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民間故事

  作為一種口述文學形式,民間故事是由故事文字、作者***講述者***、讀者***聽眾***、講述語境等諸多要素共同建構而成的。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馬麟治無賴

  金陵城外有個馬家營,這營裡的人,從祖上傳授下來種瓜的絕技,他們人人會種瓜,種甜瓜也好,西瓜也罷,瓜的個兒又大,又甜又脆,在金陵一帶無有一處的瓜能比。這營里人們都姓馬。有一老漢叫馬奔,他有一子叫馬麟。馬麟個兒不高,長得文弱。他自幼就愛習武,拜師學藝,恩師除教他十八般武藝外,特別傳授給他"點穴法"絕技。只要被他點了"穴",立時就動彈不得。他還善使一把大滾刀,百十個人近不得他身,有萬夫不當之勇。有個馬麟治無賴的故事,在民間長期流傳。

  一日,馬麟陪他叔伯兄長到金陵城裡賣甜瓜。攤子剛剛擺好,一群歪戴帽子,斜楞眼的地痞無賴手拿小刀,照瓜就是一刀,說聲"不甜!"咬口就扔,抓拿搶要甜瓜。他叔伯哥向前阻攔,一無賴揮拳罵道:"老子吃你的瓜,看得起你,凡進城賣吃食的,誰敢不讓大爺們吃!我看你欠揍!"罵後一拳照面門打來。馬麟揮拳架住道:"你們為何不講理?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蠻橫,還有沒有王法?"一群無賴見有人敢揮拳,當面理論,像一群惡狼似的,嗷嗷怪叫,蜂擁前來。有的指手劃腳,有的掄棍照馬麟頭上劈來。馬麟揮拳迎接,大吼一聲:"老子要教訓教訓你們這些***。"把木棍震飛,隨即一躍,輕輕落在那群無賴背後,對無賴們說:"農民辛辛苦苦種瓜,你們無理搶吃,還不知羞恥!又打又罵,再搶別怪我不客氣!"

  無賴們見馬麟貌不驚人,文弱書生一般,口出狂言,認為好欺,剎那間把馬麟圍在垓心。舉刀掄棍又一次好似下冰雹般照馬麟打來。馬麟連連躲過道:"你們動手,可別怪我無情!"一群無賴一愣,只見一個大個兒吼道:"他有何能耐,怕他做甚,打!"一哄而上又動起手來。只見馬麟泰然自若,騰挪翻撲,捷如猿,輕如燕,不一會兒,無賴們一個個汗流浹背,氣喘吁吁。馬麟見進攻時機已到,又見這群黃子毫無悔改,伸出手指對準無賴們頸項、腰椎、屁股的穴位,一一點了下。凡被指頭點到的,無賴們一個個頓時像陰曹地府判官一般,痴呆呆地站在地上,有的呲牙,有的咧嘴,醜態百出。無賴中的一個頭頭外號叫灰老鼠的,見此倉皇逃跑。

  馬麟的叔伯哥看呆了,見灰老鼠逃跑,急喊道:"弟弟快追,別讓那壞傢伙跑了!"

  馬麟哈哈大笑道:"讓他跑幾步練練腿!"

  灰老鼠已跑出三十多丈,站那扭頭朝後看。馬麟一個飛燕點水,直撲過去。一伸手,抓住他的頭髮辮子,像提溜小雞一般,提到瓜市。灰老鼠嚇得渾身哆嗦,跪下磕頭道:"好漢爺饒命!我們再也不敢了!"

  這時看熱鬧的人們,一下圍了過來,圍得水洩不通,有的喊道:"這東西作害人,淨幹些欺男霸女的事兒。"另一個賣瓜的老漢道:"這群無賴,禍害敗壞得無法,瓜市讓他們害苦啦!""義士。可不能饒了這些傢伙啊!"

  馬麟一指灰老鼠說:"你聽到了嗎?"

  灰老鼠一個勁兒磕頭道:"我們的罪過,今後定改,望饒命,你大人別把小人怪!"

