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種植區域地形有什麼

  茶樹的分佈與生長髮育,取決於一系列生態因素,其中熱量、水分、光照以及土壤條件,起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樹種植區域地形,一起來看看。

  茶樹種植區域地形

  1、準北茶區

  這是我國解放後***六十年代***新發展的一個茶區。雖然試種的地區很廣泛,但因自然條件比較嚴酷,目前具有生產意義的,主要分佈在山東省的中南部和江蘇省東北部的各縣。

  本區屬暖溫帶半溼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2-13℃,>10℃的積溫在四月中、下旬開始,年達3400-4500℃之間;最低氣溫出現在一月,為0-10℃,極端最低氣溫達-14--21℃;入冬後常有凍土,凍土深度一般在10釐米以上,最大凍土度可達30釐米以上。全年平均降水量650-980毫米,降水集中在夏秋季,佔全年降水總量的60%左右,雨勢急,常有暴雨;冬春比較乾旱。年乾燥度沿海地區小於1.00,內陸多在1.00以上。

  全年日照時數超過2400小時。

  植物型別是夏綠闊葉林,以櫟樹佔優勢。土壤多為棕壤,由於夏季氣溫高,雨露多,不但淋溶作用不斷進行,鹽基含量低,而且有強烈的粘化作用,土壤比較粘重,微酸性反應。目前種茶的土壤,多為已耕種的熟化棕壤;或者是生長灌木雜草,主要是山地薄層棕壤和山地棕壤和山地棕壤型粗骨土,土壤有機質貧乏。

  本區種茶歷史雖短,但分佈範圍較廣,不少單位仍處在試種階段。從種茶歷史較久已獲成功的單位來看,六到八年生的直播茶園可以獲得平均畝產幹茶200-300斤的高產。目前主要問題是冬春易遭凍、旱等自然災害,產量還不穩定,因此強調提出選擇茶地時要注意避風、向陽,微酸性土壤,有草源,有水源。並且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要結合種茶搞好四個茶園基本建設工作。一是在種茶前進行深翻改土,鬆土層達到1米左右;二是要在種茶的同時,在冬季寒風南下的風口及茶園周圍,搞好防護林的建設;三是為了抗禦冬、春乾旱,要在規劃的範圍內開渠打井,興修水利,加強茶園灌溉;四是強調要搞好茶牧結合,為茶園多積有機肥。

  本區群眾對茶中的消費習慣是愛好黃大茶和花茶。多年來從外地引種試驗的結果,認為安徽黃山大中種和祁門櫧葉種抗寒能力較強,成茶品質較優,適宜本區種植。茶季一般是從五月開始,九月以前結束,由於當地夏、秋高溫多雨,故全年以夏、秋茶比重較大。

  2、江北茶區

  本區北起秦嶺、淮河以南,南到長江中下游,東起沿海,西到大巴山以東。包括甘東南、陝南、鄂北、豫南、皖北、蘇北各省區。這一地區的大多數茶區是我國的老茶區,在唐宋時就已著名。近年來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擴大與延伸。使全區茶葉生產連線成片。

  本區處於我國亞熱帶的北緣,全年平均氣溫14-18℃,>10℃的積溫4000-5000℃,月平均氣溫低於0℃的有1-1.5個月,極端最低氣溫-10--19℃,愈北愈低;大陸性氣候顯著,夏季特別炎熱,極端最高溫在40℃以上;無霜期180-250天。全年降水量大部在700-1000毫米之間,區域性地區可達140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秋季;年平均相對溼度70-80%,乾燥度<1.00,部分地區達1.00以上。

  全年日照時數1800-2000小時。

  植物型別以落葉為主,混生常綠闊葉林。主要樹種有櫟樹、楓楊、黃檀、櫸樹、山槐等。土壤主要是黃棕壤和山地棕壤。黃棕壤發育於酸性岩石上,是棕壤和黃壤之間的過渡土壤型別,土體中鹽基已大部淋失,是弱酸性至酸性反應。黃褐土發育於石灰性母質上,剖面上部呈微酸性反應,下部呈中性和微鹼性反應。

  本區栽培的茶樹品種多為灌木型中、小葉群體種,也有少數灌木型大葉種,所製茶類均以綠茶為主,著名的茶葉品種有皖北的六安瓜片茶、舒城蘭花茶、霍山黃大茶,豫南的信陽毛尖茶,陝南的陝青茶等,均為內銷名茶。

