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的歷史評價

  孟郊的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他古淡閒雅的詩歌獲得較為一致的好評。孟郊詩歌對後世也有很大的影響,自北宋宋敏求“總括遺逸,摘去重複”,孟集便廣為流傳。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唐文學家李翱***《薦所知于徐州張僕射書》***:郊為五言詩,自漢李都尉***陵***、蘇屬國***武***及建安諸子、南朝二謝,郊能兼其體而有之。

  近代詩人聞一多:從中國詩歌的整體發展過程著眼,認為“最能結合自己生活實踐繼承發揚杜甫寫實精神,為寫實詩歌繼續向前發展開出一條新路的,似乎應該是終身苦吟的孟東野。

  唐代詩人李觀:孟之詩,五言高處,在古無二,其有平處,下顧兩謝。

  北宋文學家蘇軾: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

  唐文學家李肇《唐國史補》:學矯激於孟郊。

  唐文學家韓愈: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

  唐文學家韓愈:低頭拜東野,願得始終如驅蟄。東野不回頭,有如寸進撞鄰鍾。吾願身為雲,東野變為龍。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無由逢。

  唐末詩人張為《詩人主客圖》:清奇僻苦。

  明代文學家胡震亨:以時事入詩,自杜少陵始;以名場事入詩,自孟東野始。

  宋文學家歐陽修:韓孟於文詞,兩雄力相當。

  金歷史學家元好問:詩囚。

  宋文學家許顗《彥周詩話》:能殺縛事實,與意義合,最難能之。

  現代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唐之少陵、昌黎、香山、東野,實唐人之開宋調者。

  孟郊的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唐天寶十年***751年***,孟郊生於湖州武康,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崑山縣尉,家中清貧,孟郊從小生性孤僻,很少與人往來。青年時代隱居於河南嵩山,但關於這段經歷的起訖時間與具體情況,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歲至四十歲這段期間,他在河南目睹過當時的藩鎮之變,在信州上饒為陸羽新開的山舍題過詩,後來又在蘇州與詩人韋應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蹤不定,卻是除去寫詩以外,並沒有其他什麼事業可以記述。

  中年及第

  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歲,才在故鄉湖州舉鄉貢進士,於是往京應進士試。

  貞元八年***792年***,下第。可能就是在這次應試期間,他結識了李觀與韓愈。《舊唐書》本傳說孟郊“性孤僻寡合,韓愈見以為忘形之”;兩人的性格都異乎流俗,是他們訂交的基石。孟郊固然比韓愈年長十七,寫詩筆力也足與韓為敵,但他命運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為得到韓愈的表揚推崇,才詩名大振,成為韓愈這一詩派的名士。貞元九年,孟郊應進士試,再下第。

  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歲,奉母命第三次來應試,才得進士登第,隨即東歸,告慰母親。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貞元十五年,在蘇州與友人李翱相遇,嗣後又歷遊越中山水。

  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為溧陽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

  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歲,又奉母命至洛陽應銓選,選為溧陽***在今江蘇省***縣尉。貞元十八年赴任,韓愈作《送孟東野序》說:“東野之役於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去做縣尉是與他的願望很相違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盡到一個縣尉的職責。溧陽城外不遠有個地方叫投金瀨***lài***,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yì***,下有積水,孟郊往往去遊,坐於水旁,徘徊賦詩,以致曹務多廢。於是縣令報告上級,另外請個人來代他做縣尉的事,同時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給那人,因此孟郊窮困至極。

  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辭去溧陽尉一職。

  晚年生活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鄭餘慶任盂郊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自此,孟郊定居於洛陽立德坊。他的生活是到這時候才富裕一點,可以免於凍餓了。然而不久他又遭到喪子之痛。

  元和九年***814年***,鄭餘慶為興元尹,奏孟郊為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孟郊聞命自洛陽往,八月二十五日***公元814年9月12日***,以暴疾卒於河南閿鄉縣,終年六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