的求援情報之後,得知其他的援軍將以火光為訊號夾擊袁紹。於是袁紹將計就計,夜裡以火把為訊號,誘使了深藏高臺之後的公孫瓚出兵。 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在大敗公孫瓚後,袁紹佔領了整個幽州,吞併了公孫瓚舊有的部隊。所以這一年,袁紹擁有冀州、青州、幽州、幷州,且四州之地是當時中原最為肥厚,輜重最廣的土地。因而袁紹也就一躍成為諸侯中實力最強,也是他勢力的巔峰之際。袁紹的成功,就在於他先前的敢做的膽略。

  不過袁紹的失敗也來的很快,序幕在他傾四州之兵馬南下攻伐曹操時就拉開了。袁紹大軍行至官渡之處時,將大軍運到黃河對岸,同曹操不及袁紹五分之一的大軍相互對峙。這時候的袁紹擁有十分的信心能夠拿下曹操這塊骨頭,這時他已經犯了輕敵的大忌。

  也許袁紹之前的成功是建立在他謹慎的態度之上,他之前的對手在他看來估計都比曹操厲害,所以他能夠發揮出自己所有的見識和才幹。但碰到實力遠小於自己的曹操時,輕佻的態度令他出現了過多的錯誤。

  除了輕敵,更為要命的是袁紹不能識人用人,也許這是他在實力膨脹後出現的誤判。袁紹手下的人才是他以袁家多年的聲望招攬過來,他本人並沒有識人的功力。有了人才他袁紹同樣不會正確把用,可能之前的勝利是運氣。但到了官渡一戰時,運氣全沒了,面對手下人才提出的種種見解他袁紹幾乎是全部否定。到最後良機盡失,人才也開始流失。如此分崩離析,袁紹的官渡一敗在所難免。

  曹操哭袁紹

  其實曹操和袁紹在成為爭鋒相對的對手之前,還是一對一同作戰的戰友。多年的戰場上的情誼,肯定是存在的,畢竟人還是血肉的動物,戰友之情怎可能絲毫沒有。後來曹操袁紹在戰場上相見,只是不同於以前的並肩作戰,而是互相愛為攻。曹操在經過艱苦的一戰,可以說是事關曹操生死存亡的第一次大戰,也是曹操的背水一戰。最終曹操取得了勝利,奠定了他日後成為“梟雄”的實力。

  都說成王敗寇普,勝利後的曹操可以盡情的汙衊袁紹。不過曹操沒有,他對袁紹這個多年的老戰友,還是心存懷念之情的。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彼時的曹操已經從袁紹那幾個不爭氣的相互內鬥的兒子手裡,奪來了他們視為寶物的冀州等四州。所以這時候的曹操就有機會來到袁紹的墓前看看。

  史書記載,那日曹操在袁紹的墓前祭拜,緩緩講述著他們之前的共同經歷,不知間曹操開始了放聲大哭。之後曹操來到冀州城,還特意將以前奪走的寶物盡數還給了袁紹的妻妾,慰勞了袁紹的家人。當金聖嘆讀到這一段歷史時,還是頗為不懂,結合曹操奸詐的形象,他認為這不愧是“奸雄”曹操的表現。其實,這又何嘗不是曹操的真情流露呢?曹操“奸雄”的形象是在一些文藝小說中被誇大了,真實的曹操未必就如這般絲毫沒有人的感性,否則他的那些詩作又是怎麼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