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的故事

  龔自珍,清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詩人與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龔自珍想要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一些經歷,嘉慶十五年他考順天鄉試只得二十八名,二十三年浙江鄉試始中舉,次年再次螺旋,於二十五年入仕任內閣中書。這時他逐漸接受社會現實,並從科舉考試的失利中覺察出科舉制度的腐敗,產生了改革的想法,著《佇泣亭文》並於同年戒詩。

  龔自珍最後強調了他的政治抱負,嘉慶二十四年會試失利後他又參加了五次會試,都以失敗告終,期間他仍為內閣中書,後雖不斷調遷但都是查漏補缺卑微困厄的職位。此時正值第二次***戰爭期間,他不斷關心國家時事的重大問題,從當時的社會現實出發,不斷提出符合實情的改革建議,他從不和清朝封建王朝的庸俗官僚同流合汙,支援林則徐嚴格查禁***的行動,並建議林則徐一定要加強軍事防禦以隨時應對侵略者的入侵。在這期間他寫過譬如《西域置行省》等著名評論,以及《己亥雜詩》等優秀文學作品。

  龔自珍是怎麼死的

  1841年距離農曆的中秋節還有3天時,龔自珍在雲陽書院暴死,享年49歲,那麼龔自珍怎麼死的呢?對於龔自珍的死因眾說紛紜,有種說法是他和清朝親王奕繪的小老婆顧太清私通而被奕繪的兒子下毒身亡,也就是歷史上的丁香花公案。

  顧太清自小父母雙亡,跟隨姑父姑母長大所以便隨姑父姓顧,她自幼學習詩詞更因天資聰穎,所作詩詞非常清奇精巧,在江南文壇中可以稱得上魁首。一次貝勒王奕繪南遊到蘇州,在接風宴上被顧太清的明麗可人、詩詞甚嘉所吸引,後將她納為側王妃並帶回了京城。九年後奕繪因病去世,顧太清逐漸將思念亡夫的憂愁轉移到作詩題賦裡,其中交往密切並且常到她家裡吟詩論賦的常客就是龔自珍,這時杭州文人陳文述來到京城並把龔自珍的憶丁香花的詩及記夢的詞巧妙聯絡在一起,很快這段被誤解的偷情緋聞在京城流傳開來,再加上一些無聊文人的煽風點火使得本來捕風捉影的傳聞變得有理有據,流言四起而龔自珍和顧太清毫無招架之力,最終龔自珍被逼陰鬱的離開了京城,顧太清有口難辯被奕繪的兒子載鈞趕出王府,後在養馬營租了幾間破舊屋子艱難為生。

  龔自珍怎麼死的還有另外幾種說法,被權貴穆彰阿所殺,被青樓女子毒死,被榮親王府殺手所殺,但這些都只是傳言而已。

  對詩人龔自珍的評價

  龔自珍出身於官宦世家,浙江仁和人,是清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他自幼學習各類經史文學,顯露出非凡的創作才華。對龔自珍的評價中介紹了他的政治抱負,他從青年時就深刻了解到清朝封建統治的嚴重危機,並抱著熱忱的希望試圖挽救它,但因為沒能從根本上突破封建統治的束縛,因此其不徹底的經濟改革並未成功。

  他還非常關心清朝現實社會中巨大的社會問題,並不斷諷刺和建議,始終沒有和當時的腐朽官僚同流合汙,他指出要根據現實情況來發揮傳統經史的作用,並建議清朝皇上要穩固邊防,抵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保衛國家安寧,雖然其改革的主要目標並不明確,但是他在中國封建社會即將發生重大變革前所作出的抗衡封建腐朽及抵禦外侮的精神,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最後強調了他的文學創作,他認為詩歌創作都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所以詩中大都涵蓋社會歷史內容,著眼於當時的社會形勢現狀抒發感慨。在詩中實現了抒情、政治和藝術的統一,並且詩歌的形式及風格豐富多樣,語言表達不拘一格奇異多彩,不僅是詩歌,他還非常擅長散文的寫作,他的散文語言活潑多樣,有的奇異,有的瑰麗,甚而有的偏僻、艱澀,正是他這種採用完全不同於以往詩詞的表達方式,開創了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