  本區茶葉的集中產區分佈在大別山區及其東西山麓,伏牛山和武當山的南麓各縣,秦嶺以南、大巴山以北的低山丘陵。海拔高度大部都在800米以下。由於種茶歷史較外,老茶園所佔比重較大,茶園中缺株較多,土壤沖蝕比較嚴重,土壤比較瘠薄,冬季常有不同程度的凍害發生,故在栽培上必須注意茶園的水土保持,增施有機肥料,改造衰老蘇園與加強防凍抗旱工作。發展新茶園要注意選擇背風向陽,酸性和土層深厚的坡地,必須因地制宜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這樣的新茶園一般成園後畝產可達100斤以上幹茶的產量,單產較高的可達畝產幹茶三百多斤。

  3、江南茶區

  這是我國茶葉的主產地區,也是我國亞熱帶的主體地帶。本區北起長江南岸,南到南嶺以北,東鄰東海,西與貴州高原為界。包括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南部和西部、浙江、江西、湖南全境及福建北部。

  本區的氣候特點是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無霜期及生長期都較長,對於喜溫溼的茶樹植物尤為適宜。

  全區年平均溫度都在16℃以上,南部最高可達20℃;最熱月氣溫28-30℃,最冷月氣溫2-6℃,南部可達10℃;主要茶區的氣溫日較差小,年較差大。極端最高氣溫以本區為最高,一般都在40℃以上,甚至有高達44℃以上的。最冷候氣溫一般在4℃以上,但由於地勢平坦,冬季寒潮南下的常波及本區,因此極端最低氣溫有達-12℃甚至更低的,這是造成本區氣溫年較差大的主要原因。>10℃的積溫5000-6000℃,初霜日期在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終霜日期在三月上旬至一月下旬,無霜期長達九至十一個月。全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以春季降水稍多,春末夏初多梅雨,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在三至七月份,入秋後有時有秋旱。本區同盱降水量較多,空氣比較溼潤,乾燥度不中0.75,相對溼度普遍在80%以上。

  全年日照時數1800-1900小時,秋季日照最多,春季最少。

  本區的生物氣候特徵是溫熱溼潤,常綠闊葉林佔優勢,植物種類甚多,以各種櫧栲、石櫟為主,木荷、樟、楠、山茶、木蘭、杉、竹等也很多,地帶性土壤為紅壤和黃壤。紅壤在自然植被下通常有厚約20-30釐米的腐殖質層,全剖面呈酸性,PH5.0-5.5;紅壤礦質部分的養分較磚紅壤為好,其粘粒部分具有較高的吸收代換效能。黃壤主要受大氣和土壤溼度的影響,和紅壤比較,腐殖質含量較高,而粘粒部分的矽鋁率則和紅壤相近或稍高。山地土壤除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外,還有發育於針葉林下的山地灰棕壤,全剖面呈強酸性,腐殖質層下有淡灰棕色的灰化層,最下為黃棕色澱積層。

  本區由於氣候土壤條件宜於茶樹生長髮育,最早在隋唐以前就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產茶地區,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茶園分佈廣,面積大,總產既多,單產也高,目前我國的重點產茶縣、市,特別是年產幹茶五萬擔以上的茶葉生產基地縣、市,大都分佈在本區範圍以內。本區栽培的茶樹品種,有灌木型的大、中、小葉種,也有小喬木型和喬木型的大葉種,在本區的南部地區,還發現了不少處於野生狀態的喬木型大茶樹。本區茶樹品種既多,其生產與適制效能也各有千秋,全區大面積平均畝產幹茶300斤以上的國營和社、隊茶場,各地都有;小面積平均畝產幹茶1000斤以上的也有好幾個;已有不少縣、市平均畝產達到幹茶100斤以上,有的達到200斤以上。所產茶類,不僅種類多,品種花色齊全,而且名茶輩出,不勝列舉。所有外銷、內銷與邊銷茶類,本區都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由於茶葉在本區農業生產中的比重大,經濟價值高,本區內又多丘陵山地,到處都可種植茶樹。全國茶葉的科研與教育單位,也以本區最為集中,因此群眾中的茶樹選種與栽培技術也都取得了較高的成就,為茶葉的高產優質創造了條件。

  4、嶺南地區

  這是我國最南一個茶區,包括福建省的南半部,廣東、廣西和臺灣三省區的全部。

  這一地區的廣東、廣西南部沿海及海南島,臺灣省的南半部,均屬熱帶氣候。

  我國熱帶茶區的氣候盤點是高溫多雨,長夏無冬。以海南島為例,全年平均氣溫22-24℃,日平均氣溫均在10℃以上,極端最低氣溫多年平均不低於5℃,個別地區***嶺頭茶場***雖降至2.9℃但時間不長;最熱月平均氣溫26-28℃,極端最高氣溫36.8℃,>10℃的積溫在8400-9300℃之羊。全年平均降水量1100-2700毫米,島的西部最少,東南部最多。由於降水較多,島東部的乾燥度在1.00以上,年平均相對溼度均在80%以上。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500-2000小時。

