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書香的散文隨筆欣賞

  手捧書卷,心有餘香,給心靈一瓣書香。紛繁人家千萬之事,有書為伴,實乃人生一大幸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書香的散文隨筆,供大家欣賞。

  :書香人生

  掀開一本書的扉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塵囂頃刻間離我遠去。走進書的世界,只覺歲月簡靜,身邊的萬物都消退了影蹤,只有一顆心和一本書在靜靜對話。我是多麼希望能這樣一直讀下去,讀到地老天荒,滄海桑田。

  作為女子,越是隨著年月的增長便越是喜歡讀書。曾經的我也喜歡讀書,但那是一種不假思索地讀,而今才明白如何選擇一本好書,如何走進一本適合自己的好書。捧著書如獲珍寶,在屬於自己的時光裡,在與世無爭的那段安靜裡享受著讀書的樂趣,享受著那份屬於心靈的優雅。

  記得當初買房子的時候,我只給老公說了這麼一句話:“買房子記得選一個帶書房的,其餘的均由你做主。”裝修房子的時候,我依然是那句話。有時候,老公說我是一個不怎麼講究的女子。我常想家庭裡總需要一個人妥協於另一個人。所以,我情願做前者,小小的家裡能有我的一席之地便知足。對於房子我看得並不重,華麗與否無所謂,能有我個人的空間就好。在我看來,擁有一間書房便是我最大的奢望。在書房裡,我可以繪畫,寫作、看書等等,想想都覺得這些是多麼幸福的事。

  我喜歡讀書,也喜歡讀書的女子。讀書的女子像是被書薰香的美人,靜謐的氣息裡流著淡淡的墨香,素雅的情懷裡淌著淺淺的古色。我總是一個人會靜靜地想象著一副畫面:一張古樸的小桌擺放中央,地面是清淺的色調,桌前擺放著幾株綠色植物,再配上一副精緻的青瓷茶具,靠牆是一個擺著很多圖書的木架子,另有一張桌子擺放著筆架、硯臺和紙墨,對著我的牆面只有一幅荷花圖……這樣的畫面,不知在我的腦海裡出現過多少次。我相信,終有一天我能走進這間書房,讀書、作畫、冥思……

  那年冬天,由於工作上很多瑣事,我的內心湧動一片片巨浪,我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的過去。我想選擇離開,因為我無法承受每天覆制的生活,我受不了沒有激情和創造性的職業。朋友批評我,你為何不早早地定位自己的人生呢?聽到這句話我好想哭。那天夜裡,我將自己關在房子,好想和這個世界絕緣。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的心情才開始慢慢恢復平靜。我打開臺燈,拿出箱子,翻閱出那些經年的書籍。于丹的那本《孔子心約》也是在那個時候走進了我的心靈,每翻開新的一頁都會帶給我心靈洗禮。那所謂的“心靈之道、天地合一、做人之道、生活之道、事業之道”撥開了我內心的迷霧,為我的心靈開闢了一條寬闊大路。

  終於放假了,我的心也平靜了,迎接我的是一個快樂祥和的新年。之後的日子依然平淡,但我卻學會了如何在書本里尋找生命的灑脫和本真。也是從那些書裡才真正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的快樂,人生總是在得失和憂患之間穿梭,而良好的心態便是決定人生的最佳導航。如果心態不好,縱使走進鮮花爛漫的林園看到的也是一片灰暗。迷茫時,書成了我心靈的一盞明燈。讀書讓我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從此,我的黑夜以書為伴,我心靈不再孤獨,我的人生有了另一種追求。我學會了放低姿態;學會從身邊小事做起;學會在改變不了環境的時候改變自我;學會在平淡的生活裡為自己創造快樂,學會保持內心裡那一份晴朗和明媚。

  書籍讓我灑脫和昇華。讀小說名著,我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憂;讀經典散文,讓我體會到了精美文字背後的人間永珍……就像今夜的我,手捧餘秋雨的《山居筆記》,我從他的文字裡感受到作者深遂的思想,廣博的知識,情願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別樣的精彩人生。

  這個時代我們缺少的不是書,而是缺少真正喜歡讀書的人。在我看來,讀書是一種難得的福氣,很多人喜歡讀書卻說自己沒有時間和空間,甚至說工作和家庭對自己影響太多。其實,想讀書了在哪都能悠閒自在地讀。手捧一本書,它會讓你在喧囂的俗世中沉靜下來,在喜歡的文字裡任自己的思緒盡情飛揚……靜靜地倘佯在書的世界裡,溫馨浪漫,如沐春風,那種感覺實在太美妙。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攤開一卷書,只覺雲影共鑑、空山鳥語、水流花開、日子安謐。在唐詩宋詞裡行走,在前塵往事中徘徊,在古今文人心靈裡漫步……然而,終有一天我如花隕落,但我的香魂卻依然在溫馨素雅的書香裡氣韻生動。

  是書澆灌了我的心田,薰香了我的靈魂,讓我懷著喜悅和快樂走在人生這本厚重的書上.

