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中什麼是存貨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貨區別於固定資產等非流動資產的最基本的特徵是,企業持有存貨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出售,不論是可供直接銷售。存貨必須在符合定義的前提下,同時滿足“該存貨包含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和“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兩個條件。企業的存貨包括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商品、週轉材料、委託加工物資、消耗性生物資產等。

  後續計量

  存貨的後續計量:

  存貨的後續計量是指發出存貨成本的確定。存貨準則規定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加權平均法又分為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庫的存貨先發出”,並根據這種假定的成本流轉次序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2.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本月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

  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的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3.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貨以後,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計算方法。

  3.計算公式:

  存貨的移動平均單位成本=***本次進貨之前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之前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的數量***

  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的數量×移動平均單位成本

  月末庫存存貨的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月末存貨的移動平均單位成本

  4.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指對庫存和發出的每一特定存貨或每一批特定存貨的個別成本或每批成本加以認定的一種方法。

  採用個別計價法,一般需要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存貨專案必須是可以辨別認定的;

  二是必須要有詳細的記錄,據以瞭解每一個別存貨或每批存貨專案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