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最長的運河

  大家可否知道世界最長的運河就在我們的國土上,就是“京杭大運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料,供大家閱讀。

  一

  我國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中國大運河專案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專案。

  二

  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務部門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京杭大運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實現復航,計劃於2017年實現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2004年11月,在運河古都――聊城建設了第一座運河博物館: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

  2005年12月15日,運河申遺發起人***運河三老***:鄭孝燮***古建專家91歲***、羅哲文***文物專家82歲***、朱炳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62歲***三老聯名向運河沿線18城市市長髮《關於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引起運河沿線城市的積極迴應,就此拉開了運河申遺的序幕。2006年3月58位政協委員聯合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了一份提案,明確支援“運河三老”的申遺公開信,呼籲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專案。

  2006年5月12日,全國政協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考察團於12日在北京舉行啟動儀式並揭幕由朱炳仁設計制

  運河三老,從左到右鄭孝燮、羅哲文、朱炳仁作的運河申遺紀念標。

  2006年5月13日,考察團一行68位專家,朱炳仁應邀參加了從北京至杭州的全程考察***有:文史專家、氣象專家、博物專家、地理專家、歌舞藝術家、水利專家、工藝美術專家***歷時10天的京杭大運河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考察正式開始。

  2006年5月22日,運河沿線18城市會聚杭州並形成了《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杭州宣言》,朱炳仁作專家發言談“零保護”。

  2006年05月25日,京杭大運河作為中國春秋至清時期的偉大工程,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06年9月,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專題博物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在杭州建成開放

  2006年9月12日,朱炳仁在2005年提出的運河“申遺”建議,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催生了全國政協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考察活動及杭州研討會,而榮獲“2005年度人民建議優秀獎”稱號。2011年4月,在揚州召開“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大運河的申遺工作已經進入倒計時——大運河沿線的北京、河南等8個省35個城市的大運河遺產將整體申報世界遺產,並爭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3年11月,京杭大運河山東段被列入申遺專案的8個重點河段、15個重要遺產點保護專案已全部完成,重點河段保護展示整治工程已完成80%以上,且順利通過世界遺產組織專家的現場評估。

  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中國大運河專案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專案。這次申遺共包括河道遺產27段,以及運河相關遺產58處。

  2015年7月8日,受乾旱和農業灌溉等因素影響停航一年的京杭大運河棗莊段,正式恢復通航,大運河山東段全線貫通。