  馬麟當眾對灰老鼠正色言道:"你們年輕力壯,應幹正事,怎麼能在城市橫行,胡作非為,傷害黎民百姓呢?今日被我遇匕,我手下已留情了,要稍加重一點,你們早到閻王那裡掛號了。你們看見我那賣瓜的哥哥沒有?他要一伸手,不是讓你們腿斷,就是讓你們到閻王爺那裡報到去了。"說後拉起灰老鼠,接著用手一拍那些醜態百出的無賴們的穴位,道:"起來、起來,看看你們的形態。今後若再為非作歹,擾亂社會,欺負鄉下老百姓,我可不客氣了!"

  這夥無賴,一個個如同大夢初醒。一齊趴下磕頭如搗蒜:"我們一定改邪歸正,再也不敢胡為了!"

  馬麟治了無賴後,從此離開家門,外出拜訪武林高手。行到歐家寨賣藝結識歐鵬,大鬧了歐家寨,為民除害。接著結夥聚義黃門山,豎起義旗,殺富濟貧,後隨宋江上了梁山。後人讚道:

  馬麟點穴治無賴,從此金陵無禍害;

  梁山好漢主正義,人們讚頌永不衰。

  :孟康顯威

  話說北宋末年,朝廷昏庸,奸臣當道。到處舉義旗,逼反了無數英雄好漢。這道君皇上,高高在上,淫樂成性。在東京汴梁造鰲魚池、建萬歲山。下旨在江蘇太湖採運奇石異木怪花,用船運到汴京,以供建萬歲山之用。借旨意盤剝百姓,貪官汙吏發了橫財。

  卻說真定州有個瓜洲渡,在瓜洲渡西有一孟家窪。孟家窪有個小夥子叫孟康,是造船世家出身。他祖父、父親都是瓜洲渡造船廠頭目,也叫"總目"。祖父病故,父親接任;父親病故,輪到孟康接任。就這樣,孟康便成了瓜洲渡造船廠的總目了。這個瓜洲渡造船廠,就是專供造運花石的船。

  孟康自幼愛習武藝,拜江中焦山定慧寺方丈智慧為師。學藝三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再看他的長相,胖胖大大,身高九尺有餘,虎背熊腰,虎頭虎腦,能力舉千鈞。為人正直,愛抱打不平。人們給他送了個外號玉幡竿子孟康。他還自幼隨父親學造船手藝,把技術全學到手。後來因父親病故,他便成了"總目",天天督辦造船。朝廷又派來高俅表孫仝鐵牛來瓜洲督造大船。讓孟康限期造好五十隻大船,快運太湖奇石異木,怪花稀珍。

  仝鐵牛是個浪蕩公子,到處採花盜柳,見到好看的女人邁不。動腿。他仗著高俅勢力,在造船廠橫行霸道,只要一不順心,張口就罵,抬手就打。孟康忍氣吞聲,硬著頭皮,耐著性子。仝鐵牛三天兩頭在船廠吃喝,孟康一忍再忍。

  仝鐵牛聽人談到孟康妻長得俊,就打起了鬼主意。有一天,乘孟康不在家,借到孟康家去催孟康造船為名,來到孟康家裡。孟康妻見來一官人,又無法迴避,只得道個萬福,讓仝鐵牛進來,忙說:"我官人不在家,他在造船廠,大人可到那找他。""那,那我去!"仝鐵牛光說走,就是不抬腿,兩隻賊眼死死盯住孟康妻子的臉。孟康妻見此人不正經,想支他走:"那你在我家等,我到船廠叫他。"說後要走,仝鐵牛道:"大嫂,別說我來過你家,等天我再來。"說罷灰溜溜地走了。

