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什麼是存文字

  哲學論文,顧名思義就是有關哲學論題的專業論文,涉及邏輯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思想哲學、科技哲學、美學、國學等多方面,是哲學研究工作的記錄和總結。撰寫哲學論文旨在通過對各種哲學案例的研究分析,不斷總結哲學方面的經驗教訓,得以及時發現並彌補現有哲學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使哲學得以擴充和完善,並對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產生重大影響。一篇優秀的哲學論文還可以使作者具有突破性的哲學觀點、學術成果得以發表和傳播,供他人分享借鑑、相互學習,有助於擴大作者在業界和學術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摘要:對於人類精神的深入探討不斷揭示了精神王國的面貌,在世人眼前展示出一個嶄新的、陌生的、難以用世俗語言表達的、與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對稱的廣大無邊的世界。自古以來,對於這個"虛無飄渺"的世界的描繪,是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共同的工作。

  關鍵字:生命 傳統 精神 藝術 文學

  在文學家中有一小批人,他們不滿足於停留在精神的表面層次,他們的目光總是看到人類視界的極限處,然後從那裡開始無限止的深入。寫作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不斷地擊敗常套"現實"向著虛無的突進,對於那謎一般的永恆,他們永遠抱著一種戀人似的痛苦與虔誠。

  "純"的文學用義無反顧地向內轉的筆觸將精神的層次一層又一層地描繪,牽引著人的感覺進入那玲瓏剔透的結構,永不停息地向那古老混沌的人性的核心突進。凡認識過了的,均呈現出精緻與對稱,但這只是為了再一次地向混沌發起衝擊。精神不死,這個過程也沒有終結。於寫作,於閱讀均如此,所需的,是解放了的生命力。可以想見,這樣的文學必然短期效應的讀者不會很多,如果又碰上文學氛圍不好的話,作者很可能連生存都困難。

  一些別有所圖的大人物由於自己所處的高位,也由於知識結構的陳舊過時,在文壇上不斷髮表言論,企圖將純文學的概念限制在狹小的範圍內,讓其自行消亡。他們口口聲聲強調作家要關懷他人,理解他人,對大眾的疾苦不能熟視無睹等等。試想一個人,如果他連自己的內心都不關懷,也不去認識,任其渾渾噩噩,那麼他那種對"他人"的關懷,對於被關懷的物件,又有多大的作用呢?即使當下"贏得"很多讀者,他的作品又能否給讀者帶來精神上的福音?恐怕更多的是暫時的麻醉吧。還有的人將"自我"限定為表面層次的世俗觀念,缺乏起碼的文學常識,以自己的半桶子水來矇混讀者,以掩蓋自己創造力的消失……

  當純文學的探索開始之際,寫作者立刻會發現自己站在了已經存在的自我的對立面,這個自我是由文化、社會、教育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構成的表層的自我。這些因素堅不可摧,聚成銅牆鐵壁。如果人要進行純度很高的創造,他就必須調動深層的潛力,戰勝舊的自我,到達空無所有的極境。因為只有在那種地方,精神的好戲才會開始。那一次又一次對於已有的傳統、文化等等的突破。其實也就是精神對於肉體桎梏的掙脫。每一位寫作者,他的肉身都是由過去的傳統滋養著的,而如今他所進行的發明創造,卻使得他必須決絕地向肉體挑戰,將這種自戕的戰爭在體內展開,僅憑著一腔熱血和自發的律動進行那種野蠻而高超的運動,並且絕對不能停下來,因為停止即死亡。這便是純文學作家的危險的困境,也是自古以來純文學作家的命運。

  藝術的境界是一種自找痛苦的境界,當然也是唯一不會枯竭的源泉。人的承受力一天天隨著痛苦加深而增強,時常為了進一步的突破,人不得不分裂自己的肉身,於是鮮血四濺的場面反覆出現,然而還必須凝視這種場面,因為那是生命邁向高階階段的前奏。既然已與傳統決裂,現在寫作者唯一可以依仗的,便是體內自力更生似的運動了。不斷為自己設障礙,讓主體處於狗急跳牆的境地,是每個純文學寫作者日日要做的操練。衡量一名作者是否合格,就要看他是否具有"拼命"的素質,因為畏縮和頹廢是這種創作的大敵。那種把寫作僅僅當作自娛,不思進取的文學並不是真正的純文學,而是變相翻新的傳統士大夫的舊貨。純文學作者必須是理想主義的,歌頌生命,高揚精神的旗幟是他的宗旨。而這種理想,又是通過對自我的解剖與分裂來實現的。即使作者主觀上是要在痛苦中自娛,這種創作也必定會教育讀者,提高讀者的境界。閱讀了這樣的作品的讀者,決不會是眼前黑濛濛的一片,反而會振奮起精神,以各自的方式向命運挑戰,並在追求中摸索出自我分析與治療的方法。

  既然藝術這是生命的形式,那麼純文學作者便一刻也離不開世俗,離不開肉體的慾望,否則創造就失去了源泉。純文學作者的世俗關懷是最深層次的、抵達人性之根的關懷,也許一般的讀者看不到這種關懷,但作者本人必定是那種在內心深深地捲入世俗糾葛,迷戀世俗的個體。他同普通人之間唯一的區別只在於他在捲入、迷戀世俗的同時又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帶來折磨,帶來內耗,而作品,就在其間誕生。這樣的作品,帶給人類的是認識自我的可能性。我們平時所鼓吹的"世俗關懷"同純文學裡頭隱藏的世俗關懷其實並不矛盾,只不過一個是淺層次的,一個是深層次的而已。***當然那種出於意識形態的歪曲論調除外***

  我在我的文學生涯中碰見過不少使我眼前為之一亮的純文學,那種遇見同道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但我在這裡不得不指出,我們所屬的那種文化的確具有致命的弱點,使得一些純文學的追求者不能將事業進行到底,半途而廢的例子到處都是。但時至今日,整個文壇對於這個明顯的事實並沒有產生應有的認識,魚目混珠,似是而非,矇混過關的言論滿天飛,就是看不到真誠。純文學是小眾文學,這個小眾文學需要一批具有獻身精神的、朝氣蓬勃的批評家來對讀者加以引導。因為純文學所涉及的問題是有關靈魂的大問題,對純文學的冷淡就是對心靈的漠視,如此下去必然導致精神的潰敗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