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之後還熱嗎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預示天氣逐漸轉涼。那麼?處暑節氣天氣怎麼樣?小編整理了處暑之後天氣氣溫,歡迎閱讀!

  _處暑之後還會熱多久_處暑後還要熱多久

  

  不再暑氣逼人,但是會在一段時間內還處於白天熱的狀態。

  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諺語有如“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總的來看,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

  注意: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乾脣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

  2017年處暑時間:2017年08月23日,農曆二零一七年七月初二,星期三。

  處暑前後種植什麼蔬菜

  1、菠菜

  菠菜一般春秋兩季均可播種。而以秋播為主,生長期約60天。合適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可種植收穫。中國北方也有冬季播種、來春收穫的,俗稱埋頭菠菜,而在澳洲,冬天也是可以播種和收穫的。菠菜耐寒性很強,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種子發芽最低溫度為4℃。植株能長期耐0℃以下的低溫,不耐高溫,25℃以上生長不良。

  2、萵苣類

  萵苣類的蔬菜,包括油麥菜,生菜,萵筍都是喜涼性的蔬菜。萵苣類種子發芽適溫15~20℃,幼苗期生長適溫16~20℃,結球萵苣心葉開始卷抱或萵筍嫩莖開始伸長和加粗,生長適溫18~22℃。結球生菜結球期生長適溫白天20~22℃,夜間12~15℃。一般來說出苗前20~25℃白天/10~15℃晚上,出苗後,18~20℃/8~10℃。定植初期:20~25℃/12℃,緩苗後:白天18~22℃/夜間最低不低於10℃。

  3、大白菜

  大白菜喜歡溫和冷涼的氣候條件,生長適溫在10?22攝氏度的範圍內,高於25攝氏度時生長不良,高於30攝氏度時則不能適應。10攝氏度以下生長緩慢,5攝氏度以下生長停頓,能耐輕霜,不耐嚴霜。

  4、芥菜類

  芥菜類的蔬菜,包括芥菜,大頭菜,榨菜,雪裡蕻,兒菜等。芥菜喜冷涼潤溼,忌炎熱、乾旱,稍耐霜凍。芥菜種子發芽最適宜溫度15~25℃,此類蔬菜屬秋播越冬作物,生育期長。最適於葉片生長的旬平均溫度為15℃,最適於食用器官生長的溫度為8~15℃,但莖用芥菜和包心芥食用器官的形成要求較低的溫度,一般葉用芥菜對溫度要求較不嚴格。在澳洲冬天最低氣溫不低於0度的地區,秋冬種植芥菜類蔬菜也是首選。

  5、蘿蔔類

  蘿蔔按季節可分為秋冬蘿蔔、冬春蘿蔔、夏秋蘿蔔及四季蘿蔔。蘿蔔為半耐寒性植物,種子在2℃~3℃時開始發芽,發芽最適溫度為20℃~25℃,幼苗期在-2℃~25℃左右的溫度下仍能正常生長。莖葉生長最適溫度為15C~20C,肉質根生長溫度範圍為6℃~20℃,適宜溫度為18℃~20℃。秋冬蘿蔔是蘿蔔中最重要的一類。

  6、油菜類

  日均溫度在15-18℃時發芽快,最適溫度為20-25℃。現蕾期溫度在5℃左右,抽苔期溫度10℃左右,一般開花期溫度為12-20℃,最適宜溫度為16℃左右,在5℃以下不開花。

  7、塌菜類

  塌菜性喜冷涼。種子在15?30℃下發芽,以20?25度為發芽適溫,4?8度為最低溫,40℃為最高溫,生長適宜溫度18~20℃,可耐-8一10℃嚴寒,25℃以上時生長受阻。秋冬栽培可選用耐低溫的塌地型品種栽培。

  8、菜薹類

  包括菜心,紅菜薹。菜薹生長髮育的適宜溫度為15-25℃。不同生長期對溫度要求不同,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適溫25-30℃;葉片生長溫度稍低,菜薹形成適溫15-20℃。晝溫20℃,夜溫15℃時菜薹發育良好,產量高、品質佳,中國省份即將重新劃分,湘西州、懷化市、衡陽市、郴州。溫度過高或過低,菜薹纖細,產量低、質量差。

  處暑之氣象農事

  雖然處暑前後我國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貴陽一線以東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區日平均氣溫仍在攝氏二十二度以上,處於夏季,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全國華南處暑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於華南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於30℃、華南東部高於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裡,更感到"秋老虎"的餘威。西北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

  處暑是華南雨量分佈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這時華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裡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因此,為了保證冬春農田用水,必須認真抓好這段時間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區處暑至秋分會出現連續陰雨水天氣,對農牧業生產不利。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時也正是收穫中稻的大忙時節。一般年辰處暑節氣內,華南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華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於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數年份也有如杜詩所"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所以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做好充分準備,抓住每個晴好天氣,不失時機地搞好搶收搶晒工作。

  氣候:“處”是躲藏的意思。處暑一過,炎熱的夏天日漸消失,高溫天數明顯減少,但也有些年份仍會很熱。同時,8月份在西太平洋的颱風很活躍,要嚴防颱風災害,外出要多聽天氣預報。

  農事:這時節連作晚稻正處於拔節、孕穗期,是最需要肥料和水的關鍵時期,要注意灌好“養胎水”,施好“保花肥”,並加強以防治稻飛蝨和白葉枯病為主的田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