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被稱為什麼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那麼書法家王羲之被稱為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王羲之被稱為什麼,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羲之被稱為什麼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被後世的人稱為書聖。那麼,王羲之為什麼會被稱為是聖呢?很多人認為可能是一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一是說因為他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王羲之忠君愛國的事情在《世說新語》之中就有記載,他在受到奸人讒言的陷害的時候,王羲之並沒有退縮,而是大義凜然的去面對了。即使是死都不會改變他的報國之心。這就充分體現了王王羲之忠君愛國的思想情操。還有就是王羲之知仁義重孝道。他不論是在朝中做官還是被派到外邊做刺史太守,都能親自處理政務,愛護百姓。他在任會稽內史的時候,針對官員的治理和百姓賦役的黑暗做了調整,努力去推行要謹慎的任人為官,和平均賦役的政策。在旱情嚴重的時候,沒有等朝廷下令就開倉賑濟災民。這就是王羲之的仁義之處。還據史書的記載王羲之在任職期間一直是將他的老母親帶在身邊,悉心的時分,一直到他的母親逝世,盡到一位為人子女應做到的孝道,。綜上所述,足以說明王羲之是個道德品質高上的人。

  二說他是一個學養深厚、富有創造精神的人。王羲之並不是生而知之,他的學養都是通過他發奮學習而來的。而現在小時候因為練字洗筆把池塘水都染黑了的故事足以證明他從小就十分的用工。《蘭亭序》是他傳世的詩文,這篇文章文辭優美,思想深刻,並被譽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這更加能證明他是一個才華橫溢、學養深厚的人。說他富有創造精神無法是因為他的字了,他的字是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輪美奐的書體,蘊含雄秀之氣。所以世人常常曹植寫的《洛神賦》中那段:“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來表示對王羲之書法之美的讚美。

  綜上所述,王羲之是位德藝雙馨的人,是個受萬人敬仰的人,他對後世的影響是什麼巨大的,所以被尊稱王羲之為“書聖”,他是名至實歸的。

  郗璿與王羲之關係

  東晉女書法家郗璿,字子房,本為高平金鄉人氏,是太尉郗鑑的女兒,亦是東晉著名書聖王羲之的夫人。說起郗璿與王羲之締結美滿姻緣的過程,還有一段有趣的典故,此典故名為“東床坦腹”,發生在太寧元年。

  當時郗璿正值二八年華,才貌雙全,是遠近聞名的才女,父親郗鑑將她視為掌上明珠,有意為她擇一個如意郎君,而郗璿本人也對才德兼備者情有獨鍾。

  郗鑑久慕琅琊王家子弟多儀表出眾,才學過人者,希望兩家能夠結為秦晉之好。於是,一天早朝後,郗鑑將自己的擇婿之意告訴了一向與之交好的王丞相。王丞相欣然應允,郗鑑遂命管家帶重禮前往王家擇婿。

  王家子弟聞聽郗太尉要前來為郗璿小姐擇婿,無不內心歡喜,都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管家在眾子弟中尋來覓去,卻發現少了一人,打聽之下,才知王家還有一位公子未曾到場。王府管家便領著郗府管家來到東院書房,只東側床上一個袒腹仰臥的青年人,神情自若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於衷。

  郗府管家回府後將所見如實相告,尤其提了那位東床側臥的年輕人。郗鑑大喜,曰“正是要選此人”。於是來到王府,見此人既豁達文雅,一身才氣,當即下聘,擇為快婿。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後來鼎鼎大名的書聖王羲之。

  郗璿與王羲之成婚後,夫妻志同道合,恩愛非常,經常在一起秉燭夜談,切磋書法技藝,他們的姻緣,亦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米芾和王羲之關係

  米芾,生於公元1051年,卒於公元1107年,字元章,號襄陽居士,火正後人等,是北宋著名的大書法家,書畫家,當時和蔡襄,蘇軾,黃庭堅並稱“宋四家”,書法成就在四人中算是最高的,篆,楷,行,草等字型都頗為精通,猶善狂草,也因個性怪異,舉止癲狂,而被後世稱為“米顛”。米芾和王羲之,兩人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大書法家,只是王羲之生活在魏晉時代,而米芾生活在北宋年間,兩人的書法風格也大不相同,在米芾年少時,剛開始學習書法時,曾模仿過王羲之的書法風格,並研究過王羲之的運筆習慣,字型結構等技巧,加之自己的理解實踐,吸取各家之長,揚長避短,經過長年的筆耕不輟,勤奮研習,才在中年時期自立風格,開創米氏書風,世人都知王羲之的行書最為精妙,《蘭亭集序》是其代表作,是“書聖”最廣為人知的精品著作,被喻為“天下第一行書”,只可惜,真跡也不存世,現在收藏的都是後世的臨摹本,米芾和王羲之在這點不同,米芾有些許真跡存世,在書法界的影響也和王羲之稍遜,兩人都是各顯風流。米芾雖然以模仿前朝魏晉名家作品起家,但是後來在年歲漸長,技藝精益的程度下,已是自成一派,雖是超越不了“書聖”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但也是一代名家。米芾和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在後世的書法界,都擁有眾多忠心擁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