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歷史介紹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中原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夏朝***約公元前2070-約公元前160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並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讓於他,是夏王朝的開端。大禹死後,其子啟即位,即歷史上所謂的“大禹傳子”,宣告了部落聯盟“禪讓制”的結束和封建世襲制的開始。

  然而夏的統治並不鞏固,啟在位的時代就發生了伯益叛亂;啟之子太康也治國無方,當政期間更是戰亂紛紛,最後被東夷族有窮氏的后羿奪取了統治權,史稱“太康失國”。后羿與太康相同,也是一個無能的統治者,終日沉溺於遊獵之中,將政事完全交與寒浞手中。寒浞掌權後,殺后羿而代之,自立為王。

  然後,太康弟仲康之孫少康與夏朝遺臣伯靡聯手,起兵打敗寒浞,恢復夏朝的統治地位,史稱“少康中興”;夏朝的統治這才得以鞏固,進入了國勢向上的相對穩定時期。自少康以後的杼、槐、芒、洩、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統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

  到夏代的第十三個國王孔甲執政,夏朝開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引起人民的不滿和諸侯的叛亂。夏朝的統治從此發生危機,只過了四代便導致了亡國之禍。故而史書記載“孔甲亂夏,四世而隕”***《國語·周語》***。

  夏朝的最後一個國王夏桀,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間,大量驅使百姓為其建造了無數的宮室臺榭,又大肆興兵對外征伐,使得諸侯紛紛離之而去。而這時,黃河下游的一個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領成湯的領導下興盛起來。成湯以討伐暴君夏桀為名,發動了滅夏的戰爭;夏桀兵敗,被放逐並死於南巢***今安徽壽縣***,夏朝宣告滅亡。

  夏朝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由於年代久遠,加之至今我們仍未發現任何原始的文獻與文字記載,故而,我們今日瞭解夏朝只能從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傳說中略知一二。近年來,通過對夏都遺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使我們對夏代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又有了新的認識。在河南偃師縣二里頭村發現的二里頭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發現了大量青銅器、陶器及大面積宮殿遺址群。由此看來,夏朝已由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器時代,並且掌握了冶金與鑄造技術。與石器時代相比,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據傳說,釀酒業也是由夏朝開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記載。***另外,從一些古典籍中我們可以看到,夏朝已經採用干支紀年,並且出現了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夏時”,這都是當時科學文化水平的見證。

  夏朝共經歷十三世、十六王,他們分別是: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洩—不降—扃***jiong***—胤***yin***甲—孔甲—皋—發—夏桀***jie***,前後約四百七十一年。夏王朝是一個古老的王朝,雖然距我們已經四千年,但關於夏的一些傳說至今還廣為流傳。由此可見,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夏作為上古三代的開始,為華夏文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沒有夏朝就沒有此後中華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

  夏朝歷史國號

  夏朝***約公元前2070—約公元前160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啟即位後,夏朝內部的貴族有扈氏反對夏啟即位,啟動用軍隊鎮壓了有扈氏的叛亂,才鞏固了夏朝的統治。夏啟在位十年後去世,其子太康繼立。太康治國無方,追求奢侈淫樂的生活,由此發生太康兄弟五人爭奪王位的鬥爭。在太康的孫子相統治期間,東夷的后羿趁夏朝內部王權之爭奪取了統治權,夏朝自此中斷了四十年。相的兒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幫助,組織夏的舊部,奪回了政權,才恢復了夏朝的統治。這就是夏代歷史上的“太康失國”、“后羿代夏”和“少康中興”。少康死後,其子予即位。予重視發展武裝和製造兵甲,形成了夏代中興的局面。夏王朝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中興穩定後,到孔甲時,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使夏王朝逐漸走向覆亡。

  夏朝的國號,最好能找到“夏”字最初的寫法,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沒有看到公認的夏朝的字,但是晚一些的字是有的,這就是商朝的甲骨文,非常幸運的是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找到了一連串這樣的字,其實它一個字的不同寫法,文字發展的早期,一個字有不同寫法是正常的,象形稍微有一點差距也是正常的。這個字象什麼,學者解釋很多,有人說是蟋蟀,有人說是天牛,有人說是蝗蟲,還有其他說法。

  其中有一種說法,認為這些字都是畫的蟬的象形,也就是知了的樣子,它就是春夏秋冬的“夏”,主要有兩點理由:1、形似。2、義合。

  形似:商代的甲骨文有很多象形字,不是圖畫,象形就是把字,要指代的事物的特徵把它表現出來,比方說要表現牛,就畫一個牛頭,要表現羊,就畫羊角,按照這個原則,去認甲骨文上很多字,就能判斷出來。具體到蟬,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有觸鬚,寬寬的額頭,另一個特徵是網路狀得、紗一樣的薄翼,這一批字已經具備了這兩個特徵。

  義合:蟬在夏天是常見其形,唱聞其聲一種昆蟲,作為夏天的特徵之一,確實可以用蟬來表示夏天,甲骨文的“春”字,表示的草出生的樣子,“秋”是莊家成熟的樣子,“冬”是枝果折落的樣子,“夏”是蟬的意思。表示四季的,都是用一種實實在在的東西來表達的,具體到夏,就是在夏天裡叫著得知了,這也符合我們所說的蟬鳴夏的意思。

  時代早於夏朝的遼西紅山文化中,江南良渚文化中,已經有了玉蟬,可能當時人們意識到了,蟬——蛹,這種周而復始的,不斷迴圈的神祕現象有關係,這種神祕現象,無疑象徵著生命的延續不斷。在商周時代,在青銅禮器上,大量地雕縷蟬紋影象,按照清朝馮雲鵬兄弟所寫的《金石索》的解釋蟬紋的意思是取居高飲清之義。兩漢時期,在喪葬的儀式中往死者嘴裡放玉蟬,以寄託生命如蟬,獲得再生的希望。

  從很久遠的時代,蟬能夠蛻變、轉生,蟬處於汙穢而化成高潔,蟬居高而鳴遠,蟬飲露而清高等等,已經逐漸的豐富和明顯了起來,如此我們可以推斷,啟以蟬形的夏字作為國號,大概正是看中蟬代表這些神祕而美好的意義,反映了啟彷彿秦始皇帝嬴政那樣,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的願望。也可以反映全新意義上的,確立了世襲制的夏朝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崇高地位。那個君王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延綿不絕、世代永存、居高鳴遠呢?

  

的人還:

1.夏朝重大歷史事件 夏朝經典歷史故事

2.夏朝歷史簡介

3.夏朝《禹刑》歷史簡介

4.夏朝的歷史故事

5.歷史學界關於夏朝發源地的爭議

6.夏朝糜爛的後宮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