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過後還會不會熱

  處暑就快要來了,而處暑的到來同時也代表著夏季已經過去了,而秋天來了。那麼處暑的到來是不是也代表著天氣不會再熱了呢?其實不一定哦!就讓網來告訴大家?

  處暑日過後還會熱。一般要到白露節氣氣溫開始轉涼,民間流傳“白露身不露,赤膊當豬玀”的說法,說明在白露日以後還有人赤膊。

  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這也宣告,在苦熬初伏、中伏和末伏後,一年當中最悶熱的“伏天”結束了。

  處暑是華南雨量分佈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這時華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裡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時也正是收穫中稻的大忙時節。一般年辰處暑節氣內,華南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華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於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數年份也有如杜詩所“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

  處暑還熱嗎,處暑過後還熱嗎?

  處暑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日較差增大,晝暖夜涼的條件對農作物體內幹物質的製造和積累十分有利,莊稼成熟較快,民間有“處暑禾田連夜變”之說。黃淮地區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割,這時的連陰雨是主要不利天氣。而對於正處於幼穗分化階段的單季晚稻來說,充沛的雨水又顯得十分重要,遇有乾旱要及時灌溉,否則導致穗小、空殼率高。

  處暑以後,氣溫雖然比起前一個節氣要低1℃到2℃,但日平均氣溫還在22℃以上,特別是天氣晴好時,最高氣溫還可能超過30℃,甚至會超過35℃。據最新天氣形勢分析,未來兩三天,青藏高壓對我省的控制還會加強,我省將晴空萬里,人們又會感覺到熱了。預計最近兩天,陝北最高氣溫可達32℃,關中地區特別是西安,最高氣溫將達到33℃,陝南也會在33℃左右。但是大家也不用太擔心,立秋後我省大部分地區日溫差增大,“白天熱,夜晚涼”,這種天氣條件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不會造成多大危害。

  處暑節氣過後,日溫差增大,對農作物體內幹物質的製造和積累是十分有利的,莊稼成熟較快,民間有“處暑禾田連夜變”之說。

  處暑習俗活動

  出遊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至今,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