  仝鐵牛自從見到了孟康妻,神魂顛倒,吃飯不香,睡覺不穩,一個勁做"好夢"。他盤算開了鬼主意,突然一計想出,點點頭高興起來。

  第二天,仝鐵牛坐轎來到造船廠,找到孟康言道:"你們造船進度太慢,一週內要造好五十條大船。"孟康聽後問:"不是三個月嗎,怎麼又變成一週呢?""讓你造出,就得造出,難道你想抗旨不成?"孟康道:"這木材、桐油跟不上呀!""你立即到金陵去催,今天就去,誤了時間就別想要腦袋啦!"說後憤憤離去。孟康見他有意為難,不知何故?只得安排下廠裡的事,回家告別妻子,立即去金陵催要木材桐油。妻子問明因由,對孟康說:"昨天仝鐵牛來咱家找你。""什麼,他昨天來啦?"孟康問後,心裡一陣翻騰,停了停就盤算開了,張了幾張嘴沒有說出話來,對妻子說:"多則三天,少則兩天我就回來!"說罷向造船廠走去。孟康走了不到一個時辰,仝鐵牛抱著綢緞,一進門就喊:"嫂子,今天你可放心了吧,孟康已上金陵去了。"孟康妻正在燒水,怒道:"你是朝廷命官,怎麼這樣不知羞恥?你要胡為,別怪我喊人了!"仝鐵牛皮笑肉不笑地道:"你別假正經,你那男人,我讓他死還不是一句話!"說後就把綢緞一扔,猛向孟康妻撲去。只聽"啪"地一聲,被孟康妻重重打了他一記耳光。仝鐵牛雖然被打,可是沒有鬆手。孟康妻提起一壺開水對準仝鐵牛澆去。那仝鐵牛這下可受不了啦,像殺豬般嚎叫起來:"唉呀!"數名官兵,在院外聽到仝鐵牛嚎叫,"刷"地衝進院內。仝鐵牛喊道:"給我帶走,不怕她不從!"孟康妻高喊:"'救命啊!"

  他們拉著孟康妻就往外走。"住手!"一聲斷喝,如炸雷一般,闖進一個大漢,一雙虎目噴著怒火。那仝鐵牛見進來這人,立時驚呆:"你,你,怎麼還沒走?"孟康妻見孟康突然進來,一鬆勁氣昏過去。孟康向前扶住妻子,仝鐵牛見此,向官兵手中奪過一把刀,對準孟康頭劈去,只聽"唉呀!"一聲怪叫。官兵也嚇呆了,仝鐵牛競被孟康一腳蹬出一丈多遠。幾個官兵拉住仝鐵牛就往外跑。孟康推叫妻子:"你快快醒啊!"好一會兒才聽"氣死我了!"孟康妻坐了起來,"快,快追那些官賊,他們要害死你呀!"

  孟康伸手撈過他使的那把大刀,"嗖"地竄出大門,向外追去。

  仝鐵牛剛剛上轎,幾個官兵抬起剛想跑,被孟康跳過攔住:"仝鐵牛你這畜生!"掄起大刀,"刷"地劈去。只聽"咔嚓"一聲,連轎帶人被劈為兩半。十幾個官兵,掄刀提槍把孟康圍住。孟康也不答話,騰、跳、閃、挪、展,身輕如燕;尤其他那把大刀,出神入化,只三五個照面,十幾個官兵一個個都首、身分離。孟康怒火胸中燒,提著大刀來到造船廠,一把火燒了造好的大船,工友們要跟隨孟康造反。孟康道:"我一人做事一人當,不連累眾人。"他返回家帶著妻子拿些銀錢逃離瓜洲渡,闖蕩江湖去了。

  後來孟康結交鄧飛,上了飲馬川佔山為王。最後上了梁山。孟康顯威瓜洲渡的故事,就一直流傳了下來。後人稱讚道:

  孟康大鬧瓜洲渡,船廠烈焰空中舞;

  結義佔領飲馬川,殺富濟貧奔征途。

  :蔣敬買鴨

  《水滸傳》裡有個神運算元蔣敬,在他上梁山前,二十歲那年考中秀才。其他故事咱不講,只講他買鴨的故事,這故事還挺有趣呢!

  蔣敬家住曹州府西門裡蔣家衚衕,本來是富戶人家,只因他父親吃齋行善,家道漸漸敗落。父親過世後,他和妻子兒女過活。他平日讀書習文,寫就一手好字。他為人仗義,他給窮苦人家寫對聯,就是不給為富不仁、有錢有勢的人家寫一個字。好多富戶願出高價求字,他都一一拒絕。

