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穿褲子嗎

  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裝,一般由一個褲腰、一個褲襠、兩條褲腿縫紉而成,作用為保暖、禦寒、時尚,但是你知道?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古代人是否穿褲子,希望能幫到你。

  古代人是否穿褲子

  中國古代,漢武帝之前是沒有褲子的!所以不光女人沒褲子穿,男人也一樣!

  在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褲子的記載,但那時的褲子只有兩個褲腿,襠是不縫合在一起,是廣義上的開襠褲。穿那樣的褲子的目的是為了保暖腿部。在古代人們只穿裙子或“裳”,在冷天腿部受凍,於是就在腿上套個套筒,這就是早期的褲子。那時的褲字寫作袴,這個字的來源似乎可解釋為袴是“兩股***大腿***各跨別也。”按古人的解釋,那時的袴是“脛衣也”,即給小腿穿個衣服,而不管屁股。

  在漢朝前後,人們開始穿合襠的褲子了。這很可能首先是在騎馬打仗的軍人中流行的,穿開襠褲騎馬是個很不合適的。

  有學者研究指出,自漢昭帝上官皇后始,宮中女子才穿有襠之褲,並自下而上地逐漸流行起來。但直到魏晉南北朝、唐朝時,女人們才真正穿上了現代意義上的褲子,其坐姿也由跪坐變為盤坐與箕坐。

  首先,漢代以前沒有褲子這種東西。這就不能怨人家了,不知者無罪嘛。那他們下身穿什麼?穿的是一種用於遮蔽下體的衣裙,簡稱“裳”,大家都看過古裝劇,腦補一下,就是這種東西。

  那還是不方便對不對?所以這時候規範的禮節禮儀就派上用場了。古人可不能像我們這樣隨隨便便地坐著,諸如翹個二郎腿啊,劈個叉啊,甚至往前伸直腿坐著,一本正經地盤腿坐都不行,很簡單,容易*。他們在正兒八經的場合必須跪著坐,也就是屁股放在兩腳腳跟上,一點光也走不了的那種坐姿。

  可是,大冬天穿著這樣形式的衣服,風呼呼地往裡刮,不冷嗎?當然,古代人也不傻,他們給腿上套個套筒來保暖,另外兩個套筒的襠部是不縫合的,一是可能覺得屁股上肉多經凍,二可能是方便上廁所。唉,古人是夠懶的。

  不穿褲子的結果就是,古人要面對各種窘境。除了上述情況之外,古人上個車也是各種彆扭,不能正對著人,否則就是對對方的不尊重,除非他為了羞辱對方特意而為之。另外,騎馬打仗時容易磨損大腿上的面板,影響戰場上的發揮,這也給他們造成困惱。

  還有古代的帝王將相如果腎不行,抵抗力又弱就更麻煩了,妃嬪宮女們在跟前走來走去,這讓誰誰受得了。為了防止他抵擋不住誘惑,情慾上來無法控制,說上就上,妃嬪宮女們就命令穿上有襠並且前後用帶子繫住的窮褲,就算硬來也是要費半天勁兒的。

  褲子這碼子事,如果按男女性別分開,情況又有所不同。男人至少上衣下裳,而女人就只能只穿長袍,讓身體充滿女性性別的特徵全部掩藏著寬大的袍子裡。否則穿上褲子,兩條腿分立,成何體統,這是道貌岸然的道德家們的論斷。

  男人管不住下半身不去自我約束,卻百般限制女人刁難女人,讓女人承擔後果,這樣的觀念真讓人無語,然而從古至今,一直存在。從古代的女人不得出深閨,不得改嫁,到上個年代限制二胎就讓女人上環,到現在女人被強姦被指責穿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