  嶺南茶區中的北部地區,均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徵是溫暖溼潤,只有春夏秋三個季節,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10℃積溫均在6000℃以上,桂西最多達7600℃。由於有南嶺為北部屏障,極端最低氣溫很少降到0℃以下,雨季長,雨量多,全年平均降水量均在1500毫米以上,最多超過3000毫米***臺北***,降水集中在五至十月份,約佔年降水量的70-80%。本區因熱量豐富,蒸發量也大,故實際有效水分與江南茶區相同。四季氣候中,冬季比較乾燥,乾燥度均在1.00以上;春季多雨,夏季熱而長,颱風暴雨多,秋季雨水較少,乾燥度在1.5以上。

  我國熱帶茶區的土壤,以磚紅壤為主,在山地土壤中,除山地黃壤分佈最廣,後者多分佈在海拔900-1000米以上的地方。誇紅壤在森林植被覆蓋下,有機質比較豐富,但當森林砍伐後,有機質分解很快,含量迅速降低,土壤侵蝕加強,水分物理性質也相應變壞。順此在磚紅壤上開闢茶園,要合理地規劃和使用已墾土地。

  嶺南茶區中北部地區的土壤特性,介於紅壤和磚紅壤之間,可稱之為磚紅壤化紅壤。它的最顯著的特徵是土壤礦物部分的強度分解以及這些化合物在剖面中和移動,其結果是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的含量極少,它與土壤礦物部分富鋁化及強烈淋溶有關。在600-800米以上的地方,存在有山地黃壤,山地黃壤中的粘粒部分代換量較高,富含有機質。

  嶺南茶區的種茶歷史也很悠久,在該區的大山區中,經常可以發現處在野生狀態的喬木型大茶樹與其它常綠闊葉樹種混生,它是我國最有希望的外銷紅碎茶主產區之一,大葉種茶樹在該區範圍內到處都可種到。由於自然條件的優異在該種植的茶樹,不僅可以獲得速生高產,而且成品茶品質優良,能夠與國際市場上的高檔紅茶媲美。

  該區茶葉生產的分佈,目前仍以地處亞熱帶的各縣較廣,所製茶類,除紅碎茶外,以烏龍茶最為著名,福建安溪所產的鐵觀音,是烏龍茶中的稀有珍品。此外,尚產有壓制茶中的六堡茶,散茶中的綠茶與青茶。

  我國熱帶茶區茶葉生產的特點是:茶樹可以全年生長,採茶期長達300天左右;茶籽播種後,一個月可出土,四個月的平均生產高度達34釐米左右;新梢年生產最140-160釐米,展葉35-40片,有4-5個分枝;一般採摘茶園年萌發七輪,多的達八輪芽梢;茶籽直播或育苗移栽後的新茶園,2-3年可以投產,平均畝產幹茶可達100斤以上,為了充分利用甸熱帶地區寶貴的自然資源,目前這一茶區茶樹栽培管理方面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是,根據植物群落學的原理,推廣膠、茶間作。初步經驗認為,選擇有利的地形條件,如在20度左右的坡地上,種植橡膠時實行密株,把膠行距離拉寬到10-12米左右,然後在橡膠樹行間,適當密植茶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橡膠產量,且能充分利用土地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茶葉平均畝產可以達到以二、三百斤幹茶。

  5、西南茶我

  這是我國最古老的一個茶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等省,以及西藏自治區的東南部。

  本地區內部地形複雜,各省區也有各自的特點。如四川省茶區分佈在周圍環山,中為盆地的丘陵地帶,冬季寒潮不易入侵,氣候特點是:春早、冬暖夏熱,秋雨,多霧,生產期長。貴州省是一個丘陵起伏的山地,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氣候特點是:冬暖夏涼,日照少,陰雨多。雲南全省雖是一個高原,但受橫斷山脈影響,地勢北高南低,山水均呈南北向或西北東南向流出國境,水汽來源同受西南氣流和東南氣流影響,而以西南氣流為主,雲南省的北部茶區是熱帶季風高度氣候,南部茶區山高谷深,則為滇南間山谷地熱帶氣候,在同一地區,垂直的氣候分佈可有寒、溫、熱三帶;大致700米以下屬熱帶氣候,而茶樹多分佈在1000米以上2000米能上以下的氣候環境條件下。至於西藏自治區的東南部,因處於西藏高原的東南傾斜面上,種茶地區的海拔較低,一般均在2000米以下,最高不超過2300米,水汽來源同受西南氣流影響,溫暖潮溼。