  這天妻子又去走孃家,他閒來無事,就到西關集上轉悠。抬頭遠望,只見許多人圍觀什麼。他信步走去,見是圍著一賣鴨人。他湊向前去,有的在討價還價,有的在選鴨子。只聽那賣鴨人說:"你們誰也別挑了,也別還價啦,我這是正繁蛋的十隻鴨子。我家老母有病,先生開了藥方,藥價很貴,家中又無長物,沒有值錢的東西,只好把這十隻鴨子賣掉。"說著說著眼淚就"刷刷"淌了下來。

  蔣敬聽後,一步闖了進去,一把抓住兩隻鴨簍:"這鴨子我全買啦,價錢你說多少就多少,請你挑著送到家,到家付錢。"在那正講價挑鴨子的一人道:"人家正講價,你怎麼不講價就都要了呢?"那賣鴨人說:"我賣鴨,你又挑又打價,人家不打價全買,我當然賣啊,你都要也中!"其他一些人道:"對,你若都要也行啊,人家都包沒錯。"那不滿的人也不再言語。

  賣鴨人挑著鴨簍給蔣敬送到家。蔣敬忙著倒水,遞煙,接著說:"你等等我去拿錢。"到堂屋一找錢,洋鬼子看戲——傻眼了。在屋裡這裡翻,那裡找,連一個子兒也沒找到。妻子又去走孃家,這可咋辦呢?他對賣鴨人說:"你在我家少等,我去去就回。"到外邊借了一圈錢,鄰居無一個有錢的,分文沒有借到,只得悻悻返回家中。一咬牙說:"只有如此了。"走進書房。想起當鋪張老闆數次向他求字的事。於是鋪紙潤筆,一揮而就寫了幾個字。等墨幹用紙封好,出來交給賣鴨人:"這樣吧,我一時家中沒找到錢,借又沒借到,我寫了幾個字,你到張老闆當鋪去當,當價一定要高,可別當少了。以後我去贖回!"

  那賣鴨人見蔣敬一片真誠,不再說要錢的事兒,拿著字就往當鋪走去。來到當鋪前,賣鴨人把紙往頭上一頂說:"掌櫃的,我當幾個字。"掌櫃拆開紙一看,原來是蔣敬寫的,頓時喜笑顏開。他多次求字不得,今日蔣敬寫好"曹州府張記當鋪"七個字,又派人送來,這面子夠大的。一時高興,遂言道:"要多少錢?"那賣鴨的沒鬧明白,主人說讓我來當,我怎麼能賣呢?於是說:"主人讓我來當。"那張掌櫃哈哈大笑:"你看看,寫的什麼?"賣鴨人不識字,看後搖搖頭:"主人只說當。"張老闆道:"這是蔣秀才給我寫的牌子。主人不好說要錢,那你就要個價吧?"

  賣鴨人想:讓我當高價。算計一番說:"每個字二十兩銀子!"

  張掌櫃聽後道:"不貴、不貴!"隨即拿出一百四十兩白銀,遞給賣鴨人,說:"回去對蔣秀才說,改日我帶禮登門道謝!"賣鴨人接過銀兩,扭過頭,那眼淚卻就"刷刷"淌了下來。心裡不是個滋味。急急忙忙按藥單抓藥去了。

  十天後,賣鴨人老母的病全好了,連吃藥和買吃的,一共花了不到十兩銀子。賣鴨人把餘下的一百三十兩銀子,給蔣敬送去。一進門見到蔣敬就磕頭。

  蔣敬一把將他攙起:"你這是幹什麼?"那賣鴨人站起擦著淚說:"你救了我的老母,那字當鋪老闆給了一百四十兩白銀,我用了十兩,剩下的我給你送來了!我那十隻鴨子,連一兩銀子也不值啊!"

  蔣敬聽後哈哈大笑:"這銀子我不要,是我送給你的。你家很窮,我見你是個孝子,你回家治點地,好好孝敬老人。鴨子你還挑回,我不要。好好餵養,讓他們繁蛋,換油、換鹽。"

  那賣鴨人跪下一個勁兒磕頭再也控制不住感情啦:"你、你再也說不出話來。

  蔣敬攙起賣鴨人:"快快起來,往後有何為難事,儘管前來找我。"

  蔣敬買鴨濟貧的故事,一直在魯西南流傳至今。後人有詩讚道:

  蔣敬買鴨濟貧窮,當字換銀人敬重;

  重義救人俠膽生,黎民百姓都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