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習俗有什麼

  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那麼,大年初八有什麼習俗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正月初八習俗一、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

  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千相向,縱羽空飛,孽著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罟筍餌所希至。”

  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正月初八習俗二、順星

  順星又名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們無論是否去廟裡進香祀星君***即順星***,等天上星斗出齊後,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祭星時,要在案頭、灶臺、門檻、鍋臺等處各放一盞“金燈”***黃燈花***並點燃,叫“散燈花兒”,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結束後,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頓元宵。

  順星節習俗介紹

  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說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羅候、計都九星輪流值年照命***。人的一年命運如何,完全操在這位值年星宿手裡,而每年正月初八日為諸星君聚會之期,又傳為“諸星下界”之日,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

  因此,人們有的到白雲觀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燒香順星。但不論是否去廟裡進香,是日晚間,天上星斗出齊後,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燕京歲時記》:“初八日,黃昏之後,以紙蘸油,燃燈一百零八盞,焚香而祀之,謂之‘順星’”。在家裡散燈花順星之同時,很多人到白雲觀元辰殿去參加順星祭典。

  順星節傳說

  傳說這一天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是長輩給兒孫認星星的時候。正月天寒地凍,在院中不能久站,真正認星星還是在夏天的晚上,這一天主要是從香蠟鋪中請來的“星神馬兒”上所列的星宿名號來了解“天文”了。

  順星節祭星儀式在夜裡舉行,有錢人家擺108盞燈花,一般人家也可擺49盞,最少是9盞,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羅侯和計都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燈碗形似小小高腳杯,有泥質的也有銅質的,內放豆油,燈捻用“燈花紙”捻成。

  祭拜“星神馬兒”後,由主婦把這些燈花分別擺放在寢室、廚房、客廳的案頭、炕沿兒、箱櫃以至院內臺階、角路、門洞等處,宛若一次燭光晚會,名曰“散燈花”。

  這時,在這神祕的燈花群中,長輩要向兒孫講“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保持“慎獨”的重要性,因為“流年照命星宿”時刻在監視著每個人的一舉一動,“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散燈花極有浪漫色彩,任你企盼,想象,直至所有燈花燃盡,然後全家互道“星禧”後,燈光才得重亮,鞭炮才得點響,院中的“錢糧盆”內松木雜枝點燃,如同篝火一般使人聯想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