  綜合全區的氣候情況,所有種茶地區的年平均氣溫一般在15℃以上,>10℃的積溫在4000℃以上,雲南南部可達6000-8000℃,極端最低氣溫除四川部分地區外,都不超過40℃。霜期短,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有利於茶樹的生長髮育。年雨量一般在900毫米以上,降水較多的可達1600毫米,夏季較多,冬季較少,滇南則有明顯的乾溼兩季,五至十月份為雨季,但即使在旱季,由於夜間的輻射冷卻,霧露較大,故不顯乾燥;乾燥度貴州省在0.7以下,雲南、四川省各地差異較大,四川省一般在1.00以下,雲南省則西部小於東部,約從0.50-1.20,年平均相對溼度一般在80%左右,全年日照時數以貴州最少,不足1500小時,其餘均在1500小時以上。

  本區的地帶性土壤在四川、貴州及西藏東南部都是黃壤為主。四川的低山、丘陵則以黃壤型紫色土的分佈面最廣;山地都為山地黃壤。而在雲南省則以磚紅壤化紅壤和紅壤為主,滇西則有山地黃壤的分佈。

  本地區的茶葉生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是我國和世界茶樹原產地。本世紀的三十年代以來,在雲南、貴州及四川等省,先後發現了許多野生的大茶樹,其中1961年在勐海巴達公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發現的最大一株,發現時測得樹高32.12米,胸徑1.03米。有人從植物深化的眼光認為熱帶雨林是常綠闊葉樹的老家。全都和大部分有花植物的種類都是從熱帶型別發展出來的。我國雲南南部的氣候是優越的。雖然嚴格說來是季雨林氣候,而不是雨林氣候,但因冬季霧露較多,彌補了乾季雨水不足。有人把它形容為:有海洋氣候的優點***溼度大,雨量也比較多***,沒有海洋氣候的缺點***無颱風、常風、鹽風、梅雨等的危害***;有大陸氣候的優點***日溫差較大,日光充分***,沒有大陸氣候的缺點***無寒潮、平流霜、空氣也不過分乾燥***。這一氣候條件正好滿足了茶樹生長髮育的需要。雲南大葉茶在雲、貴、川三省都能生長,解放初期引種到西藏察隅後,也能正常生長髮育。本區生產的茶類,除適合外銷的紅碎茶外,還有各種型別的緊壓茶,供應內銷、邊銷與僑銷。在雲南下關和四川重慶生產的沱茶,更是馳名西南地區。

  西南茶區目前擔負著全國五分之一茶葉的生產,但是它的宜茶地區很廣,潛力很大,而且是甸外銷紅茶最有希望的主產地區之一。如能加強分離選種與栽培管理技術,不僅能夠獲得很高的產量,而且能夠獲得最佳的產品。

  茶樹

  空氣:用於空氣清淨,異味消除,除臭,防蟲防塵瞞,可以:負離子擴香器:使用闊香器是最有效而直接的方式,藉由闊香器將茶樹精油打成極細微的小分子,自由擴散至空氣中,算是最無負擔,吸收容易,均勻分佈的精油用法。您可以藉由呼吸、體表接觸,實際感受到茶樹精油的威力,併發生實際的效應。使用時,除了可以單純的茶樹精油加入外,也可以配入如熏衣草、葡萄柚、絲柏、薄荷等精油,強化抗菌效果並提振心靈感受。

  香芬袋:使用木屑的香芬袋,是一種相當簡便而多用途的方法。滴入茶樹精油的香芬袋,可以放在衣物櫃、枕邊,甚至吊在出風口或通風處,讓它自然淨化空氣品質。

  中溫薰香:薰香是大眾常用的精油應用法之一,但請注意安全,以及控制溫度在攝氏八十度以下,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中溫的薰香器或是直接用一盆溫熱水中滴入精油。如果您感到呼吸道不適,可以直接近距離在溫水上方深呼吸。

  茶樹的價值

  人體:讓面板與呼吸道,打造出一道由茶樹建構的天然保護膜,可以建議以茶樹晶露每10cc加入10滴茶樹精油。作為噴霧瓶使用。這種稀釋過的茶樹,可以噴灑在體表,例如常起紅疹或溼疹的部位,讓茶樹天然的消毒抗菌作用,做好個人清潔。

  較嚴重的部位,例如青春痘或粉刺,可以先將純茶樹精油滴在附近正常部位,觀察是否有不適或敏感現象,如無,可將茶樹精油滴在紅腫部位,做強力消毒。

  平時可以用茶樹晶露作為清潔使用。

  茶樹精油5-8滴,滴於浴缸中泡浴至少五分鐘,作為身體的一般殺菌。

  接觸過大眾場所之手腳,可以用3滴茶樹精油份量的洗手乳清潔消毒殺菌。

  感覺喉嚨不適,可以滴入2滴茶樹精油於400cc水中漱口,儘量讓其深入喉部並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