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穿襪子嗎

  襪子又稱“足袋”“足衣”,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物品,人們每天都會穿上它,即使他只是日常生活用品的一個小配角,但襪子也是服飾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古代人是否穿襪子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古代人是否穿襪子

  大家可能聽過“洋襪”這一說法,以“洋”字冠名,那襪子大概是舶來之物吧,中國古代肯定沒有襪子這種東西吧。但是,當我查閱歷史文獻時發現,其實襪子在我國已經有三字千年的歷史了,夏、商、周時期就有對襪子的記載。

  襪子古代時長得什麼樣子的呢?根據史書文獻記載,繫帶襪是出現在夏商周時期的,是一種三角形襪子。在穿戴的時候把襪子穿在腳上,並用繩子將襪子系在踝關節上面,這是為了防止襪子滑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夏商周時期還沒有用襪子這個稱呼,因為是用獸皮做的,所以又稱為“角韈”。至於“襪子”最早的解釋出現於《中國古今襪子注》中,他是這樣解釋的:“三代及周著角韈,以帶繫於踝。”直到漢代,這種襪子才被新的襪子所取代。

  到了秦漢時期,除了祭祀等場合人們穿紅色的襪子,其餘時候襪子以白色為主。而普通的襪子則是用熟皮和布帛製成,但富人們為例顯示其尊貴的身份地位,則用蠶絲製成襪子,更有勝者將用絹紗將襪子做成了一種工藝品,並且還繡上了花紋。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文帝曹丕的一個妃子覺得腳襪粗略笨拙,樣子十分難看,便改造了襪子。同一時期還出現了用絲製成的襪子,又叫做羅襪。曹植曾在《洛神賦》中這樣寫道:“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到了唐朝,貴族們更多用錦織成襪子,而我們所知的褲襪則是出現在宋朝。到了元明清時期,因為手工業的飛速發展和棉花的出現,又有了貴族使用的白色羊絨襪子還有貧民使用的旱羊絨襪子。而用金鍛做邊,上面繡滿文彩的則是身份地位最為尊貴的皇帝的襪子。

  隨著朝代的更替,生產力的不斷髮展,襪子也在一代一代的更新,由獸皮到棉麻絲布,由“韈”到“襪”、”靺”、“襪”,現在我們所熟知的襪子和我們祖先最開始發明的襪子已經大不相同,但是通過襪子的演變,可以看到我們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體會到我們國家所蘊藏的悠久歷史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