  :書香為伴

  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們的腳步越來越快,有多少人一直低頭前進,忽略了兩旁美麗的風景。放慢腳步,低下頭看看路邊的小花,抬起頭看看天上的白雲,吸幾口新鮮的空氣,靜下心來,讀上幾本好書,享受風雨過後的彩虹,任時光在書中打磨,沉澱,流逝。

  最喜歡在秋日恬靜的午後,帶著一本書,坐在長滿藤蘿的長廊上,慵懶的陽光穿過藤葉,在藤蘿上隨意投下斑斑駁駁的光影,我喜歡在這和諧的環境中,沉入書香的世界;也更喜歡在明月亮掛的夜晚,坐於燈下,沏一杯茉莉花茶,放一曲舒緩優美的音樂,輕翻書頁,伴隨幽幽的茉莉茶香與淡淡的墨香,心靈在字裡行間跳躍,心情隨著故事情節蕩迭變化,時光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從我的指尖悄悄流走。

  人說讀書,是一種美,一種享受,一種幸福。它給人精神上以強大的力量,它能提高人的情商與素養,最重要的是它能調節人的心態。當為某件事沮喪失落、萎靡不振的時候,讀一本勵志的書也能激勵自己,鼓起勇氣勇敢去面對。因為在書中你看到了夜深時開放的睡蓮;看到了雪山上盛開的雪蓮;看到了寒風中怒放的臘梅;看到了冰雪中挺立的青松。

  書,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堅強。在書中,我體會到了陶潛“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超脫,體會到了“梅妻鶴子”,林逋“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的高潔,體會到了詩仙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回”的豪放,體會到了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歸心似箭。

  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可以讓人震撼,一句在挫折時的鼓勵話語可以為人點亮明燈,一本好書,可以為人指路,使人奮進,使人淡泊明志。當我們遭遇挫折和痛苦時,書中的智慧和哲理就會幫我們開啟另一扇美麗的窗,讓我們即便身處險境,也能心懷希望。它如一朵美至攝人心魄的青蓮,可以讓我們懂得陽關的沉默,一本卷著溫暖的好書,則能使一顆彷徨的心,找到療傷的聖藥。

  唐詩宋詞元曲,在這些古韻中,我尤喜歡宋詞,因為她既不像唐詩那樣短而精煉,也不像元曲那樣敢怒敢怨,它是這樣的溫惟委婉、韻味無窮。每讀完一首古詩詞,總會有一些感慨:我渴望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悲嘆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捲簾西風,人比黃花瘦”,我向往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我感慨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垂首,低眸,翻閱著手中普藍色的宋詞,心,霎時寧靜。這紫陌紅塵,如此喧囂,走遍紅塵風雨後,心仍然澄淨若水,在這世間,多麼不易。或許,這顆心,早已蒙上了厚厚的塵埃,只是內心深處的芽兒,卻也倔強的不願如此輕易的將自我迷失。茫然、憂慮、無措,生活就是如此,平凡煙火,平凡風塵。而我,也只是如此平凡的人,細捻舊時光的沉香,只想用文字取暖以文字為友,與文字為伴。

  還記得第一次接觸的宋詞,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用寥寥數語抒發了他和胞弟的離別之情,留下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名句。那時的我覺得宋詞是多麼的浪漫、連綿,加進一點旋律就能譜成一支歌。由此,一下激發了我對宋詞的熱愛。

  慢慢的,隨著我對宋詞也瞭解的深入,我知道了我最喜歡的多愁偏善感的女詞人李清照,她在婉約辭宗的宋詞小令裡,撰刻下的“人比黃花瘦”的千古佳句,她的《聲聲慢》走進了我的生活,“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那時的我又覺得它像一朵清麗的小花,裝點文壇的同時,又展現出詞人的陣陣哀愁。

  因為宋詞,我愛屋及烏,也愈加喜歡上了古典文學,穿梭其中,我便如同進了一臺時光機。常低吟幾首小詞,仿若與古人一起在煙雲故事的底色裡,尋覓那淡然的憂傷;在人生況味的背影,邂逅那縷縷的沁涼……只是我更喜歡在宋詞裡聽“牛衣古柳賣黃瓜”的鄉音,嗅“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餘韻,觸“兩三點雨山前”的清涼,看“八百里分麾下炙”的雄壯,悟“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蒼涼,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憂傷……

  似水流年,韶華如夢,人生,恍如一夢。夢醒,是這番模樣,睡去,便不小心蒼老。正感嘆時,驀地耳邊響起了一曲《鳳求凰》,我的心好一陣悸動,彷彿心中的弦就這樣被人輕撥。箏聲是從音響中傳來的,流動的音弦,若淙淙的回溪,若滴翠晶瑩的晨露,若串成珠簾的精靈,我的心滿是生命潮汐的湧動。倏然間腦海裡想起那句“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一句誓言,一場等候,卻是多少信男痴女天荒地老般的執守。

