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湯達的簡介

  司湯達,19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原名是叫馬裡-亨利·貝爾,司湯達是他的筆名。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司湯達,1783年出生在法國格勒諾布林城的一個資產階級家庭中,他年幼時就失去了母親,他的父親是一個有錢的律師,思想保守,信仰宗教,司湯達是由信奉伏爾泰的外祖父教養成人的。因為從下在家中受到的壓抑和束縛,所以司湯達從小就十分憎恨他的父親。司湯達少年時候,興趣就十分廣泛,尤其酷愛數學,數學老師格羅經常向他講述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並且指導他學習洛克等哲學家的唯物主義學說。這些都為他世界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1799年,司湯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之後來到了巴黎,原來是準備投靠著名的綜合工藝學校,但為了革命的形勢所鼓舞,於是就加入了拿破崙領導的軍隊,並擔任了一個職位。之後辭去後,就開始練習寫作。1817年,司湯達用他的筆名M。B。A。A在義大利發表了他的處女作《義大利繪畫史》。不久,他第一次用司湯達這個筆名,發表了遊記《羅馬、那不勒斯和佛羅倫薩》。

  1842年,司湯達突然腦溢血,搶救無效逝世。他一生不到六十年,在文學上起步也很晚,但是他卻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司湯達以準確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練的筆法而舉世聞名,並被譽為最重要和最早的現實主義的實踐者之一。

  司湯達的文學地位

  司湯達的一生只活了五十九歲,但他的短暫的一生卻充滿了重要作用,他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他在文學上起步很晚,三十幾歲才開始發表作品,但在十幾年間,他創造了奇蹟,為人類留下了重要的文學遺產。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包括數部長篇、數十個短篇故事,還有數百萬的散文和遊記等等。司湯達以準確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練的筆法而聞名,並被譽為最早和最重要的現實主義的實踐者之一。他的代表著作為《紅與黑》、《巴馬修道院》等。

  司湯達是西歐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家。他之所以在文學史上擁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不僅是他在創作上的成就,更在於的是他所創作的思想具有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司湯達在19世紀20年代中,最先提出了文學的時代性問題,同時以他卓越的反映時代的鉅作,在當時反對法國古典主義的文藝鬥爭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於人們認識瞭解和研究那個時代也具有重要價值意義。所以說司湯達的文學地位和貢獻在法國以及整個人類世界都具有重要作用。

  司湯達的文學特色

  司湯達的藝術特色具有現代性。在司湯達的小說中,呈現出一定程度的開放性。多層次性,因此具有較強的現代性。這一特點在《紅與黑》中有所體現,文中尚貝鬆、維裡耶、監獄和巴黎四個空間,在同一空間內需要處理心理時間和物理時間。司湯達小說中的另一藝術特色是深刻感受與冷峻分析的交融。聖伯夫曾經指出司湯達是“用兩三種思想來塑造他的人物”,這是他作冷峻分析特色的來源。

  司湯達特別擅長心理描寫。司湯達以驚人的洞察力,發掘了人物內心的情感和理智波瀾壯闊的起伏,用心理獨白、夢境等手段來揭示人物心理的複雜性、矛盾性和不確定性。司湯達的這種藝術風格,開創了文學表現的新領域。

  司湯達的藝術特色中還有很多愛情觀念,他運用了科學研究的方法來探討愛情,並且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愛情理念,司湯達用結晶來比喻愛情。司湯達不僅僅是解析愛情產生的過程,他對愛情本質的思考也非常透徹。他認為,愛情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愛情是文明的奇蹟”。

  司湯達還有一個藝術特色就是在他的小說中,大多數的主人公都是所處時代典型的“邊緣人”。司湯達筆下的女性都是充滿激情和浪漫的,儘管她們性格迥然不同,但都贏得了讀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