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殺高順留張遼

  歷史上的人物高順是個能征善戰的大將,他所統領的“陷陣營”隊伍十分凶悍無比,所向無敵。他的威猛、勇敢並不比張遼差,兩個人也都是忠義之士。可是在當二人被敵軍俘後,曹操過來救他們,可誰知曹操留下了張遼,卻殺了高順呢?為何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當時的高順實際是並沒有“破口大罵”,死不投降,只是不說話而已。對於他的默然不語,在他人眼裡就是有點投降的意思。反過來想想,既然他有投降的意願,那麼曹操為什麼還要殺掉他呢?

  一、首先高順作為“陷陣營”的領導人,在與曹軍的作戰中肯定給曹軍造成過很大的傷亡,曹軍中的將士肯定是對他恨之入骨,如果不殺掉他,難免以後也會傷害了自己將士的心!若曹操此時就將高順放了勢必有不少人不甘心,也會對曹操自己產生怨念,在以後的戰事中就會出現不合的現象。所以曹操就必須將高順殺了,來平“軍”憤,讓將士們洩憤解恨,對穩定軍心、激勵將士是很有利的。

  二、其次,對被俘的敵方將領,有殺有留,才能夠讓沒被殺掉的忠實於自己。才會有敬畏之心,才會感恩戴德!曹操愛大將,都殺了捨不得,但是一個不殺,那麼留下來的這些降將就會沒有恐懼感,沒有幸運感,自然也不會感恩戴德,還會心生傲慢,忠誠度也會下降。另外,張遼不像高順那樣對他們有太大的危害,留下他也不會使自己的將士們心裡不平衡。

  張遼曹操是什麼關係

  張遼,生於169年,死於222年。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屬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張遼曾是呂布的部下,下邳之戰,呂布敗。

  曹操殺死呂布、高順後,因為愛惜人才,又有劉備等的求情,最終留下張遼為自己效力。張遼歸順曹操後,跟隨曹操四處征戰,戰功累累。在征討袁譚時立下大功,封為行中堅,在幫助曹操平定北方時,更是數次率軍衝鋒,嚴重打擊敵軍士氣。建安二十年,孫權率十萬大軍攻打合肥,留守合肥的張遼勇猛對抗,最終用七千兵力打破孫權十萬大軍,差點連孫權本人都被俘虜。此次合肥之戰讓張遼名聲大振,他的軍事能力真的無人能敵。曹操看到張遼有如此能力,遂給予其相當的信任。例如在討伐單于蹋頓時,都交由張遼全權指揮,因為張遼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此事。後來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曹操立他為大將,專門對付孫權,由於之前的合肥之戰,孫權對張遼非常忌諱,張遼也不負眾望,多次戰勝敵方。

  張遼獲得曹操如此高的讚賞,也得益於張遼對曹操的忠心。在收服昌豨後,張遼沒有居功自傲,聰明的將所有功勞推給曹操,曹操想哪有將領能做到這個地步,之後便視其為自己的心腹,獲得曹操的最大信任。曹魏張遼,戰功赫赫,一生都在戰場度過,他為曹操統一北方出生入死,到晚年時身染惡疾還帶病出徵,破吳將範呂,後病情惡化,逝去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