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于禁是怎樣的人

  于禁出生於泰山鉅平,在公元184年被鮑信納入麾下征討黃巾軍。于禁,作為魏軍的五子良將,有名的左,卻晚年節操不保,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于禁是一個良將,善於佈陣結營,在整肅軍隊方面比較嚴厲。他可以為了百姓的利益和公義,攻擊猖狂的青州兵,對於造反的好友絕不姑息,按照法令處置,卻招致了下屬的不滿和畏懼。

  宛城之戰曹操退到了舞陰,張繡帶人的突然反叛讓曹軍來不及抵抗,一路退卻,軍中異常混亂。于禁的軍隊即使也在退卻中,卻因為他的嚴厲整肅並沒有出現混亂的狀態,當他得知行人被青州兵搶劫時,就帶兵討伐,面對青州兵的告狀,以戰局為重。可見於禁是一個善於用嚴厲的法令整肅軍隊的人,同時也體現了他顧全大局、富有正義。

  昌豨叛亂,于禁去討伐他,昌豨認為自己跟于禁有舊交,就派人到于禁處投降。當大家都覺得於禁會把昌豨帶到曹操面前時,于禁卻說:“主公有令,包圍並促使投降,免不了死罪。昌豨雖然是我的好友,我卻不能違背主公的命令。”隨後含著淚告別昌豨,把他斬殺了。于禁雖然有不顧舊情之嫌,但是嚴格執行法令和主公的命令,不徇私舞弊,公正大義。

  于禁是一生為曹魏徵戰各方,立下了汗馬功勞,位居五子良將之首,卻在最後投降了關羽,毀了一世英名。根據當時的形式,于禁投降是不可厚非的,並不能因為一次的投降而將一個人判定為不忠之人。縱觀于禁的一生,他是一個整肅軍紀的嚴格的將領,法令嚴明,剛正不阿,識大體。

  于禁為曹操的貢獻

  其一,于禁在魏軍對抗張繡的戰役中,面對對方小人造謠生事,在曹操面前誣告自己,仍能夠有理有節,嚴守軍令沒有因為此事臨陣脫離陣營,以求解釋自保,反而認為曹操乃明君,一定能明白自己,同時也會相信自己。在完成了對敵戰役部署後,于禁才前來曹操面前解釋自己的行為,曹操愈發覺得於禁沉穩,可堪重任。

  其二,在官渡之戰中,于禁能夠堅守陣營,抵抗住袁紹的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在防守的同時尋找合適時機主動進攻,造成袁紹軍的嚴重損失。

  其三,于禁在軍營中軍風正直,從不罔顧軍法,一切均嚴格按照法律行事,信服於人。

  于禁有多厲害

  于禁的主要武器有兩種,弓箭和長劍,這兩種武器既可以作為遠攻,又可以近身對敵,可以說互相補助,也可以說于禁的武力值比較均衡,雖然並沒有任何一樣特別出眾,但卻能夠兼修,實乃不易。

  其次,于禁追隨曹操征戰沙場,大大小小戰役不下百十來場,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對抗黃巾軍,成功將其收服。另外于禁在官渡之戰中的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成功地牽制了袁紹大部隊兵力,為曹操的兵力部署提供了充裕的時間,防守得當之時也不忘趁機進攻,也算是小有所勝。

  再者,最為重要的是,于禁的真正厲害之處並在於徵伐沙場,而更在於他的治軍嚴明,在他的軍營中,人情一概免談,在軍法面前人人平等,沒有權貴,也沒有低劣之分。在於禁的部隊,可以充分看出曹操征戰思想的徹底貫徹和執行。昌豨與于禁曾經是舊相識有舊交,但昌豨反叛曹操後,于禁主帥征討昌豨,將其活著,有人前來勸說于禁應該將昌豨交予曹操親自處理,但有軍法明令,此種歸降又再次叛逃之人應就地處置,于禁含著淚將昌豨斬首,嚴守軍法,其治軍之嚴明在五子良將中可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