  紅塵萬里,道不盡人間滄桑。在經歷了飄移、動盪、不安、彷徨、迷茫以後,我終於知道自己內心的歸屬,知道了自己想要的原來就是那麼簡單——生活原來本應該是渴望踏實而平淡的,我想要的不過是最簡單的一粥一飯的幸福、是一起吃苦的幸福、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幸福、是相濡以沫含飴弄孫的幸福。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多讀一些書,充實自己。讓筆墨在柳色拂煙中添香,讓自己在一首古韻中領略流轉的風情;我想借光陰為紅線,在若隱若現的記憶中尋覓他們,在雲淡風輕的剎那,邂逅那一抹寂寞的芳華;在過往歲月中,撿拾光陰散落的遺蹟,做一個蕙心蘭質的女子,與書香為伴,徜徉沉醉在墨香的字裡行間……

  :書香致遠

  我讀書少,偶也風雅,儼然以讀書人自居。前幾日,有個世界讀書日,讀到一些上年紀人的讀書心得,深以為懷。覺得也該劃拉一個帖子,人近不惑,雖不說象胡適老先生那樣立傳,做一凡人,持卷有益,還是知道的。

  而此時,窗外新月皎潔,風從南來,北歸的大雁在空中嘎嘎嘎而去。一時怔著,撥弄桌邊的檯燈,心中起了遠意。

  其實古人也是這樣,在油燈下夜讀,朋友尚未過來,桌子上的花生恰是熱的。庭院深深,松風陣陣,實在拗不過,撥弄起燈花來。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正是這樣的寫照吧。

  想象和古人讀書,真是空靈隱祕!

  我十歲左右,大姐就已成家。那時候,圖書較少,但連環畫倒是蠻多。莊子裡借遍後,大姐夫無能為力。我就賴在他家涼床上,不肯起來。撅起嘴巴,嘴裡嘟囔著。大姐和大姐夫只好去鄰村相借。

  外甥女坐在木盤裡,我坐在盆邊,看得饒有興致。那個夏天的暑假,因為這些小人書,變得開心起來。有時,沉浸深了,外甥女撕了好幾頁,害我心痛。只好把這小人的屁股打幾下,哇哇大哭,大姐說,你打她幹嗎?她撕書呢!我嚷。

  若干年後,我路過鄰村,有一個與我大姐相熟者,指著我的背影說:就是那孩子,看小人書,看痴了!

  我揹著她,抿嘴一笑。幸好,並未痴得太很。

  稍長,隔壁人家喜歡購置武俠書,常常借來看。條件是經常幫他家做些小事。或者幫忙劈柴,或者拎拎豬草。我大哥對母親打小報告,說小弟自家事不做,專給旁人做,其實他哪裡知道我的小九九呢?

  那時候,學校都以平房居多。幾堵牆隔著,從房樑上可以看見老師的宿舍。那些長條桌上總是有喜歡的書本,象西遊記、水滸三國,更多的是少年文藝、兒童文學之類。放下一根細鉤,象釣魚一樣,把書釣上來,躺在橫樑的罅隙間,就著窗戶的天光翻閱。下午快上課了,趕緊把書吊下去,免得捱罵。

  學習委員是個女孩子,俗稱班花,她父母都是老師,家裡書多。找她借,總要纏幾天,即便借了,時時刻刻催你還,也只能是過過眼癮了。有一次,被她發現偷她家葡萄吃,再也不借我了。而且也不理我,直到上完中學,路遇,一笑泯恩仇。

  袁枚說:書非借不能讀也。

  其中意趣,果真如此。

  真正讀書是在圖書館裡,喜看名家名著。那時也是囫圇吞棗,像一個人餓極了,卻把嘴和鼻子眼睛一齊插進飯裡。有些飽了,卻不知味;滿臉是字,並不相熟。

  遇上喜歡的,總會推遲歸還,結果宣傳委員找到你,通知你儘快還書,否則取消資格。不多久,圖書館上的名單上會有你的名字,這一招真損。

  初工作,也是囊中羞澀,加入個書社,這是我讀書最快樂的時光,作了許多筆記,也交了好幾個讀書朋友,至今還聯絡著。稍後也訂了大約十本左右的文學期刊,同事笑我,偽文青。

  作個文青,雖有寒酸之意,可是骨子裡多一些這樣的真趣,何嘗不好呢?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紅袖添香,這樣的張望,美則美矣。縱是讀書人華麗的夢,也算書中慰藉。

  漸漸忙了起來,讀書成為另類的奢侈。有了電腦,手捧一本墨香可循的書本少之又少。常是睡前,抄起一本書來,翻著翻著,竟把瞌睡蟲也翻進來,人睡了,早上起來,書在地板。

  百無聊賴時,電腦被喜歡淘寶的人佔著,恰窗外雨聲淅瀝,夜雨撩人,這時看書最好。蟬聲飛越,冬雪飛飄都不是讀書的好時光,而目下花團錦簇、風清氣朗的日子,最是讀書日。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香致遠,坐擁書城。這些迤邐的願景是如此撩人!

  雖不能讀書萬卷,然而總可以靠近些,再近些。書香傳家遠,樸厚繼世長,閒暇,在天光裡閱讀,總是好的。

  歲月靜好,儘管錯過很多開花的季節,時間更像手心裡的沙子,漏掉很多。而書香,總會在某一時刻,悄然襲來。

  有點疼痛,象牽念的一個人,甜蜜而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